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份含以上协议的数据如何一起解析,用arduino语言
时间: 2024-02-11 07:06:20 浏览: 102
如果你有两份含有以上协议的数据需要一起解析,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首先确定你的数据包头和包尾的格式,并解析出其中的关键信息,比如数据长度和数据类型等。
2. 将两份数据包拼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包。
3. 对完整的数据包进行校验,确保数据包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4. 根据解析出的关键信息,对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取你需要的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两份数据包之间有重叠的部分,需要特别处理,避免重复解析和数据错误。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Arduino 代码示例,用于解析两份含有以上协议的数据:
```c++
// 定义包头和包尾
#define HEADER1 0xAA
#define HEADER2 0x6F
#define FOOTER1 0xCC
#define FOOTER2 0x33
#define FOOTER3 0xC3
#define FOOTER4 0x3C
// 定义数据包结构体
struct DataPacket {
uint8_t header1;
uint8_t header2;
uint16_t length;
uint8_t type;
uint8_t data[20];
uint8_t checksum;
uint8_t footer1;
uint8_t footer2;
uint8_t footer3;
uint8_t footer4;
};
// 定义数据包变量
DataPacket packet;
// 定义接收缓冲区和缓冲区索引
uint8_t buffer[50];
uint8_t index = 0;
// 定义校验和变量
uint8_t checksum = 0;
// 接收数据函数
void receiveData() {
while (Serial.available()) {
uint8_t data = Serial.read();
if (index == 0 && data == HEADER1) {
// 如果是包头1,初始化数据包变量和校验和变量
memset(&packet, 0, sizeof(packet));
checksum = 0;
packet.header1 = data;
index++;
} else if (index == 1 && data == HEADER2) {
// 如果是包头2,存储到数据包变量中
packet.header2 = data;
index++;
} else if (index == 2) {
// 如果是数据长度的低字节,存储到数据包变量中
packet.length = data;
checksum += data;
index++;
} else if (index == 3) {
// 如果是数据长度的高字节,存储到数据包变量中
packet.length += (data << 8);
checksum += data;
index++;
} else if (index == 4) {
// 如果是数据类型,存储到数据包变量中
packet.type = data;
checksum += data;
index++;
} else if (index > 4 && index < packet.length + 5) {
// 如果是数据部分,存储到数据包变量中
packet.data[index - 5] = data;
checksum += data;
index++;
} else if (index == packet.length + 5) {
// 如果是校验和,比较计算出的校验和和接收到的校验和是否一致
if (checksum == data) {
packet.checksum = data;
index++;
} else {
// 校验和不一致,丢弃数据包并重新开始接收
index = 0;
}
} else if (index == packet.length + 6 && data == FOOTER1) {
// 如果是包尾1,存储到数据包变量中
packet.footer1 = data;
index++;
} else if (index == packet.length + 7 && data == FOOTER2) {
// 如果是包尾2,存储到数据包变量中
packet.footer2 = data;
index++;
} else if (index == packet.length + 8 && data == FOOTER3) {
// 如果是包尾3,存储到数据包变量中
packet.footer3 = data;
index++;
} else if (index == packet.length + 9 && data == FOOTER4) {
// 如果是包尾4,存储到数据包变量中并处理数据包
packet.footer4 = data;
index = 0;
processData(packet);
} else {
// 数据包格式不正确,丢弃数据包并重新开始接收
index = 0;
}
}
}
// 处理数据函数
void processData(DataPacket packet) {
// TODO: 对数据包进行处理
}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包头和包尾,以及一个数据包结构体,包含包头1、包头2、数据长度、数据类型、数据部分、校验和和包尾1~4。我们还定义了一个接收缓冲区和缓冲区索引,以及一个校验和变量。在 `receiveData()` 函数中,我们通过循环读取串口接收缓冲区中的数据,逐个字节地解析数据包。如果接收到包头1,我们初始化数据包变量和校验和变量,并存储包头1到数据包变量中。接着,我们读取包头2、数据长度、数据类型和数据部分,并存储到数据包变量中。当读取到校验和时,我们比较计算出的校验和和接收到的校验和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我们存储校验和到数据包变量中,并处理数据包;否则,我们丢弃数据包并重新开始接收。当读取到包尾1~4时,我们存储包尾1~4到数据包变量中,并处理数据包。在 `processData()` 函数中,我们对数据包进行处理,比如显示数据或者控制设备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