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 specification v2.0

时间: 2023-09-02 09:04:18 浏览: 61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规范是一种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信协议,最初是由德国汽车制造商开发的,用于汽车内部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 CAN规范在1991年首次发布。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汽车电子设备的快速增加,CAN规范也经历了多次更新。最新版本是CAN规范v2.0,它于1991年基础上的版本。 CAN规范v2.0相比之前的版本有以下几方面的改进: 1. 通信速率提高:CAN规范v2.0可以支持1Mbps的通信速率,相比之前版本的125kbps,速度更快,能够更快地传输数据。 2. 增加了消息帧格式:CAN规范v2.0增加了标准和扩展帧两种消息帧格式。标准帧由11位标识符组成,用于短距离通信;扩展帧则由29位标识符组成,用于长距离通信和多节点网络。 3. 支持多帧传输:CAN规范v2.0能够将长消息分成多个数据帧进行传输,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总线带宽。 4. 增加了错误检测与纠正机制:CAN规范v2.0引入了CRC(循环冗余校验)机制,用于检测消息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并通过重发机制进行纠正。 综上所述,CAN规范v2.0是一种适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信协议,具有更高的通信速率、多帧传输、消息帧格式的改进以及错误检测与纠正机制的引入。它在汽车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相关问题

gige vision specification v2.0 csdn

GigE Vision Specification v2.0是一种用于工业相机的标准协议。该规范由AIA(美国光学与影像协会)领导的一个行业联盟制定,旨在提供稳定、高速、高效的图像传输解决方案。 GigE Vision v2.0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更新和改进。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数据包的大小从原来的1450字节增加到9000字节,这意味着更大的数据传输能力和更高的带宽利用率。此外,新版本还改进了多播功能,提高了网络负载均衡能力,增加了设备重置机制等。 GigE Vision v2.0还引入了一种新的控制命令和事件,使得相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更加灵活和可靠。这些新的命令和事件包括设备自定义命令、事件记录、组播和多播命令等,为应用程序提供了更多的扩展和控制选项。 此外,GigE Vision v2.0还支持更高的分辨率、更快的帧率和更低的延迟。这使得工业相机可以在多种应用场景下使用,包括机器视觉、智能交通、医疗影像等。 总的来说,GigE Vision Specification v2.0是一种适用于工业相机的通信协议,提供了更高的传输速度、更大的带宽利用率和更灵活的控制选项。它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为工业相机的性能和功能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pci express base specification revision 2.0

PCI-Express Base Specification Revision 2.0是一种计算机总线技术的规范。PCI-E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的缩写,是一种高速总线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了现代计算机的标准。PCI-E Revision 2.0是PCI-E规范的第二个版本。它是对PCI-E Revision 1.1的更新和改进,引入了多项新特性和功能。这些特性包括数据速率提高至5GT/s,每个Lane的带宽从2.5Gbps提高至5Gbps,协议上的改进和电源管理的优化等。同时,PCI-E Revision 2.0向下兼容以前的PCI-E版本,因此旧硬件仍然可以与新规范的主板兼容使用。PCI-E Revision 2.0的提出和推广,极大地增强了计算机的扩展性和性能,使得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带宽需求可以得到满足。PCI-E Revision 2.0使得现代计算机中的图形处理器、网络适配器、存储适配器等设备可以更加迅速地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从而提高了计算机整体性能水平。在未来的发展中,PCI-E还将继续推出新的版本和规范,以满足不断提升的计算需求。

