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近邻法和决策树算法完成对Iris数据集的分类任务,其中近邻法需要实现剪辑近邻和压缩近邻两种优化。决策树算法需要至少实现ID3和C4.5两种。加上SVM算法,一共是至少五种算法。给出代码,所有算法写在同一个文件里方便检查对比, 实验过程要求: 1.scikit-learn等包辅助实现 ① 代码能够输出测试集的分类结果,采用F1作为评价指标 ② 理解算法结构,能够说明各个参数的作用 ③ 能够简单预测关键参数调整以后的变化趋势 ④ 能够根据不同要求修改模型结构并分析结果

时间: 2024-01-21 12:20:05 浏览: 85
RAR

代码 剪辑近邻法和压缩近邻法代码

star5星 · 资源好评率100%
以下是Python代码实现,包含五种算法的分类任务,并输出测试集的F1值: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iris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NearestNeighbors from sklearn.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export_graphviz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f1_score from sklearn.svm import SVC # 读取Iris数据集 iris = load_iris() X = iris.data y = iris.target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3, random_state=42) # 剪辑近邻法 class PrunedNearestNeighbors(NearestNeighbors): def __init__(self, n_neighbors=5, radius=1.0): super(PrunedNearestNeighbors, self).__init__(n_neighbors=n_neighbors+1, radius=radius) self.n_neighbors = n_neighbors def predict(self, X_test, X_train, y_train): distances, indices = self.kneighbors(X_test) indices = indices[:, 1:] # 去掉自身 y_pred = [] for i in range(len(X_test)): nn_labels = y_train[indices[i]] nn_distances = distances[i, 1:] min_distance = nn_distances.min() if (nn_distances <= min_distance * np.sqrt(2)).sum() > self.n_neighbors: nn_labels = nn_labels[nn_distances <= min_distance * np.sqrt(2)] y_pred.append(np.bincount(nn_labels).argmax()) return np.array(y_pred) # 压缩近邻法 class CompressedNearestNeighbors(NearestNeighbors): def __init__(self, n_neighbors=5, radius=1.0): super(CompressedNearestNeighbors, self).__init__(n_neighbors=n_neighbors+1, radius=radius) self.n_neighbors = n_neighbors def predict(self, X_test, X_train, y_train): distances, indices = self.kneighbors(X_test) indices = indices[:, 1:] # 去掉自身 y_pred = [] for i in range(len(X_test)): nn_labels = y_train[indices[i]] nn_distances = distances[i, 1:] if len(nn_labels) > self.n_neighbors: idx = np.argsort(nn_distances) nn_labels = nn_labels[idx[:self.n_neighbors]] nn_distances = nn_distances[idx[:self.n_neighbors]] y_pred.append(np.bincount(nn_labels).argmax()) return np.array(y_pred) # ID3算法 class ID3: def __init__(self, max_depth=None): self.max_depth = max_depth def _entropy(self, y): _, counts = np.unique(y, return_counts=True) p = counts / len(y) return -np.sum(p * np.log2(p)) def _information_gain(self, X, y, feature): vals, counts = np.unique(X[:, feature], return_counts=True) p = counts / len(X) ent = np.array([self._entropy(y[X[:, feature] == v]) for v in vals]) return self._entropy(y) - np.sum(p * ent) def fit(self, X, y): self.n_features_ = X.shape[1] self.tree_ = self._build_tree(X, y) def _build_tree(self, X, y, depth=0): n_samples, n_features = X.shape if len(np.unique(y)) == 1: return y[0] if self.max_depth is not None and depth >= self.max_depth: return np.bincount(y).argmax() gains = np.array([self._information_gain(X, y, f) for f in range(n_features)]) best_feature = np.argmax(gains) tree = {best_feature: {}} for val in np.unique(X[:, best_feature]): mask = X[:, best_feature] == val sub_X, sub_y = X[mask], y[mask] tree[best_feature][val] = self._build_tree(sub_X, sub_y, depth+1) return tree def predict(self, X): return np.array([self._predict_one(x, self.tree_) for x in X]) def _predict_one(self, x, tree): if isinstance(tree, int): return tree feature = list(tree.keys())[0] val = x[feature] if val not in tree[feature]: return np.random.randint(np.max(list(tree[feature].values())) + 1) sub_tree = tree[feature][val] return self._predict_one(x, sub_tree) # C4.5算法 class C45: def __init__(self, max_depth=None, min_samples_split=2): self.max_depth = max_depth self.min_samples_split = min_samples_split def _entropy(self, y): _, counts = np.unique(y, return_counts=True) p = counts / len(y) return -np.sum(p * np.log2(p)) def _information_gain_ratio(self, X, y, feature): vals, counts = np.unique(X[:, feature], return_counts=True) p = counts / len(X) ent = np.array([self._entropy(y[X[:, feature] == v]) for v in vals]) iv = -np.sum(p * np.log2(p)) return (self._entropy(y) - np.sum(p * ent)) / iv def fit(self, X, y): self.n_features_ = X.shape[1] self.tree_ = self._build_tree(X, y) def _build_tree(self, X, y, depth=0): n_samples, n_features = X.shape if len(np.unique(y)) == 1: return y[0] if self.max_depth is not None and depth >= self.max_depth: return np.bincount(y).argmax() if n_samples < self.min_samples_split: return np.bincount(y).argmax() gains = np.array([self._information_gain_ratio(X, y, f) for f in range(n_features)]) best_feature = np.argmax(gains) tree = {best_feature: {}} for val in np.unique(X[:, best_feature]): mask = X[:, best_feature] == val sub_X, sub_y = X[mask], y[mask] tree[best_feature][val] = self._build_tree(sub_X, sub_y, depth+1) return tree def predict(self, X): return np.array([self._predict_one(x, self.tree_) for x in X]) def _predict_one(self, x, tree): if isinstance(tree, int): return tree feature = list(tree.keys())[0] val = x[feature] if val not in tree[feature]: return np.random.randint(np.max(list(tree[feature].values())) + 1) sub_tree = tree[feature][val] return self._predict_one(x, sub_tree) # SVM算法 class SupportVectorMachine: def __init__(self, C=1.0, kernel='rbf', gamma='scale'): self.C = C self.kernel = kernel self.gamma = gamma def fit(self, X, y): self.svm_ = SVC(C=self.C, kernel=self.kernel, gamma=self.gamma) self.svm_.fit(X, y) def predict(self, X): return self.svm_.predict(X) # 实验 models = {'KNN': 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5), 'Pruned KNN': PrunedNearestNeighbors(n_neighbors=5), 'Compressed KNN': CompressedNearestNeighbors(n_neighbors=5), 'ID3': ID3(max_depth=5), 'C4.5': C45(max_depth=5), 'SVM': SupportVectorMachine(C=1.0, kernel='rbf', gamma='scale')} for name, model in models.items(): print(f'{name}:')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y_pred = model.predict(X_test) f1 = f1_score(y_test, y_pred, average='weighted') print(f'F1 Score: {f1:.4f}') print('\n') ``` 解释各个算法的作用与参数: 1. 近邻法:通过选择距离最近的样本来进行预测。需要设置的参数是邻居数和半径,剪辑近邻和压缩近邻是优化方法,可以减少异常值和重复样本的影响。 2. 决策树算法:通过构建决策树来进行预测。需要设置的参数是最大深度和最小样本数,ID3和C4.5是两种不同的算法,C4.5在ID3的基础上加入了信息增益比的概念。 3. SVM算法:通过找到最优的超平面来进行预测。需要设置的参数是正则化参数C和核函数的类型和参数。 预测关键参数调整以后的变化趋势: 1. 近邻法:邻居数增加会使预测变得更加稳定,但也会增加时间复杂度;半径增加则会增加异常值的影响。 2. 决策树算法:最大深度增加会使模型更加复杂,可能会导致过拟合;最小样本数增加会使模型更加简单,可能会导致欠拟合。 3. SVM算法:正则化参数C增加会使模型更加关注正确分类,可能会导致过拟合;核函数的类型和参数的选择会影响模型的表现。 根据不同要求修改模型结构并分析结果: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算法和参数,比如如果数据集中存在异常值,则可以选择剪辑近邻法进行预测;如果数据集较小,则可以选择决策树算法;如果数据集较大,则可以选择SVM算法。同时,也需要注意模型的泛化能力和效率,避免过拟合和欠拟合的问题。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机器学习实战 - KNN(K近邻)算法PDF知识点详解 + 代码实现

KNN算法最早由Cover和Hart在1968年提出,是一种基于实例的学习方法,无需对数据进行任何假设或模型拟合。 ### **一、KNN算法原理** 1. **距离度量**:KNN算法依赖于计算样本间的距离。在二维空间中,通常使用高中...
recommend-type

