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propagation历史
时间: 2023-11-09 19:02:57 浏览: 86
back propagation是一种用于训练人工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算法。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研究神经网络并尝试构建能够模拟人类大脑的计算机模型。然而,由于当时计算能力的限制,人们很快认识到要训练一个具有多个层次的神经网络是非常困难的。
1974年,Paul Werbos发表了一篇关于反向传播算法的论文,这被认为是back propagation的奠基之作。然而,由于当时计算机技术的限制,该算法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直到1986年,David Rumelhart、Geoffrey Hinton和Ronald Williams等科学家们在一篇名为“Learning representations by back-propagating errors”的论文中,详细描述了back propagation算法的运作原理和效果。这篇论文的发表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并使back propagation开始成为研究者们训练神经网络的首选算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back propagation算法的应用开始迅速扩展。通过反向传播算法,人们成功训练出了多层感知机等复杂的神经网络,并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至今,back propagation算法仍然是训练神经网络的基本算法之一。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back propagation算法的改进和优化不断进行,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提供了更高效、更准确的方法。
相关问题
影响聚类算法的效果有哪些?模式识别系统怎么构成的?神经网络里的BP是什么意思?与模式识别内容相关的典故或历史佳话有哪些?贝叶斯决策,概率密度函数估计,fisher线性判别函数,pca主成分分析,近邻法,c均值聚类,支持向量机;以上这些哪些是无监督学习,哪些是有监督学习?
影响聚类算法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数据质量、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距离度量方法、聚类算法的选择等。
模式识别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组件构成:传感器、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分类器。
BP神经网络是一种常见的人工神经网络,BP是Back Propagation的缩写,意为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是通过反向传播误差信号,不断调整神经元之间的权重,从而使得网络的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误差最小化。
与模式识别内容相关的典故或历史佳话有很多,比如说图灵测试、人工智能的起源、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等等。
贝叶斯决策、概率密度函数估计、Fisher线性判别函数、PCA主成分分析、近邻法、C均值聚类、支持向量机等算法中,无监督学习的有:概率密度函数估计、近邻法、C均值聚类;有监督学习的有:贝叶斯决策、Fisher线性判别函数、支持向量机。PCA主成分分析既可以用于无监督学习,也可以用于有监督学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