相关推荐

pdf
The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is a serial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which efficiently supports distributed realtime control with a very high level of security. Its domain of application ranges from high speed networks to low cost multiplex wiring. I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engine control units, sensors, anti-skid-systems, etc. are connected using CAN with bitrates up to 1 Mbit/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ost effective to build into vehicle body electronics, e.g. lamp clusters, electric windows etc. to replace the wiring harness otherwise required. The intention of this specification is to achieve compatibility between any two CAN implementations. Compatibility, however, has different aspects regarding e.g. electrical features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data to be transferred. To achieve design transparency and implementation flexibility CAN has been subdivided into different layers. • the (CAN-) object layer • the (CAN-) transfer layer • the physical layer The object layer and the transfer layer comprise all services and functions of the data link layer defined by the ISO/OSI model. The scope of the object layer includes • finding which messages are to be transmitted • deciding which messages received by the transfer layer are actually to be used, • providing an interface to the application layer related hardware. There is much freedom in defining object handling. The scope of the transfer layer mainly is the transfer protocol, i.e. controlling the framing, performing arbitration, error checking, error signalling and fault confinement. Within the transfer layer it is decided whether the bus is free for starting a new transmission or whether a reception is just starting. Also some general features of the bit timing are regarded as part of the transfer layer. It is in the nature of the transfer layer that there is no freedom for modifications. The scope of the physical layer is the actual transfer of the bits between the different nodes with respect to all electrical properties. Within one network the physical layer, of course, has to be the same for all nodes. There may be, however, much freedom in selecting a physical layer. The scope of this specification is to define the transfer layer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CAN protocol on the surrounding layers.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eCPRI Specification V2.0.doc

eCPRI最新版本V2.0协议规范,发布于209年5月10日,公共无线电接口 (cpri) 是一种行业合作, 旨在为无线电基站的关键内部接口定义公开的规格, 例如连接 ecpri 无线电设备控制 (erec) 和 ecpri 无线电的 ecpri 接口设备...
recommend-type

MIPI DSI Specification V2.1

MIPI DSI Specification最新规范,软硬件工程师居家必备粮食。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recommend-type

I2C-bus specification-version-2.0.pdf英文版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协议,由飞利浦半导体(现NXP半导体)于1992年推出版本1.0,1998年更新至版本2.0,是电子设备间通信的一种高效方式,尤其在嵌入式系统中广泛应用。此协议规范详细描述了I2C总线...
recommend-type

Wi-Fi P2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1.7翻译(中文版)_2019.docx

Wi-Fi P2P 技术规范 v1.7 中文版翻译还引用了一些重要的参考文献,如 IEEE 802.11-2012、Wi-Fi Simple Configuration Specification、WMM Specification 等,这些文献提供了 Wi-Fi P2P 技术规范的技术基础和实现方法...
recommend-type

紫光展锐 UIS8910DM Device Specification V1.0.2

紫光展锐CAT1芯片规格书,简版,网上相关资料还不多,请有需要的参考下载,有需要SCH&PCB的给我私信。
recommend-type

基于单片机的瓦斯监控系统硬件设计.doc

"基于单片机的瓦斯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瓦斯监控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瓦斯是煤矿井下常见的有害气体,高浓度的瓦斯不仅会降低氧气含量,还可能引发爆炸事故。基于单片机的瓦斯监控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它能够实时监测瓦斯浓度并及时发出预警,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展开: 1. **单片机技术**: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MCU)是系统的核心,它集成了CPU、内存、定时器/计数器、I/O接口等多种功能,通过编程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在瓦斯监控器中,单片机用于采集数据、处理信息、控制报警系统以及与其他模块通信。 2. **瓦斯气体检测**:系统采用了气敏传感器来检测瓦斯气体的浓度。气敏传感器是一种对特定气体敏感的元件,它可以将气体浓度转换为电信号,供单片机处理。在本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气敏传感器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检测的精度和响应速度。 3. **模块化设计**:为了便于系统维护和升级,单片机被设计成模块化结构。每个功能模块(如传感器接口、报警系统、电源管理等)都独立运行,通过单片机进行协调。这种设计使得系统更具有灵活性和扩展性。 4. **报警系统**:当瓦斯浓度达到预设的危险值时,系统会自动触发报警装置,通常包括声音和灯光信号,以提醒井下工作人员迅速撤离。报警阈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并且系统应具有一定的防误报能力。 5. **便携性和安全性**:考虑到井下环境,系统设计需要注重便携性,体积小巧,易于携带。同时,系统的外壳和内部电路设计必须符合矿井的安全标准,能抵抗井下潮湿、高温和电磁干扰。 6. **用户交互**:系统提供了灵敏度调节和检测强度调节功能,使得操作员可以根据井下环境变化进行参数调整,确保监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电源管理**:由于井下电源条件有限,瓦斯监控系统需具备高效的电源管理,可能包括电池供电和节能模式,确保系统长时间稳定工作。 通过以上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瓦斯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井下瓦斯浓度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报警,提升了煤矿安全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软件部分,例如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
recommend-type

