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ildPMT(len_pat, pat, PMT); buildPMT未识别标识符
时间: 2024-10-29 18:24:52 浏览: 25
`buildPMT`函数通常是在KMP算法中用于构建模式串的失配指针数组(Partial Match Table,简称PMT)。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计算模式串中各子串与其后续部分最长公共前后缀的长度。在C语言中,`buildPMT`函数可以这样描述:
```c
void buildPMT(int len_pat, const char* pat, int PMT[]) {
// 初始化数组,PMT[0]通常是0,因为空字符串的最长公共前后缀长度为0
PMT[0] = 0;
// 遍历模式串
for (int i = 1, j = 0; i < len_pat; ++i) {
// 如果当前字符和前一个字符匹配
if (pat[i] == pat[j])
j++;
// 如果当前字符不匹配,尝试向前回溯
else if (j > 0)
j = PMT[j - 1];
// 记录当前位置的最长公共前后缀长度
PMT[i] = j;
}
}
```
这个函数接收三个参数:
- `len_pat`: 模式串`pat`的长度
- `pat`: 指向模式串的指针
- `PMT`: 存储失配指针的数组
通过遍历模式串,对于每个位置`i`,`PMT[i]`记录了以`pat[i]`结尾的子串与之前剩余部分的最长公共前后缀长度。这是为了在匹配过程中能够快速判断如何调整搜索位置,避免无效的比较。
相关问题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shm.h> #include <pthread.h> #define SHM_PATH "/mnt/hgfs" struct mt { int num; pthread_mutex_t mutex; pthread_mutexattr_t mutexattr; }; int main () { int iRet=0; unsigned nMemSize=sizeof(struct mt); struct mt *pMt; int iShm_id=0; key_t key =ftok(SHM_PATH, 0); iShm_id=shmget(key,nMemSize,0660|IPC_CREAT); printf("key :iShmID = %d:%d ",key, iShm_id); if(iShm_id<0) { iRet=-1; perror("shmget failed "); return iRet; } pMt = (struct mt*)shmat(iShm_id, NULL, 0); if (-1 == (long)pMt) { perror("shmat addr error "); return -1; } pMt->num=0; pthread_mutexattr_init(&pMt->mutexattr); //???mutex???? pthread_mutexattr_setpshared(&pMt->mutexattr, PTHREAD_PROCESS_SHARED); //?????????? pthread_mutex_init(&pMt->mutex, &pMt->mutexattr); //?????mutex? pid_t child_pid; printf ("the main program process ID is %d ", (int) getpid ()); child_pid = fork (); if (child_pid != 0) { int i=0; int iTmp=0; for (i = 0; i < 1000; i++) { pthread_mutex_lock(&pMt->mutex); iTmp=(pMt->num); printf("-parent----num++ %d ", pMt->num); pMt->num=iTmp+1; pthread_mutex_unlock(&pMt->mutex); usleep(1000); } if (0!= shmdt((void*)pMt)) { perror("shmdt addr error "); return -1; } } else { int i=0; int iTmp=0; for (i = 0; i < 1000; i++) { pthread_mutex_lock(&pMt->mutex); iTmp=(pMt->num); printf("*******************child----num++ %d ", pMt->num); pMt->num=iTmp+1; pthread_mutex_unlock(&pMt->mutex); usleep(1000); } if (0!= shmdt((void*)pMt)) { perror("shmdt addr error "); return -1; } } return 0; }
这是一个用 C 语言写的进程间共享内存程序,使用了共享内存和互斥锁来实现进程间的同步和互斥。
程序中首先定义了一个结构体 mt,其中包含一个整型变量 num 和一个互斥锁 mutex。然后使用共享内存函数 shmget 创建一个共享内存区域,使用 shmat 将共享内存区域映射到当前进程的地址空间中。
在共享内存区域中,可以通过互斥锁来实现进程间的同步和互斥。在程序中,使用 pthread_mutexattr_init、pthread_mutexattr_setpshared 和 pthread_mutex_init 三个函数来初始化互斥锁,并将其设置为进程间共享的互斥锁。然后,在父子进程中都通过 pthread_mutex_lock 和 pthread_mutex_unlock 函数来控制共享内存区域的访问。
在程序中,通过 fork 函数创建了一个子进程。在父子进程中都使用 for 循环对共享内存中的变量 num 进行加 1 操作,每次加 1 后睡眠 1 毫秒。同时,使用互斥锁来保证共享内存区域的访问是互斥的,避免出现数据竞争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共享内存是一种高效的进程间通信方式,但也容易出现数据竞争和死锁等问题。在实际场景中,需要注意共享内存的使用方式和注意事项,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在MPEG-2传输流中,如何解析PAT表以获取PMT表的PID和节目信息?请结合具体流程和代码示例进行说明。
PAT表和PMT表是MPEG-2传输流中用于管理多个节目信息的重要数据结构。PAT表的解析对于获取整个传输流的节目结构至关重要。首先,我们需要了解PAT表的结构。根据MPEG-2标准,PAT表的PID恒定为0x00,这使得接收端能够首先定位到PAT表。每个PAT表由一个8字节的section header引导,后面跟随多个节目信息,每个节目信息包含节目号和对应的PMT PID。在实际编码过程中,编码器会生成PAT表并插入到TS包中。
参考资源链接:[MPEG-2 TS流中PAT表与PMT表详解:编码端关键指南](https://wenku.csdn.net/doc/7z6g58bxtu?spm=1055.2569.3001.10343)
为了从TS包中提取PAT表,你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从TS包的包头识别出PID为0x00的包。
2. 读取包的有效负载区,即PAT表内容。
3. 解析section header,获取表的长度和其他相关字段信息。
4. 根据section header后的内容,解析出每个节目号以及对应的PMT PID。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示例代码,展示如何使用Python解析PAT表:
(代码示例部分略)
在此示例中,我们通过读取传输流中的TS包,并检查每个包的PID来定位到PAT表。然后,我们读取PAT表的有效负载部分,并解析出每个节目信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包含所有节目及其对应PMT PID的映射关系。
如果你希望进一步深入了解PAT和PMT表的构建过程,以及如何在编码端处理这些信息,可以参考《MPEG-2 TS流中PAT表与PMT表详解:编码端关键指南》。这份资料详细介绍了这些表的构建和编码过程,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专业的视角。
参考资源链接:[MPEG-2 TS流中PAT表与PMT表详解:编码端关键指南](https://wenku.csdn.net/doc/7z6g58bxtu?spm=1055.2569.3001.1034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