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xmlDocPtr newDoc = xmlNewDoc(BAD_CAST "1.0"); 97 xmlNodePtr root_node = xmlNewNode(NULL,BAD_CAST "config"); 98 xmlDocSetRootElement(newDoc,root_node); 99 xmlContentPrintALL(newDoc); 100 printf("create new doc\n"); 101 xmlContentPrintALL(newDoc); 102 printf("----------\n"); 103 xmlAddChildList(newDoc->children, xmlDocCopyNodeList(newDoc, doc->children)); 104 xmlContentPrintALL(newDoc);
时间: 2024-03-28 19:37:55 浏览: 114
这段代码是用 libxml2 库创建一个新的 XML 文档,并将另一个 XML 文档的内容添加到新文档中。
第 96 行使用 xmlNewDoc() 函数创建一个新的 XML 文档对象,并指定 XML 版本为 "1.0"。
第 97 行使用 xmlNewNode() 函数创建一个名为 "config" 的根节点,并将其设置为 root_node 变量。
第 98 行使用 xmlDocSetRootElement() 函数将 root_node 节点设置为新文档的根节点。
第 99 行使用 xmlContentPrintALL() 函数打印新文档的内容。
第 100 行输出 "create new doc" 字符串。
第 101 行再次使用 xmlContentPrintALL() 函数打印新文档的内容,以验证新文档已经创建成功。
第 103 行调用 xmlDocCopyNodeList() 函数复制另一个 XML 文档的节点列表,并将复制的节点列表添加到新文档的子节点中。
第 104 行再次使用 xmlContentPrintALL() 函数打印新文档的内容,以验证新文档已经添加了另一个文档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这段代码中的 `doc` 变量并没有提供定义,应该是在上下文中定义过了。另外,xmlAddChildList()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应该是新文档的根节点的 children 属性,而不是 newDoc->children。
相关问题
一句句解释分析细致讲解一下这段代码#include <stdio.h> #include <ctype.h> #include <libxml/parser.h> #include <libxml/tree.h> #include <libxml/debugXML.h> void xmlContentPrint(xmlNodePtr node) /*打印节点的名称、类型、内容和命名空间信息*/ { printf("%s/%d node name %s node type %d\n",__func__,__LINE__,node->name,node->type); if (node->content) { /*xmlNodeGetContent(node)获取一个XML节点(xmlNode)的内容(content)。如果该节点的内容是一个纯文本字符串, 那么该函数返回该字符串的指针;如果该节点的内容包含了其他子节点,那么该函数返回空指针。*/ printf("%s/%d node->content %s\n",__func__,__LINE__,xmlNodeGetContent(node)); } if (node->ns && node->ns->href) { printf("%s/%d node->ns->href %s\n",__func__,__LINE__,node->ns->href); } if (node->ns && node->ns->prefix) { printf("%s/%d node->ns->prefix %s\n",__func__,__LINE__,node->ns->prefix); } } void xmlNodeTravel(xmlNodePtr rootNode) /*用于遍历一个 XML 文档的节点,并打印出节点的内容。*/ { static int depth = 1; xmlNodePtr curNode = NULL; curNode = rootNode->children; while (curNode != NULL) { xmlContentPrint(curNode); xmlNodeTravel(curNode); curNode = curNode->next; } } void xmlContentPrintALL(xmlDocPtr doc) { xmlNodePtr node = xmlDocGetRootElement(doc); xmlContentPrint(node); xmlNodeTravel(node); } int main() { #if 1 char *text = "<rpc xmlns='urn:ietf:params:xml:ns:netconf:base:1.0' message-id='2'><edit-config><target><running/></target><config><me xmlns='urn:ccsa:yang:acc-devm'><name>1.1</name><ip-address>192.169.1.8</ip-address><mask>255.255.255.255</mask></me></config></edit-config></rpc>"; /*从内存中读取XML文档*/ xmlDocPtr doc = xmlReadDoc (BAD_CAST text, "xml.xml", NULL, XML_PARSE_NOBLANKS|XML_PARSE_NSCLEAN|XML_PARSE_NOERROR|XML_PARSE_NOWARNING|XML_PARSE_HUGE); /*xml文档对象保存到newxml.xml文件中*/ int nRel = xmlSaveFile("newxml.xml", doc); if (nRel != -1) { printf("nRel %d\n",nRel); } //xmlFreeDoc(doc); #endif #if 1 //xmlContentPrintALL(doc); xmlDocPtr newDoc = xmlNewDoc(BAD_CAST "1.0"); //返回一个指向新创建的XML文档的指针 xmlNodePtr root_node = xmlNewNode(NULL,BAD_CAST "config");//返回一个新创建的XML节点的指针 xmlDocSetRootElement(newDoc,root_node);//将一个XML文档的根节点设置为指定的节点。 printf("create new doc\n"); xmlContentPrintALL(newDoc); xmlAddChildList(newDoc->children, xmlDocCopyNodeList(newDoc, doc->children)); xmlContentPrintALL(newDoc); #endif return 1; }
这段代码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1. 包含了几个头文件,其中包括“libxml/parser.h”和“libxml/tree.h”用于解析和操作XML文件。
2. 定义了两个函数,分别为“xmlContentPrint”和“xmlNodeTravel”,用于打印节点的名称、类型、内容和命名空间信息,以及遍历XML文档的节点,并打印出节点的内容。
3. 定义了另一个函数“xmlContentPrintALL”,用于打印XML文档的根节点和子节点的信息。
4. 在主函数中,首先定义了一个字符串变量“text”,用于存储XML格式的文本,然后使用“xmlReadDoc”函数从该字符串中读取XML文档,并将其保存到“doc”变量中。接着,使用“xmlSaveFile”函数将“doc”中的XML文档保存到“newxml.xml”文件中。最后,使用“xmlNewDoc”和“xmlNewNode”函数创建新的XML文档和节点,将“doc”中的子节点复制到新创建的节点中,并使用“xmlContentPrintALL”函数打印新文档和节点的信息。
5. 整个程序的功能主要是读取、解析和操作XML文档。其中,“libxml”库提供了一系列函数,可以方便地完成这些任务。
一句句解释分析细致讲解一下这段代码int edit_replace_intrenal(xmlDocPtr orig_doc, xmlNodePtr edit_node, xmlDocPtr model, keyList keys) { xmlNodePtr old; int r; char *msg = NULL; if ((orig_doc == NULL) || (edit_node ==NULL)) { return (EXIT_FAILURE); } DBG("\n%s/%d edit_node=%s parent %s parent child %s========================", __func__,__LINE__,edit_node->name,edit_node->parent->name,edit_node->parent->children->name); old = find_element_equiv(orig_doc, edit_node, model, keys); if (old) { xmlRemoveProp(xmlHasNsProp(edit_node, BAD_CAST NC_EDIT_ATTR_OP, BAD_CAST NC_NS_BASE)); xmlUnlinkNode(old); xmlFreeNode(old); } return edit_create_internal(orig_doc, edit_node, model, keys); }
这段代码是一个函数定义,函数名为 `edit_replace_internal`,接受四个参数:`orig_doc`(原始文档的指针)、`edit_node`(待编辑节点的指针)、`model`(模型文档的指针)和 `keys`(键列表)。
函数的目的是执行替换操作,将 `edit_node` 在原始文档 `orig_doc` 中找到的等价节点 `old` 进行替换。
首先,定义了一个整数变量 `r` 和一个字符指针变量 `msg`,并初始化为 NULL。
然后,进行参数的有效性检查,如果 `orig_doc` 或 `edit_node` 为空指针,则返回 `EXIT_FAILURE` 表示失败。
接下来,打印调试信息,输出函数名、行号以及相关节点的名称信息。
然后,调用 `find_element_equiv` 函数,在原始文档 `orig_doc` 中找到与 `edit_node` 等价的节点 `old`。
如果找到了等价节点 `old`,则首先移除 `edit_node` 上的属性 `NC_EDIT_ATTR_OP`,然后将等价节点 `old` 从文档中解链和释放内存。
最后,调用 `edit_create_internal` 函数,执行创建操作,将 `edit_node` 插入到原始文档 `orig_doc` 中,并返回相应的结果。
总体来说,这段代码是一个用于执行替换操作的函数。它首先进行参数有效性检查,然后根据参数在原始文档中找到等价节点,并进行替换操作。最后,调用另一个函数执行创建操作,将编辑节点插入原始文档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