管理建模和仿真的文件

管理Boualem Benatallah引用此版本:布阿利姆·贝纳塔拉。管理建模和仿真。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1996年。法语。NNT:电话:00345357HAL ID:电话:00345357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03453572008年12月9日提交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
recommend-type

:Python环境变量配置从入门到精通:Win10系统下Python环境变量配置完全手册

![:Python环境变量配置从入门到精通:Win10系统下Python环境变量配置完全手册](https://img-blog.csdnimg.cn/20190105170857127.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3FxXzI3Mjc2OTUx,size_16,color_FFFFFF,t_70) # 1. Python环境变量简介** Python环境变量是存储在操作系统中的特殊变量,用于配置Python解释器和
recommend-type

electron桌面壁纸功能

Electron是一个开源框架,用于构建跨平台的桌面应用程序,它基于Chromium浏览器引擎和Node.js运行时。在Electron中,你可以很容易地处理桌面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设置壁纸。为了实现桌面壁纸的功能,你可以利用Electron提供的API,如`BrowserWindow` API,它允许你在窗口上设置背景图片。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步骤概述: 1. 导入必要的模块: ```javascript const { app, BrowserWindow } = require('electron'); ``` 2. 在窗口初始化时设置壁纸: ```javas
recommend-type

基于单片机的流量检测系统的设计_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doc

"基于单片机的流量检测系统设计文档主要涵盖了从系统设计背景、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到实际的焊接与调试等全过程。该系统利用单片机技术,结合流量传感器,实现对流体流量的精确测量,尤其适用于工业过程控制中的气体流量检测。" 1. **流量检测系统背景**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截面的流体体积或质量,分为瞬时流量(体积流量或质量流量)和累积流量。流量测量在热电、石化、食品等多个领域至关重要,是过程控制四大参数之一,对确保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起到关键作用。自托里拆利的差压式流量计以来,流量测量技术不断发展,18、19世纪出现了多种流量测量仪表的初步形态。 2. **硬件电路设计** - **总体方案设计**: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配合流量传感器,设计显示单元和报警单元,构建一个完整的流量检测与监控系统。 - **工作原理**:单片机接收来自流量传感器的脉冲信号,处理后转化为流体流量数据,同时监测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等参数。 - **单元电路设计** - **单片机最小系统**:提供系统运行所需的电源、时钟和复位电路。 - **显示单元**: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可能采用液晶显示屏或七段数码管等。 - **流量传感器**:如涡街流量传感器或电磁流量传感器,用于捕捉流量变化并转换为电信号。 - **总体电路**:整合所有单元电路,形成完整的硬件设计方案。 3. **软件设计** - **软件端口定义**:分配单片机的输入/输出端口,用于与硬件交互。 - **程序流程**:包括主程序、显示程序和报警程序,通过流程图详细描述了每个程序的执行逻辑。 - **软件调试**:通过调试工具和方法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4. **硬件电路焊接与调试** - **焊接方法与注意事项**:强调焊接技巧和安全事项,确保电路连接的可靠性。 - **电路焊接与装配**:详细步骤指导如何组装电路板和连接各个部件。 - **电路调试**:使用仪器设备检查电路性能,排除故障,验证系统功能。 5. **系统应用与意义** 随着技术进步,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结合使得流量检测系统具备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对于优化工业生产过程、节约资源和提升经济效益有着显著作用。 6. **结论与致谢** 文档结尾部分总结了设计成果,对参与项目的人表示感谢,并可能列出参考文献以供进一步研究。 7. **附录** 包含程序清单和电路总图,提供了具体实现细节和设计蓝图。 此设计文档为一个完整的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项目,详细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流量检测系统从概念到实施的全过程,对于学习单片机应用和流量测量技术的读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