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bsxfun(@minus, X, mean(X)); X = bsxfun(@rdivide,X,std(X)); coeff = pca(X); feature2DImage = reshape(X*coeff(:,1),numRows,numCols);
时间: 2023-10-24 11:08:12 浏览: 128
这段代码实现了将数据矩阵X进行归一化和主成分分析(PCA)降维的操作,并将降维后的特征图像保存在feature2DImage中。
具体地,bsxfun(@minus, X, mean(X))将X中每一列的均值从该列的所有元素中减去,实现了对X的列进行归一化的操作。bsxfun(@rdivide,X,std(X))将X中每一列的标准差除以该列的所有元素,进一步对X的列进行了归一化操作,使得每列的均值为0,标准差为1,以便进行主成分分析。
PCA的过程使用MATLAB自带的函数pca,其中输入参数X为已经进行过归一化操作的数据矩阵,函数返回值coeff为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特征向量,即各个主成分的方向向量。将数据矩阵X乘以coeff(:,1)为将数据映射到第一个主成分上,得到一个一维的特征向量,reshape函数将该特征向量重新排列成一个二维的特征图像,保存在feature2DImage中。
相关问题
%% Starting of EXEM training [mean_Xtr_PCA, V] = do_pca(Xtr); Xtr = bsxfun(@minus, Xtr, mean_Xtr_PCA); Xte = bsxfun(@minus, Xte, mean_Xtr_PCA); % SVR kernel Ker_S = [(1 : length(label_S))', exp(-gamma * pdist2_fast(Sig_S, Sig_S) .^ 2)]; Ker_U = [(1 : length(label_U))', exp(-gamma * pdist2_fast(Sig_U, Sig_S) .^ 2)]; % PCA projection mapped_Xtr = Xtr * V(:, 1 : pca_d); mapped_Xte = Xte * V(:, 1 : pca_d); [mean_Xtr, std_Xtr] = compute_class_stat(Ytr, mapped_Xtr); avg_std_Xtr = mean(std_Xtr, 1); mean_S_rec = zeros(size(Sig_S, 1), pca_d); mean_U_rec = zeros(size(Sig_U, 1), pca_d); mean_U = zeros(size(Sig_U, 1), pca_d); regressors = cell(1, pca_d);
这段代码是EXEM(Extended Exemplar-based Method)训练的开始部分。
首先,使用函数 do_pca 对 Xtr 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得到均值 mean_Xtr_PCA 和变换矩阵 V。然后,使用 bsxfun 函数对 Xtr 和 Xte 进行均值归一化,减去 mean_Xtr_PCA。
接下来,构建 SVR(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的核矩阵。通过计算 Sig_S 和 Sig_U 之间的欧氏距离的平方,并乘以 -gamma,然后应用指数函数,得到核矩阵 Ker_S 和 Ker_U。其中,Ker_S 包含已知类别样本的索引和对应的核值,Ker_U 包含未知类别样本的索引和对应的核值。
然后,使用 PCA 投影将 Xtr 和 Xte 转换到降维空间。通过将 Xtr 和 Xte 分别乘以前 pca_d 列的特征向量矩阵 V,得到投影后的数据 mapped_Xtr 和 mapped_Xte。
接下来,使用函数 compute_class_stat 计算 Ytr 和 mapped_Xtr 之间的类别统计信息,包括每个类别的均值 mean_Xtr 和标准差 std_Xtr。然后,计算所有类别的平均标准差 avg_std_Xtr。
最后,初始化用于记录重构样本和回归器的变量。mean_S_rec 和 mean_U_rec 是用于重构的已知类别和未知类别样本的均值,mean_U 是未知类别样本的均值,regressors 是用于回归的回归器的单元格数组。
用matlab产生数据分别0,1的二项分布,其中1出现的概率为p=(学号后两位+1)/50,实验次数分别为1000,5000,10000。 用仿真软件分析产生的信号实际对应的均值、方差和自相关函数。
在MATLAB中,你可以使用`randi`函数生成二项分布的数据,结合学生的学号信息来设置每个样本的概率。首先,你需要获取所有学生的学号,并计算出对应概率p。假设我们有一个学生列表`student_ids`,然后可以按以下步骤操作:
```matlab
% 假设student_ids是一个包含学号的向量
n_students = length(student_ids);
p_values = (student_ids(:, end) + 1) / 50; % 计算每位学生1的概率
% 设置实验次数
experiments = [1000, 5000, 10000]; % 实验次数数组
% 初始化结果矩阵
data_matrix = zeros(numel(experiments), n_students);
for i = 1:numel(experiments)
for j = 1:n_students
% 生成二项分布数据,次数为experiments(i),成功概率为p_values(j)
data_matrix(i, j) = sum(randi([0, 1], experiments(i), p_values(j)));
end
end
```
接下来,为了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每组实验的平均值、方差以及自相关函数。对于均值和方差,可以直接使用MATLAB内置的统计函数`mean`和`var`:
```matlab
% 计算均值和方差
mean_data = mean(data_matrix, 1);
variance_data = var(data_matrix, 0, 1); % 第三个参数指定对行应用
% 自相关函数需要自定义计算,因为MATLAB的correlation函数默认是对列操作
%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通常会从第二个元素开始计算
function corr_func = autocorr(x)
n = numel(x);
corr_func = x(2:end)' * x(1:end-1) ./ (std(x(2:end)) * std(x(1:end-1)));
end
corr_data = cellfun(@autocorr, bsxfun(@minus, data_matrix', mean_data), 'UniformOutput', false);
```
注意:这里的自相关函数`autocorr`假定你的数据是时间序列形式的,如果是随机变量序列,可能需要稍作调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