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T一致性哈希算法

时间: 2023-10-12 21:05:24 浏览: 80
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分布式哈希表)一致性哈希算法是一种用于在分布式系统中均匀分布数据的算法。它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在动态的环境中,节点的加入和离开会导致大量数据重新映射的问题。 在一致性哈希算法中,节点和数据都被映射到一个固定大小的哈希环上。每个节点在环上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通常是使用节点的哈希值。数据也被映射到环上的一个位置,可以是使用数据的哈希值或其他方式。 当需要查询或存储数据时,使用相同的哈希函数将数据映射到环上的一个位置。然后,在环上顺时针方向找到离数据最近的节点,将该数据存储在该节点上。 当节点加入或离开系统时,只有少量数据需要重新映射。这是通过将环上的每个节点拆分为多个虚拟节点来实现的。虚拟节点在环上均匀分布,并且节点的加入和离开只会影响到它们负责的数据。 一致性哈希算法具有良好的负载均衡性和扩展性,使得系统在节点加入和离开时能够有效地处理数据迁移。它被广泛应用于分布式缓存、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分布式数据库等领域。
相关问题

dht-demo:分布式哈希表

DHT-Demo是指一个分布式哈希表的演示程序。分布式哈希表(Distributed Hash Table,缩写为DHT)是一种分布式系统中常用的数据结构,它能够快速定位和访问存储在分布式环境中的数据。 DHT将数据按照哈希函数的映射分散存储在不同的节点上,每个节点负责管理一部分数据。通过哈希函数的计算,可以快速定位数据在哪个节点上。这样分布式系统中的大规模数据可以被高效地存储、检索和维护。 DHT-Demo是一个用来展示分布式哈希表的演示程序,它可以模拟一个分布式环境,并展示节点之间的数据分散和访问过程。通过该演示程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分布式哈希表的工作原理。 在DHT-Demo中,我们可以设定节点数目和每个节点负责的数据范围。每个节点都会根据哈希函数将数据存储在相应的位置。通过演示程序提供的查询功能,可以查看数据在各个节点上的存储情况,以及根据关键字快速定位数据所在的节点。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分布式哈希表的数据分布和访问过程。 总的来说,DHT-Demo是一个用来展示分布式哈希表的演示程序,通过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分布式系统中分布式哈希表的工作原理和数据访问过程。通过这个演示程序,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分布式系统中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dht算法 python代码实现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基于Python的DHT算法实现: ```python import hashlib import socket import struct import sys import time BOOTSTRAP_NODES = ( ("router.bittorrent.com", 6881), ("dht.transmissionbt.com", 6881), ("router.utorrent.com", 6881) ) TID_LENGTH = 4 RE_JOIN_INTERVAL = 30 TOKEN_LENGTH = 2 VALUES_LIMIT = 8 def entropy(length): return ''.join(chr(random.getrandbits(8)) for _ in range(length)) def get_neighbor(target, end=False): return target[:-1] + chr(ord(target[-1]) ^ end and 0xff or 0x01) def decode_nodes(nodes): n = [] length = len(nodes) if (length % 26) != 0: return n for i in range(0, length, 26): nid = nodes[i:i+20] ip = socket.inet_ntoa(nodes[i+20:i+24]) port = struct.unpack("!H", nodes[i+24:i+26])[0] n.append((nid, ip, port)) return n class KNode: def __init__(self, nid, ip, port): self.nid = nid self.ip = ip self.port = port class DHT: def __init__(self, bind_ip, bind_port, max_node_qsize): self.bind_ip = bind_ip self.bind_port = bind_port self.max_node_qsize = max_node_qsize self.is_running = False self.nodes = {} self.routing_table = {} def start(self): self.socket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DGRAM, socket.IPPROTO_UDP) try: self.socket.bind((self.bind_ip, self.bind_port)) except: print('Bind Error!') sys.exit() print('Listening on %s:%d' % (self.bind_ip, self.bind_port)) self.is_running = True while self.is_running: try: self.tick() data, (ip, port) = self.socket.recvfrom(4096) if data: self.on_message((data, (ip, port))) except: pass def stop(self): self.is_running = False if self.socket: self.socket.close() def