if axis == 1 : _wrench.append(transframe.AdT(self.jointfrc[i][axis-1].force))

时间: 2024-04-03 09:34:03 浏览: 7
这是一行 Python 代码,它的功能是将一个力矢量转换为一个扭矩矢量并将其添加到一个列表中。具体来说,这个代码假设有一个名为"axis"的变量,它的值为1。然后,它从一个名为"jointfrc"的列表中取出一个元素(索引为i),并从中获取一个力矢量(索引为axis-1)。接着,它将这个力矢量传递给一个名为"transframe.AdT"的函数,这个函数将其转换为一个扭矩矢量。最后,它将这个扭矩矢量添加到一个名为"_wrench"的列表中。
相关问题

if axis == 1 : _wrench.append(transframe.AdT(self.jointfrc[i][axis-1].force)) self._Fy.append(-_wrench[i].Frc().Y()) self._Fz.append(-_wrench[i].Frc().Z() + _GearMass[axis-1]) self._Mx.append(-_wrench[i].Trq().X() - self.Fy[i]*_Gearwidth[axis-1] ) self._My.append(-_wrench[i].Trq().Y() - self.Fx[i]*_Gearwidth[axis-1] ) self._Mz.append(-_wrench[i].Trq().Z()) 能帮我解释一下上述代码吗

这段代码是一个 Python 函数的一部分,它将一个力矢量转换为一个扭矩矢量,并将计算出的扭矩矢量和其他相关量添加到一些列表中。下面是代码中各行的解释: - 第一行:如果变量"axis"的值为1,则执行下面的代码。否则,跳过这个代码块。 - 第二行:将从"jointfrc"列表中取出的一个元素(索引为i)中的力矢量(索引为axis-1)传递给名为"transframe.AdT"的函数,将其转换为一个扭矩矢量,并将其添加到名为"_wrench"的列表中。 - 第三行:将"_wrench"列表中第i个元素的力矢量的Y分量的相反数添加到名为"_Fy"的列表中。注意,这里的i是上面代码中使用的同一个索引。 - 第四行:将"_wrench"列表中第i个元素的力矢量的Z分量的相反数加上"_GearMass"列表中第axis-1个元素的值,并将结果添加到名为"_Fz"的列表中。 - 第五行:将"_wrench"列表中第i个元素的扭矩矢量的X分量的相反数减去"_Fy"列表中第i个元素的值乘以"_Gearwidth"列表中第axis-1个元素的值,并将结果添加到名为"_Mx"的列表中。 - 第六行:将"_wrench"列表中第i个元素的扭矩矢量的Y分量的相反数减去"_Fx"列表中第i个元素的值乘以"_Gearwidth"列表中第axis-1个元素的值,并将结果添加到名为"_My"的列表中。 - 第七行:将"_wrench"列表中第i个元素的扭矩矢量的Z分量的相反数添加到名为"_Mz"的列表中。 需要注意的是,这段代码中还有一些变量(如"_Fx"和"_Gearwidth"),它们的值不在这段代码中给出,需要在其他地方进行定义。此外,这段代码中的各个计算都是基于向量和矩阵运算的,具体实现可能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辅助函数。

predictions = [] for i in range(len(val_dataset.columns)): if i == 0: predictions.append(np.mean(train_dataset[train_dataset.columns[-30:]].values, axis=1)) if i < 31 and i > 0: predictions.append(0.5 * (np.mean(train_dataset[train_dataset.columns[-30+i:]].values, axis=1) + \ np.mean(predictions[:i], axis=0))) if i > 31: predictions.append(np.mean([predictions[:i]], axis=1)) predictions = np.transpose(np.array([row.tolist() for row in predictions])) 作用分析

