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这段代码:x = 1:5; % 手指个数 y = 1:15; % 特征个数 z = xlsread('F:\桌面\Grasp\Code\Feature_finger_acc.xlsx'); % 识别准确率 % 绘制三维柱状图 figure; set(gcf, 'Color', 'white'); b = bar3(z); % 设置坐标轴标签 xlabel('Fingers'); ylabel('Features'); zlabel('Accuracy'); % 设置刻度标签 set(gca, 'XTick', 1:numel(x), 'XTickLabel', x); set(gca, 'YTick', 1:numel(y), 'YTickLabel', y); % 调整颜色映射 colormap("jet"); % 高度越高颜色越红,越低颜色越蓝 % 调整颜色范围 caxis([0, 1]); % 颜色范围从0到1 % 添加图例 colorbar; % 设置每个柱子的颜色随高度变化 for i = 1:length(b) zdata = b(i).ZData; % 获取柱子高度 b(i).CData = zdata; % 设置顶点颜色 b(i).FaceColor = 'interp'; % 插值颜色 end xlim([0.5 5.5]); % x轴从1到5 ylim([0.5 15.5]); % y轴从1到10
时间: 2024-04-15 10:26:29 浏览: 86
这段代码是用来绘制一个三维柱状图,展示特征识别准确率的分布情况。
首先,定义了变量x、y和z。x表示手指个数,y表示特征个数,z是一个Excel文件中读取的识别准确率数据。
接下来,创建一个新的图形窗口,并设置背景颜色为白色。
使用bar3函数绘制三维柱状图,并将返回的句柄赋值给变量b。
设置坐标轴的标签,分别为手指个数、特征个数和准确率。
设置刻度标签,将x轴和y轴的刻度值设置为x和y的取值,并显示在图上。
使用colormap函数设置颜色映射为"jet",即高度越高颜色越红,越低颜色越蓝。
使用caxis函数设置颜色范围为0到1,即颜色的变化范围。
添加图例,显示颜色与准确率的对应关系。
通过循环遍历每个柱子,获取柱子的高度数据,并将顶点颜色设置为与高度对应的插值颜色。
最后,使用xlim和ylim函数设置x轴和y轴的显示范围。
相关问题
% 定义x的范围 x = 0:1:21999; % 定义分段函数z并放大200倍 z = zeros(size(x)); z(x>=0 & x<17×200) = 0; z(x>=17×200 & x<45×200) = (4/7x(x>=17×200 & x<45×200) - 1940); z(x>=45×200 & x<65×200) = 16*200; z(x>=65×200 & x<93×200) = (-4/7x(x>=65×200 & x<93×200) + 10620); z(x>=93×200 & x<=21999) = 0; % 在y方向上平移这条线 y = 0:1:38;z_shifted = repmat(z, length(y), 1) + repmat(y', 1, length(x)); % 绘制图像 surf(x, y, z_shifted); xlabel('x'); ylabel('y'); zlabel('z'); title('分段函数z的图像(放大200倍)');我现在有22000列39行数据,格式是xlsx 现在想把数据映射成与生成的图像一样,每一行22000个数据对应x范围1:22000,有39行对应y范围1:39用循环做 并写出完整代码
以下是使用循环将数据映射到与生成的图像一样的范围内的完整代码:
```matlab
% 读取xlsx文件
data = xlsread('data.xlsx');
% 定义x的范围
x = 0:1:21999;
% 定义分段函数z并放大200倍
z = zeros(size(x));
z(x>=0 & x<17*200) = 0;
z(x>=17*200 & x<45*200) = (4/7*x(x>=17*200 & x<45*200) - 1940);
z(x>=45*200 & x<65*200) = 16*200;
z(x>=65*200 & x<93*200) = (-4/7*x(x>=65*200 & x<93*200) + 10620);
z(x>=93*200 & x<=21999) = 0;
% 在y方向上平移这条线
y = 0:1:38;
z_shifted = repmat(z, length(y), 1) + repmat(y', 1, length(x));
% 绘制图像
surf(x, y, z_shifted);
xlabel('x');
ylabel('y');
zlabel('z');
title('分段函数z的图像(放大200倍)');
% 将数据映射成与生成的图像一样
mapped_data = zeros(size(data));
for i = 1:size(data, 1)
for j = 1:size(data, 2)
% 将数据映射到z的范围内
value = data(i, j);
if value < min(data(:))
value = min(data(:));
elseif value > max(data(:))
value = max(data(:));
end
index = round((value - min(data(:))) / (max(data(:)) - min(data(:))) * (length(z)-1)) + 1;
mapped_data(i, j) = z(index);
end
end
% 绘制映射后的图像
figure;
surf(x, y, mapped_data);
xlabel('x');
ylabel('y');
zlabel('z');
title('映射后的图像');
```
该代码将数据映射到 `z` 的范围内,具体方法是将数据线性映射到 `min(data)` 和 `max(data)` 之间的一段区间上,然后根据区间上的数值找到对应的 `z` 值。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数据中可能存在超出 `min(data)` 和 `max(data)` 范围的值,因此需要在映射前进行判断和处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