tick(self): t = int(time.time()) for node in self.nodes.values(): if node.get('last_seen', 0) + RE_JOIN_INTERVAL < t: self.remove_node(node['id']) def on_message(self, msg): msg_type = ord(msg[0][0]) if msg_type == 0x08: self.on_find_node(msg) elif msg_type == 0x0a: self.on_get_peers(msg) elif msg_type == 0x0f: self.on_announce_peer(msg) def on_find_node(self, msg): tid = msg[0:4] target_id = msg[4:24] node_id = msg[24:] nodes = self.get_nodes(target_id) token = entropy(TOKEN_LENGTH) if nodes: for node in nodes: msg = struct.pack("!20s", node.nid) + socket.inet_aton(node.ip) + struct.pack("!H", node.port) self.socket.sendto(b"\x00\x00\x00\x00" + tid + msg, (node.ip, node.port)) else: self.socket.sendto(b"\x00\x00\x00\x00" + tid + b"d1:rd2:id20:" + self.get_neighbor(target_id).encode() + b"e1:t2:aa1:y1:re", (node.ip, node.port)) def on_get_peers(self, msg): tid = msg[0:4] infohash = msg[4:24] node_id = msg[24:] token = entropy(TOKEN_LENGTH) values = [] if infohash == node_id: values.append((self.bind_ip, self.bind_port)) else: # Fetch values from the DHT storage pass if values: token = entropy(TOKEN_LENGTH) for v in values[:VALUES_LIMIT]: self.socket.sendto(b"\x00\x00\x00\x00" + tid + b"d1:rd2:id20:" + self.get_neighbor(infohash).encode() + b"5:token" + str(len(token)).encode() + b":" + token.encode() + b"5:value" + str(len(v)).encode() + b":" + v.encode() + b"ee", (node.ip, node.port)) else: nodes = self.get_nodes(infohash) if nodes: for node in nodes: msg = struct.pack("!20s", node.nid) + socket.inet_aton(node.ip) + struct.pack("!H", node.port) self.socket.sendto(b"\x00\x00\x00\x00" + tid + b"d1:rd2:id20:" + self.get_neighbor(infohash).encode() + b"e1:t2:aa1:y1:re", (node.ip, node.port)) else: self.socket.sendto(b"\x00\x00\x00\x00" + tid + b"d1:rd2:id20:" + self.get_neighbor(infohash).encode() + b"e1:t2:aa1:y1:re", (node.ip, node.port)) def on_announce_peer(self, msg): pass def get_nodes(self, target): nodes = [] for nid in self.routing_table.get(target, []): if nid in self.nodes: nodes.append(KNode(nid, self.nodes[nid]['ip'], self.nodes[nid]['port'])) return nodes def add_node(self, node_id, ip, port): if node_id not in self.nodes and len(self.nodes) < self.max_node_qsize: self.nodes[node_id] = {'ip': ip, 'port': port, 'last_seen': time.time()} self.routing_table.setdefault(node_id[0], set()) self.routing_table[node_id[0]].add(node_id) def remove_node(self, node_id): if node_id in self.nodes: del self.nodes[node_id] self.routing_table[node_id[0]].remove(node_id) def get_neighbor(self, target): return get_neighbor(target, True) def join_DHT(self): for addr in BOOTSTRAP_NODES: node_id = hashlib.sha1(entropy(20).encode()).digest() self.add_node(node_id, self.bind_ip, self.bind_port) self.socket.sendto(b"\x00\x00\x00\x00" + entropy(TID_LENGTH).encode() + b"\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x00" + node_id, addr) def bootstrap(self): while len(self.nodes) < self.max_node_qsize: self.join_DHT() time.sleep(1) ``` 如果您想要更深入地了解DHT算法的实现,建议您参考更为详细的教程和资料。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p2p对等网络DHT算法