这段代码的作用是生成一组预测值(predictions)。 首先,通过循环遍历数据集的每一列,其中第一列(i==0)的预测值是训练集(train_dataset)中最后30列数据的平均值(np.mean(train_dataset[train_dataset.columns[-30:]].values, axis=1))。 对于其他列,i在1到31之间时,预测值是前i-1个预测值和训练集中后30+i列数据的平均值的平均值(0.5 * (np.mean(train_dataset[train_dataset.columns[-30+i:]].values, axis=1) + np.mean(predictions[:i], axis=0)))。 当i大于31时,预测值是前i-1个预测值的平均值的平均值(np.mean([predictions[:i]], axis=1))。 最后,将生成的所有预测值转置为矩阵(np.transpose)并返回。

相关推荐

修改下面代码,另画一张可视化图展示出t_sne里面的数据每15行数据个用一种颜色画出。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 import cluster from sklearn import metrics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manifold import TSNE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def k_means(data_set, output_file, png_file, t_labels, score_file, set_name): model = cluster.KMeans(n_clusters=7, max_iter=1000, init="k-means++") model.fit(data_set) # print(list(model.labels_)) p_labels = list(model.labels_) r = pd.concat([data_set, pd.Series(model.labels_, index=data_set.index)], axis=1) r.columns = list(data_set.columns) + [u'聚类类别'] print(r) # r.to_excel(output_file) with open(score_file, "a") as sf: sf.write("By k-means, the f-m_score of " + set_name + " is: " + str(metrics.fowlkes_mallows_score(t_labels, p_labels))+"\n") sf.write("By k-means, the rand_score of " + set_name + " is: " + str(metrics.adjusted_rand_score(t_labels, p_labels))+"\n") '''pca = PCA(n_components=2) pca.fit(data_set) pca_result = pca.transform(data_set) t_sne = pd.DataFrame(pca_result, index=data_set.index)''' t_sne = TSNE() t_sne.fit(data_set) t_sne = pd.DataFrame(t_sne.embedding_, index=data_set.index)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 = False dd = t_sne[r[u'聚类类别'] == 0] plt.plot(dd[0], dd[1], 'r.') dd = t_sne[r[u'聚类类别'] == 1] plt.plot(dd[0], dd[1], 'go') dd = t_sne[r[u'聚类类别'] == 2] plt.plot(dd[0], dd[1], 'b*') dd = t_sne[r[u'聚类类别'] == 3] plt.plot(dd[0], dd[1], 'o') dd = t_sne[r[u'聚类类别'] == 4] plt.plot(dd[0], dd[1], 'm.') dd = t_sne[r[u'聚类类别'] == 5] plt.plot(dd[0], dd[1], 'co') dd = t_sne[r[u'聚类类别'] == 6] plt.plot(dd[0], dd[1], 'y*') plt.savefig(png_file) plt.clf() '''plt.scatter(data_set.iloc[:, 0], data_set.iloc[:, 1], c=model.labels_) plt.savefig(png_file) plt.clf()''' frog_data = pd.read_csv("D:/PyCharmPython/pythonProject/mfcc3.csv") tLabel = [] for family in frog_data['name']: if family == "A": tLabel.append(0) elif family == "B": tLabel.append(1) elif family == "C": tLabel.append(2) elif family == "D": tLabel.append(3) elif family == "E": tLabel.append(4) elif family == "F": tLabel.append(5) elif family == "G": tLabel.append(6) scoreFile = "D:/PyCharmPython/pythonProject/scoreOfClustering.txt" first_set = frog_data.iloc[:, 1:1327] k_means(first_set, "D:/PyCharmPython/pythonProject/kMeansSet_1.xlsx", "D:/PyCharmPython/pythonProject/kMeansSet_2.png", tLabel, scoreFile, "Set_1")