模式识别课件近邻法,k近邻法,k近邻法及最小错误率分析,快速搜索算法

压缩近邻法可能涉及降维或编码技术来减少数据的大小,而剪辑近邻法则可能涉及排除对分类影响较小的邻居,以简化决策过程。 总的来说,近邻法在模式识别中是一种实用且直观的分类方法,尤其适用于小样本集或数据维度...
recommend-type

模式识别中 用近邻函数法进行聚类与分类

《模式识别中的近邻函数法:聚类与分类实践》 模式识别是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从数据中识别出规律或类别。本文将详细探讨一种常用的模式识别方法——近邻函数法,及其在聚类与分类问题...
recommend-type

Python利用Faiss库实现ANN近邻搜索的方法详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Faiss库在Python中实现ANN近邻搜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应用场景:基于用户或物品嵌入的推荐系统。通过item2vec、矩阵分解、双塔DNN等方法,我们可以得到训练好的用户嵌入(User ...
recommend-type

(源码)基于QT框架的云存储系统.zip

# 基于QT框架的云存储系统 ##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一个基于QT框架开发的云存储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文件存储和分享平台。系统采用CS架构,客户端通过QT框架搭建,服务端运行在Centos 7环境下。用户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文件的上传、下载、分享,以及与好友的私聊和文件分享。 ## 项目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好友管理支持添加、删除好友,私聊好友,以及分享文件给好友。 文件管理提供文件夹的创建、删除、移动、重命名操作,支持文件的上传、下载、移动和分享。 用户界面使用QT框架搭建用户界面,提供友好的交互体验。 网络通信通过自定义的交互协议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的高效数据交互。 并发处理服务器端采用多路复用、内存池、线程池等技术,确保在并发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 安装使用步骤 1. 下载源码从项目仓库下载源码文件。 2. 配置开发环境 服务端安装Centos 7,并配置vim、G++、gdb等开发工具。
recommend-type

黑板风格计算机毕业答辩PPT模板下载

资源摘要信息:"创意经典黑板风格毕业答辩论文课题报告动态ppt模板" 在当前数字化教学与展示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PPT模板成为了表达和呈现学术成果及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特别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的答辩PPT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的平台,更是其设计能力、逻辑思维和审美观的综合体现。因此,一个恰当且创意十足的PPT模板显得尤为重要。 本资源名为“创意经典黑板风格毕业答辩论文课题报告动态ppt模板”,这表明该模板具有以下特点: 1. **创意设计**:模板采用了“黑板风格”的设计元素,这种风格通常模拟传统的黑板书写效果,能够营造一种亲近、随性的学术氛围。该风格的模板能够帮助展示者更容易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引发共鸣。 2. **适应性强**:标题表明这是一个毕业答辩用的模板,它适用于计算机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用于毕业设计课题的汇报。模板中设计的版式和内容布局应该是灵活多变的,以适应不同课题的展示需求。 3. **动态效果**:动态效果能够使演示内容更富吸引力,模板可能包含了多种动态过渡效果、动画效果等,使得展示过程生动且充满趣味性,有助于突出重点并维持观众的兴趣。 4. **专业性质**:由于是毕业设计用的模板,因此该模板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了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可能包括相关的图表、代码展示、流程图、数据可视化等元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其研究成果和技术细节。 5. **易于编辑**:一个良好的模板应具备易于编辑的特性,这样使用者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整,比如替换文本、修改颜色主题、更改图片和图表等,以确保最终展示的个性和专业性。 结合以上特点,模板的使用场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汇报。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专业的学生论文展示。 - 软件工程或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 任何需要进行学术成果汇报的场合,比如研讨会议、学术交流会等。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不仅仅是完成一个课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学会如何系统地整理和表述自己的思想。因此,一份好的PPT模板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同时也能够展现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对细节的关注。 此外,考虑到模板是一个压缩文件包(.zip格式),用户在使用前需要解压缩,解压缩后得到的文件为“创意经典黑板风格毕业答辩论文课题报告动态ppt模板.pptx”,这是一个可以直接在PowerPoint软件中打开和编辑的演示文稿文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要,在模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以制作出一个具有个性化特色的毕业设计答辩PPT。
recommend-type

管理建模和仿真的文件

管理Boualem Benatallah引用此版本:布阿利姆·贝纳塔拉。管理建模和仿真。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1996年。法语。NNT:电话:00345357HAL ID:电话:00345357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03453572008年12月9日提交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
recommend-type

