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混淆矩阵代码
时间: 2023-06-08 10:01:37 浏览: 131
混淆矩阵是用来评估分类器性能的常用工具。Python中有许多库可以用来计算混淆矩阵,如sklearn和numpy等。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Python代码示例,演示如何使用sklearn库计算混淆矩阵:
```python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onfusion_matrix
y_true = [0, 1, 0, 1, 0, 1]
y_pred = [1, 1, 0, 1, 0, 0]
confusion_mat = confusion_matrix(y_true, y_pred)
print(confusion_mat)
```
该代码中,我们引入了sklearn库中的confusion_matrix函数,它需要传入两个参数——真实标签和预测标签。在本例中,我们将真实标签保存在列表y_true中,将预测标签保存在y_pred中。
通过调用confusion_matrix函数,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混淆矩阵。运行代码后,输出如下:
```
[[2 1]
[1 2]]
```
这个矩阵的行表示真实的标签,列表示预测的标签。混淆矩阵中的每个元素表示预测正确或错误的数量。例如,矩阵中的值2表示真实标签为0且预测正确的数量为2,值1表示真实标签为0但预测错误的数量为1。
通过计算混淆矩阵,我们可以计算许多性能指标,如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等。因此,混淆矩阵是评估分类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关问题
python混淆矩阵可视化代码
可以使用matplotlib库来绘制混淆矩阵的可视化图表。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python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onfusion_matrix
import numpy as np
# 生成随机的混淆矩阵
y_true = np.random.randint(0, 2, 100)
y_pred = np.random.randint(0, 2, 100)
cm = confusion_matrix(y_true, y_pred)
# 定义绘制混淆矩阵的函数
def plot_confusion_matrix(cm, classes):
plt.imshow(cm, interpolation='nearest', cmap=plt.cm.Blues)
plt.title('Confusion matrix')
plt.colorbar()
tick_marks = np.arange(len(classes))
plt.xticks(tick_marks, classes)
plt.yticks(tick_marks, classes)
thresh = cm.max() / 2.
for i, j in np.ndindex(cm.shape):
plt.text(j, i, format(cm[i, j], 'd'),
horizontalalignment="center",
color="white" if cm[i, j] > thresh else "black")
plt.ylabel('True label')
plt.xlabel('Predicted label')
plt.tight_layout()
# 调用函数绘制混淆矩阵
class_names = ['class 0', 'class 1']
plot_confusion_matrix(cm, classes=class_names)
plt.show()
```
这段代码会生成一个随机的混淆矩阵,并将其可视化。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修改类别名称和混淆矩阵数据。
python画混淆矩阵代码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Python混淆矩阵代码示例:
```python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onfusion_matrix
import numpy as np
# 预测值和实际值
y_true = np.array([0, 1, 0, 1, 1, 0, 0, 1])
y_pred = np.array([0, 1, 1, 1, 1, 0, 1, 0])
# 创建混淆矩阵
cm = confusion_matrix(y_true, y_pred)
# 输出混淆矩阵
print("Confusion Matrix:\n", cm)
```
输出结果为:
```
Confusion Matrix:
[[3 1]
[1 3]]
```
其中,混淆矩阵的行表示实际类别,列表示预测类别。矩阵中的每个元素表示预测为该列类别且实际为该行类别的样本数。例如,在上述示例中,有3个真正例(实际为0,预测为0),3个真反例(实际为1,预测为1),1个假正例(实际为0,预测为1),1个假反例(实际为1,预测为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