下面给出一段代码:class AudioDataset(Dataset): def init(self, train_data): self.train_data = train_data self.n_frames = 128 def pad_zero(self, input, length): input_shape = input.shape if input_shape[0] >= length: return input[:length] if len(input_shape) == 1: return np.append(input, [0] * (length - input_shape[0]), axis=0) if len(input_shape) == 2: return np.append(input, [[0] * input_shape[1]] * (length - input_shape[0]), axis=0) def getitem(self, index): t_r = self.train_data[index] clean_file = t_r[0] noise_file = t_r[1] wav_noise_magnitude, wav_noise_phase = self.extract_fft(noise_file) start_index = len(wav_noise_phase) - self.n_frames + 1 if start_index < 1: start_index = 1 else: start_index = np.random.randint(start_index) sub_noise_magnitude = self.pad_zero(wav_noise_magnitude[start_index:start_index + self.n_frames], self.n_frames) wav_clean_magnitude, wav_clean_phase = self.extract_fft(clean_file) sub_clean_magnitude = self.pad_zero(wav_clean_magnitude[start_index:start_index + self.n_frames], self.n_frames) b_data = {'input_clean_magnitude': sub_clean_magnitude, 'input_noise_magnitude': sub_noise_magnitude} return b_data def extract_fft(self, wav_path): audio_samples = librosa.load(wav_path, sr=16000)[0] stft_result = librosa.stft(audio_samples, n_fft=n_fft, win_length=win_length, hop_length=hop_length, center=True) stft_magnitude = np.abs(stft_result).T stft_phase = np.angle(stft_result).T return stft_magnitude, stft_phase def len(self): return len(self.train_data)。请给出详细注释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高校学生选课系统项目源码资源

项目名称: 高校学生选课系统 内容概要: 高校学生选课系统是为了方便高校学生进行选课管理而设计的系统。该系统提供了学生选课、查看课程信息、管理个人课程表等功能,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课程发布和管理功能,以及管理员对整个选课系统的管理功能。 适用人群: 学生: 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用于选课、查看课程信息、管理个人课程表等。 教师: 高校教师,用于发布课程、管理课程信息和学生选课情况等。 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用于管理整个选课系统,包括用户管理、课程管理、权限管理等。 使用场景及目标: 学生选课场景: 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浏览课程列表,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进行选课操作。系统会实时更新学生的选课信息,并生成个人课程表。 教师发布课程场景: 教师登录系统后可以发布新的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描述、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等。发布后的课程将出现在课程列表中供学生选择。 管理员管理场景: 管理员可以管理系统的用户信息,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员账号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管理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的添加、删除和修改;管理系统的权限控制,包括用户权限的分配和管理。 目标: 为高校学生提
recommend-type

TC-125 230V 50HZ 圆锯

TC-125 230V 50HZ 圆锯
recommend-type

影音娱乐北雨影音系统 v1.0.1-bymov101.rar

北雨影音系统 v1.0.1_bymov101.rar 是一个计算机专业的 JSP 源码资料包,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强大而灵活的在线影音娱乐平台。该系统集成了多种功能,包括视频上传、播放、分享和评论等,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全面而便捷的在线视频观看体验。首先,北雨影音系统具有强大的视频上传功能。用户可以轻松地将本地的视频文件上传到系统中,并与其他人分享。系统支持多种视频格式,包括常见的 MP4、AVI、FLV 等,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地上传和观看各种类型的视频。其次,该系统提供了丰富的视频播放功能。用户可以选择不同的视频进行观看,并且可以调整视频的清晰度、音量等参数,以适应不同的观看需求。系统还支持自动播放下一个视频的功能,让用户可以连续观看多个视频,无需手动切换。此外,北雨影音系统还提供了一个社交互动的平台。用户可以在视频下方发表评论,与其他观众进行交流和讨论。这为用户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便利,增加了观看视频的乐趣和参与感。最后,该系统还具备良好的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界面简洁明了,操作直观易用,让用户可以快速上手并使用各项功能。同时,系统还提供了个性化的推荐功能,根据用户的观看历史和兴趣,为用户推荐
recommend-type

RTL8188FU-Linux-v5.7.4.2-36687.20200602.tar(20765).gz

REALTEK 8188FTV 8188eus 8188etv linux驱动程序稳定版本, 支持AP,STA 以及AP+STA 共存模式。 稳定支持linux4.0以上内核。
recommend-type

管理建模和仿真的文件

管理Boualem Benatallah引用此版本:布阿利姆·贝纳塔拉。管理建模和仿真。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1996年。法语。NNT:电话:00345357HAL ID:电话:00345357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03453572008年12月9日提交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
recommend-type