提升点阵式液晶显示屏效率技术

![点阵式液晶显示屏显示程序设计](https://iot-book.github.io/23_%E5%8F%AF%E8%A7%81%E5%85%89%E6%84%9F%E7%9F%A5/S3_%E8%A2%AB%E5%8A%A8%E5%BC%8F/fig/%E8%A2%AB%E5%8A%A8%E6%A0%87%E7%AD%BE.png) # 1. 点阵式液晶显示屏基础与效率挑战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浪潮中,点阵式液晶显示屏作为核心显示技术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从智能手机到工业控制等多个领域。本章节将介绍点阵式液晶显示屏的基础知识,并探讨其在提升显示效率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 1.1 点阵式显
recommend-type

在SoC芯片的射频测试中,ATE设备通常如何执行系统级测试以保证芯片量产的质量和性能一致?

SoC芯片的射频测试是确保无线通信设备性能的关键环节。为了在量产阶段保证芯片的质量和性能一致性,ATE(Automatic Test Equipment)设备通常会执行一系列系统级测试。这些测试不仅关注芯片的电气参数,还包含电磁兼容性和射频信号的完整性检验。在ATE测试中,会根据芯片设计的规格要求,编写定制化的测试脚本,这些脚本能够模拟真实的无线通信环境,检验芯片的射频部分是否能够准确处理信号。系统级测试涉及对芯片基带算法的验证,确保其能够有效执行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测试过程中,ATE设备会自动采集数据并分析结果,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芯片,系统能够自动标记或剔除,从而提高测试效率和减少故障率。为了
recommend-type

CodeSandbox实现ListView快速创建指南

资源摘要信息:"listview:用CodeSandbox创建" 知识点一:CodeSandbox介绍 CodeSandbox是一个在线代码编辑器,专门为网页应用和组件的快速开发而设计。它允许用户即时预览代码更改的效果,并支持多种前端开发技术栈,如React、Vue、Angular等。CodeSandbox的特点是易于使用,支持团队协作,以及能够直接在浏览器中编写代码,无需安装任何软件。因此,它非常适合初学者和快速原型开发。 知识点二:ListView组件 ListView是一种常用的用户界面组件,主要用于以列表形式展示一系列的信息项。在前端开发中,ListView经常用于展示从数据库或API获取的数据。其核心作用是提供清晰的、结构化的信息展示方式,以便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找相关信息。 知识点三:用JavaScript创建ListView 在JavaScript中创建ListView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创建HTML的ul元素作为列表容器。 2. 使用JavaScript的DOM操作方法(如document.createElement, appendChild等)动态创建列表项(li元素)。 3. 将创建的列表项添加到ul容器中。 4. 通过CSS来设置列表和列表项的样式,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5. (可选)为ListView添加交互功能,如点击事件处理,以实现更丰富的用户体验。 知识点四:在CodeSandbox中创建ListView 在CodeSandbox中创建ListView可以简化开发流程,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在线环境来编写代码,并且支持实时预览。以下是使用CodeSandbox创建ListView的简要步骤: 1. 打开CodeSandbox官网,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2. 在项目中创建或编辑HTML文件,添加用于展示ListView的ul元素。 3. 创建或编辑JavaScript文件,编写代码动态生成列表项,并将它们添加到ul容器中。 4. 使用CodeSandbox提供的实时预览功能,即时查看ListView的效果。 5. 若有需要,继续编辑或添加样式文件(通常是CSS),对ListView进行美化。 6. 利用CodeSandbox的版本控制功能,保存工作进度和团队协作。 知识点五:实践案例分析——listview-main 文件名"listview-main"暗示这可能是一个展示如何使用CodeSandbox创建基本ListView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开发者可能会包含以下内容: 1. 使用React框架创建ListView的示例代码,因为React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前端库。 2. 展示如何将从API获取的数据渲染到ListView中,包括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展示。 3. 提供基本的样式设置,展示如何使用CSS来美化ListView。 4. 介绍如何在CodeSandbox中组织项目结构,例如如何分离组件、样式和脚本文件。 5. 包含一个简单的用户交互示例,例如点击列表项时弹出详细信息等。 总结来说,通过标题“listview:用CodeSandbox创建”,我们了解到本资源是一个关于如何利用CodeSandbox这个在线开发环境,来快速实现一个基于JavaScript的ListView组件的教程或示例项目。通过上述知识点的梳理,可以加深对如何创建ListView组件、CodeSandbox平台的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在该平台中实现具体功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