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函数中定义一个数组,输入10个学生的成绩,存放在数组中,调用子函数实现给每个学生加10分的功能,最后在主函数中输出加分后的10个学生成绩。
时间: 2023-04-11 12:03:14 浏览: 300
好的,以下是中文回复:
在主函数中,我们可以定义一个长度为10的数组,用来存放10个学生的成绩。然后通过循环语句,输入每个学生的成绩,将其存放在数组中。
接下来,我们需要定义一个子函数,用来实现给每个学生加10分的功能。这个函数可以接收一个数组作为参数,然后通过循环语句,将每个学生的成绩加上10分。
最后,在主函数中调用子函数,将存放成绩的数组作为参数传递给子函数,实现加分操作。最后再通过循环语句,输出加分后的10个学生成绩。
具体的代码实现可以参考以下示例:
```python
def add_score(scores):
for i in range(len(scores)):
scores[i] += 10
if __name__ == '__main__':
scores = [0] * 10
for i in range(len(scores)):
scores[i] = int(input("请输入第%d个学生的成绩:" % (i+1)))
add_score(scores)
print("加分后的成绩为:")
for score in scores:
print(score)
```
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问题
编写一个程序,计算由3个并联的子电路组成的电路的总电阻。子电路由两个串联或并联的电阻器组成(如图3-11 )。首先创建一个纯虚类Resistance,含有CalcRes()纯虚函数,由Resistance派生出串联类SeriesRes和并联类ParallelRes,两个类都包含同名的CalcRes()函数计算子电路的电阻值。输入电阻值,输出总电阻值,所有子电路使用一个循环计算总电阻。(选做) 提示: 串联电阻方程为:Rtot=R1+R2 并联电阻的方程为:Rtot=1/(1/R1+1/R2) 其中,R1和R2是单个电阻器的电阻。 在主函数中定义一个基类指针数组,用于存放子电路对象的地址,通过循环来遍历数组,使用地址来调用每个子电路对象的函数,从而实现多态性
以下是程序代码:
```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Resistance {
public:
virtual double CalcRes() = 0;
};
class SeriesRes : public Resistance {
private:
double R1, R2;
public:
SeriesRes(double r1, double r2) {
R1 = r1;
R2 = r2;
}
virtual double CalcRes() {
return R1 + R2;
}
};
class ParallelRes : public Resistance {
private:
double R1, R2;
public:
ParallelRes(double r1, double r2) {
R1 = r1;
R2 = r2;
}
virtual double CalcRes() {
return 1 / (1 / R1 + 1 / R2);
}
};
int main() {
Resistance* circuits[3];
double res1, res2, res3, total_res;
cout << "Enter resistance values for circuit 1 (separated by a space): ";
cin >> res1 >> res2;
circuits[0] = new SeriesRes(res1, res2);
cout << "Enter resistance values for circuit 2 (separated by a space): ";
cin >> res1 >> res2;
circuits[1] = new ParallelRes(res1, res2);
cout << "Enter resistance values for circuit 3 (separated by a space): ";
cin >> res1 >> res2;
circuits[2] = new SeriesRes(res1, res2);
total_res = 0;
for (int i = 0; i < 3; i++) {
total_res += circuits[i]->CalcRes();
}
cout << "Total resistance of the circuit: " << total_res;
return 0;
}
```
程序中,先定义了一个抽象基类 Resistance,包含一个纯虚函数 CalcRes(),表示计算电阻值的函数。然后分别定义了两个派生类:SeriesRes和ParallelRes,分别表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这两个派生类都重载了 CalcRes() 函数,实现了相应的电阻计算方法。
在 main 函数中,先定义了一个 Resistance 指针数组 circuits,用于存放子电路对象的地址。然后通过循环,依次输入每个子电路的电阻值,并根据电路类型创建相应的子电路对象并存储到 circuits 数组中。最后再通过循环遍历 circuits 数组,使用地址来调用每个子电路对象的 CalcRes() 函数,从而计算出总电阻值。
运行程序,输入每个子电路的电阻值,程序会输出总电阻值。
用C语言编程。(1)输入5个学生3门课的成绩存入结构体数组中;(2)输出学生信息;(3)求每个学生的平均分;(4)按平均分从高到低排列;(5)按平均分求每个学生的名次。要求:用结构体数组存放学生信息,每个功能都用函数实现。
以下是使用C语言编程实现的答案,分别使用了结构体、数组sort、循环、条件判断等语法:
首先,定义一个包含学生姓名、三门成绩、平均分和排名的结构体类型:
```c
// 定义学生类型
typedef struct {
char name[20]; // 姓名,假设不超过20个字符
double scores[3]; // 三门成绩
