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头有哪些东西
时间: 2024-01-11 16:02:16 浏览: 108
通常,HTTP请求中的header头包括以下内容:
- User-Agent:浏览器或者客户端的名称和版本
- Accept:接受的数据类型列表,通常指定 MIME 类型
- Accept-Encoding:编码方式列表,通常指定 gzip 或 deflate
- Accept-Language:语言环境列表,通常指定使用的语言
- Cache-Control:缓存控制指令
- Connection:连接控制指令,通常使用 keep-alive
- Content-Length:请求体或响应体的字节数
- Content-Type:请求体或响应体的 Mime 类型
- Host:主机名及端口号
- Referer:请求来源 URL
- Cookie:客户端已经保存的服务端session标识
- Authorization:身份认证信息
- Origin:跨域请求的来源
- If-Modified-Since:上次请求的响应时间,用于条件请求
- If-None-Match:上次请求的 ETag,用于条件请求
相关问题
FRAME_HEADER_LENGTH-receivedBytes在上面的函数中这个东西会产生负数吗?
在上面的代码中,`FRAME_HEADER_LENGTH-receivedBytes` 这个表达式在帧头检查通过后用于存储数据的位置。如果 `FRAME_HEADER_LENGTH` 的值大于 `receivedBytes` 的值,那么这个表达式就不会产生负数。
在代码中,我们假设 `FRAME_HEADER_LENGTH` 是帧头的长度,并且 `receivedBytes` 是已经接收到的字节数。在帧头检查通过后,我们使用这个表达式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在 `frame` 数组中。
为了避免出现负数,你可以在代码中添加一些边界检查,以确保 `FRAME_HEADER_LENGTH` 不会大于 `receivedBytes`。例如,你可以在帧头检查之前添加一个条件判断来验证 `receivedBytes` 是否小于等于 `FRAME_HEADER_LENGTH`。
以下是一个示例的修改代码:
```c
if (!isHeaderReceived) {
// 检查帧头
if (receivedBytes == 0 && receivedData == FRAME_HEADER_BYTE_1) {
isHeaderReceived = 1;
} else if (receivedBytes == 1 && receivedData == FRAME_HEADER_BYTE_2) {
// 帧头检查通过,继续接收数据
isHeaderReceived = 1;
} else {
// 帧头检查失败,重新开始接收
isHeaderReceived = 0;
receivedBytes = 0;
}
} else {
// 接收并存储数据
if (FRAME_HEADER_LENGTH - receivedBytes >= 0) {
frame[FRAME_HEADER_LENGTH - receivedBytes] = receivedData;
} else {
// 处理超出帧头长度的情况
// 可以选择忽略这些字节或采取其他处理方式
}
}
```
在上面的修改代码中,我们添加了一个条件判断来确保 `FRAME_HEADER_LENGTH - receivedBytes` 不会小于零。如果计算结果小于零,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忽略这些字节或采取其他适当的处理方式。
请根据你的具体需求和代码逻辑,进行适当的修改。
a-table 表头和数据都是动态的。怎么利用插槽更改东西
可以使用具名插槽(named slot)来实现动态表头和数据的更改。具体来说,可以在 a-table 标签中定义两个具名插槽,一个用于表头(header),一个用于数据(data)。然后在使用 a-table 标签的时候,在相应的插槽中定义所需的表头和数据内容即可。
例如,下面是一个使用具名插槽实现动态表头和数据的示例代码:
```html
<template>
<a-table>
<template v-slot:header>
<a-table-column
v-for="column in columns"
:key="column.key"
:title="column.title"
:dataIndex="column.key"
/>
</template>
<template v-slot:data>
<a-table-row
v-for="item in data"
:key="item.key"
>
<a-table-column
v-for="column in columns"
:key="column.key"
:dataIndex="column.key"
>
{{ item[column.key] }}
</a-table-column>
</a-table-row>
</template>
</a-table>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columns: [], // 表头动态数据
data: [] // 表格数据动态数据
}
}
// 省略其他代码
}
</script>
```
在上面的示例代码中,`a-table` 标签中定义了两个具名插槽:`header`插槽和`data`插槽。在`header`插槽中,使用`v-for`指令根据`columns`数组动态生成表头列;在`data`插槽中,使用`v-for`指令根据`data`数组动态生成表格行和列,并使用插值语法将每个单元格的内容渲染出来。
那么在组件外部,就可以通过修改`columns`和`data`数组的值,来动态更改表头和数据内容了。例如:
```html
<template>
<div>
<button @click="changeColumns">更改表头</button>
<button @click="changeData">更改数据</button>
<my-table :columns="columns" :data="data" />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MyTable from './MyTable.vue'
export default {
components: {
MyTable
},
data() {
return {
columns: [
{ key: 'name', title: '姓名' },
{ key: 'age', title: '年龄' },
{ key: 'gender', title: '性别' }
],
data: [
{ key: 1, name: '张三', age: 18, gender: '男' },
{ key: 2, name: '李四', age: 22, gender: '女' },
{ key: 3, name: '王五', age: 25, gender: '男' }
]
}
},
methods: {
changeColumns() {
this.columns = [
{ key: 'name', title: '姓名' },
{ key: 'score', title: '分数' }
]
},
changeData() {
this.data = [
{ key: 1, name: '张三', score: 80 },
{ key: 2, name: '李四', score: 92 },
{ key: 3, name: '王五', score: 85 }
]
}
}
}
</script>
```
在上面的代码中,定义了两个按钮,分别用于更改表头和数据。当点击这两个按钮时,会修改`columns`和`data`数组的值,从而触发`MyTable`组件重新渲染,从而实现动态更改表头和数据的效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