P2P结构化网络中,各种DHT算法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来的,以及各种算法的优点与缺点
recommend-type

DHT11温湿度传感器应用及感受

朋友送的DHT11传感器,用于湿度和温度测量,网上找了资料看,相对的控制较为简单,花了点时间把程序写了出来,用1602做显示,单总线控制的器件,基本上没什么指令,只有一个启动信号,然后是连续读出40bit的数据,...
recommend-type

BiTtorrent的DHT算法 --- Kademlia 协议原理简介

BiTtorrent是非常流行的P2P文件共享,他的DHT算法究竟是如何的呢?这里介绍了BiTtorrent的DHT算法协议——Kademlia协议
recommend-type

51单片机与DHT11实现温湿度采集

51单片机与DHT11实现温湿度采集,用12864液晶显示,c语言编程!
recommend-type

AM2302(又称DHT22)温湿度传感器的使用及Proteus仿真(附源码)

AM2303(DHT22)湿敏电容数字温湿度模块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它应用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传感器包括一个电容式感湿...
recommend-type

RTL8188FU-Linux-v5.7.4.2-36687.20200602.tar(20765).gz

REALTEK 8188FTV 8188eus 8188etv linux驱动程序稳定版本, 支持AP,STA 以及AP+STA 共存模式。 稳定支持linux4.0以上内核。
recommend-type

管理建模和仿真的文件

管理Boualem Benatallah引用此版本:布阿利姆·贝纳塔拉。管理建模和仿真。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1996年。法语。NNT:电话:00345357HAL ID:电话:00345357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03453572008年12月9日提交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
recommend-type

:YOLOv1目标检测算法:实时目标检测的先驱,开启计算机视觉新篇章

![:YOLOv1目标检测算法:实时目标检测的先驱,开启计算机视觉新篇章](https://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69b98e1a619b1bb3c59cf98f4e397cd2.png) # 1. 目标检测算法概述 目标检测算法是一种计算机视觉技术,用于识别和定位图像或视频中的对象。它在各种应用中至关重要,例如自动驾驶、视频监控和医疗诊断。 目标检测算法通常分为两类:两阶段算法和单阶段算法。两阶段算法,如 R-CNN 和 Fast R-CNN,首先生成候选区域,然后对每个区域进行分类和边界框回归。单阶段算法,如 YOLO 和 SSD,一次性执行检
recommend-type

info-center source defatult

这是一个 Cisco IOS 命令,用于配置 Info Center 默认源。Info Center 是 Cisco 设备的日志记录和报告工具,可以用于收集和查看设备的事件、警报和错误信息。该命令用于配置 Info Center 默认源,即设备的默认日志记录和报告服务器。在命令行界面中输入该命令后,可以使用其他命令来配置默认源的 IP 地址、端口号和协议等参数。
recommend-type

c++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含源代码) (2).pdf

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同时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学生掌握了如何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超市商品和销售员的关系进行有效管理,使系统功能更全面、实用,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和便利性。 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展现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纪律,没有缺勤情况,演示过程流畅且作品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设计报告完整详细,展现了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解决能力。在答辩环节中,学生能够自信地回答问题,展示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认为学生在课程设计中表现出色,值得称赞。 整个课程设计过程包括平时成绩、报告成绩和演示与答辩成绩三个部分,其中平时表现占比20%,报告成绩占比40%,演示与答辩成绩占比40%。通过这三个部分的综合评定,最终为学生总成绩提供参考。总评分以百分制计算,全面评估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各项表现,最终为学生提供综合评价和反馈意见。 通过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学生不仅提升了对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这一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学生在进行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理论知识的提升,同时也锻炼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系统功能和用户需求的全面考量,学生设计了一个实用、高效的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管理和使用体验。 综上所述,校园超市商品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是一项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通过此次设计,学生不仅深化了对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一过程将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胜任更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