double average; // 平均分
int rank; // 排名
} Student;
```
然后定义主函数和子函数,实现所需的功能: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NUM_STUDENTS 5 // 学生数量
#define NUM_SCORES 3 // 分数数量
typedef struct {
char name[20]; // 姓名,假设不超过20个字符
double scores[NUM_SCORES]; // 三门成绩
double average; // 平均分
int rank; // 排名
} Student;
// 输入学生信息
void inputStudents(Student students[]) {
for (int i = 0; i < NUM_STUDENTS; i++) {
printf("请输入第%d个学生的姓名和成绩:", i+1);
scanf("%s", students[i].name);
for (int j = 0; j < NUM_SCORES; j++) {
scanf("%lf", &students[i].scores[j]);
}
}
}
// 输出学生信息
void outputStudents(Student students[]) {
printf("学生信息如下:\n");
printf("姓名\t成绩1\t成绩2\t成绩3\t平均分\n");
for (int i = 0; i < NUM_STUDENTS; i++) {
printf("%s\t%.1f\t%.1f\t%.1f\t%.1f\n",
students[i].name, students[i].scores[0], students[i].scores[1], students[i].scores[2], students[i].average);
}
}
// 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分
void calculateAverages(Student students[]) {
for (int i = 0; i < NUM_STUDENTS; i++) {
double sum = 0.0;
for (int j = 0; j < NUM_SCORES; j++) {
sum += students[i].scores[j];
}
students[i].average = sum / NUM_SCORES;
}
}
// 按平均分从高到低排序
void sortStudents(Student students[]) {
qsort(students, NUM_STUDENTS, sizeof(Student),
[](const void *a, const void *b) {
auto pa = (Student*)(a), pb = (Student*)(b);
return (pb->average - pa->average) * 100;
});
}
// 计算每个学生的名次
void calculateRanks(Student students[]) {
for (int i = 0; i < NUM_STUDENTS; i++) {
students[i].rank = 1;
for (int j = 0; j < NUM_STUDENTS; j++) {
if (students[j].average > students[i].average)
students[i].rank++;
}
}
}
// 主函数
int main() {
// 定义学生数组
Student students[NUM_STUDENTS];
// 输入学生信息
inputStudents(students);
// 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分
calculateAverages(students);
// 按平均分从高到低排序
sortStudents(students);
// 计算每个学生的名次
calculateRanks(students);
// 输出学生信息
outputStudents(students);
return 0;
}
```
在这个程序中,我们使用了结构体类型,存放了每个学生的姓名、三门成绩、平均分和排名。此外,为了方便操作,我们还定义了一个常量 `NUM_STUDENTS` 表示学生数量,和 `NUM_SCORES` 表示成绩数量。
在 `inputStudents` 子函数中,使用 `for` 循环来输入每个学生的姓名和成绩,存放到 `students` 数组中对应的元素中。注意,在每次读入姓名时,我们使用 `%s` 格式符,因为姓名是字符串类型。而在读入成绩时,我们使用 `%lf` 格式符,因为成绩是实数类型。
在 `outputStudents` 子函数中,我们使用 `printf` 格式化输出每个学生的信息,其中包括学生的姓名、三门成绩和平均分。注意,在输出平均分时,我们使用 `%.1f` 格式符,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输出浮点数类型。
在 `calculateAverages` 子函数中,我们使用 `for` 循环来计算每个学生的平均分。具体来说,我们对每个学生的三门成绩求和,然后除以3得到平均分。这个平均分存放到了对应的学生元素的 `average` 字段中。
在 `sortStudents` 子函数中,我们使用 `qsort` 函数对学生数组进行排序,排序规则是按平均分从高到低排列。在 `qsort` 中,我们使用一个 lambda 表达式表示排序规则,首先将两个学生指针分别转换成 `Student*` 类型,然后比较它们 `average` 字段的大小即可。
在 `calculateRanks` 子函数中,我们使用 `for` 循环逐一计算每个学生的名次。具体来说,我们先初始化每个学生的名次为1,然后对于每个学生,再使用另一个 `for` 循环遍历所有学生,如果有学生的平均分比当前学生高,则当前学生的名次加1。
最后,在主函数中,我们首先定义学生数组 `students`,然后按顺序调用各个子函数,完成对学生数组的输入、计算、排序和输出操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