:YOLOv1目标检测算法:实时目标检测的先驱,开启计算机视觉新篇章

![:YOLOv1目标检测算法:实时目标检测的先驱,开启计算机视觉新篇章](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69b98e1a619b1bb3c59cf98f4e397cd2.png) # 1. 目标检测算法概述 目标检测算法是一种计算机视觉技术,用于识别和定位图像或视频中的对象。它在各种应用中至关重要,例如自动驾驶、视频监控和医疗诊断。 目标检测算法通常分为两类:两阶段算法和单阶段算法。两阶段算法,如 R-CNN 和 Fast R-CNN,首先生成候选区域,然后对每个区域进行分类和边界框回归。单阶段算法,如 YOLO 和 SSD,一次性执行检
recommend-type

info-center source defatult

这是一个 Cisco IOS 命令,用于配置 Info Center 默认源。Info Center 是 Cisco 设备的日志记录和报告工具,可以用于收集和查看设备的事件、警报和错误信息。该命令用于配置 Info Center 默认源,即设备的默认日志记录和报告服务器。在命令行界面中输入该命令后,可以使用其他命令来配置默认源的 IP 地址、端口号和协议等参数。
recommend-type

c++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含源代码) (2).pdf

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同时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学生掌握了如何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超市商品和销售员的关系进行有效管理,使系统功能更全面、实用,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和便利性。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展现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纪律,没有缺勤情况,演示过程流畅且作品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设计报告完整详细,展现了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解决能力。在答辩环节中,学生能够自信地回答问题,展示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认为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表现出色,值得称赞。 整个课程设计过程包括平时成绩、报告成绩和演示与答辩成绩三个部分,其中平时表现占比20%,报告成绩占比40%,演示与答辩成绩占比40%。通过这三个部分的综合评定,最终为学生总成绩提供参考。总评分以百分制计算,全面评估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各项表现,最终为学生提供综合评价和反馈意见。 通过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学生不仅提升了对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在进行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理论知识的提升,同时也锻炼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系统功能和用户需求的全面考量,学生设计了一个实用、高效的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管理和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项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通过此次设计,学生不仅深化了对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一过程将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胜任更多挑战。
recommend-type

"互动学习:行动中的多样性与论文攻读经历"

多样性她- 事实上SCI NCES你的时间表ECOLEDO C Tora SC和NCESPOUR l’Ingén学习互动,互动学习以行动为中心的强化学习学会互动,互动学习,以行动为中心的强化学习计算机科学博士论文于2021年9月28日在Villeneuve d'Asq公开支持马修·瑟林评审团主席法布里斯·勒菲弗尔阿维尼翁大学教授论文指导奥利维尔·皮耶昆谷歌研究教授:智囊团论文联合主任菲利普·普雷教授,大学。里尔/CRISTAL/因里亚报告员奥利维耶·西格德索邦大学报告员卢多维奇·德诺耶教授,Facebook /索邦大学审查员越南圣迈IMT Atlantic高级讲师邀请弗洛里安·斯特鲁布博士,Deepmind对于那些及时看到自己错误的人...3谢谢你首先,我要感谢我的两位博士生导师Olivier和Philippe。奥利维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对你来说完全有意义了。从科学上讲,你知道在这篇论文的(许多)错误中,你是我可以依
recommend-type

:YOLO目标检测算法的挑战与机遇:数据质量、计算资源与算法优化,探索未来发展方向

![:YOLO目标检测算法的挑战与机遇:数据质量、计算资源与算法优化,探索未来发展方向](https://img-blog.csdnimg.cn/7e3d12895feb4651b9748135c91e0f1a.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HJvaWRzYW5zZmFsbGJhY2s,shadow_50,text_Q1NETiBA5rKJ6YaJ77yM5LqO6aOO5Lit,size_20,color_FFFFFF,t_70,g_se,x_16) # 1. YOLO目标检测算法简介 YOLO(You Only Look Once)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