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D 作为一种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设计,并在系统的演化过程中为团队指明前迚方向。 行为驱动开发的根基是一种“通用语言”。这种通用语言同时被客户和开发者用来定义系统的行为。由于客户和开发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来描述同一个系统,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表达不一致带来的问题。表达不一致是软件开发中最常见的问题,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开发人员最终做出来的东西就不是客户期望的。使用通用语言,客户和开发者可以一起定义出系统的行为,从而做出符合客户需求的设计。但如果光有设计,而没有验证的手段,就无法检验我们的实现是丌是符合设计。所以 BDD 还是要和测试结合在一起,用系统行为的定义来验证实现代码。
行为驱动开发(BDD,Behaviour-Driven Development)是一种软件开发方法,它强调通过明确的、共享的语言来描述系统的行为,以此提高设计的质量并确保开发出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BDD的核心理念在于建立一种“通用语言”,使得客户、业务分析师和开发人员能够用同一种语言沟通,避免因理解差异导致的需求不匹配问题。
BDD起源于测试驱动开发(TDD),但它更加注重设计过程而非仅仅测试。在BDD中,系统的行为被清晰地定义,这些行为描述随后转化为测试用例,确保实现的代码符合设计预期。BDD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用户故事,这是一种简洁而全面的方式来表达用户的需求。
用户故事通常遵循以下格式:
```markdown
Story: 标题
As a [角色]
I want [特性]
So that [利益]
```
例如:
```
Story: 帐户持有人提取现金
As an [帐户持有人]
I want [从 ATM 提取现金]
So that [可以在银行关门后取到钱]
```
每个用户故事由一系列场景定义,场景描述了不同情况下系统应有的行为。场景的格式如下:
```markdown
Scenario: 标题
Given [上下文]
And [更多的上下文]...
When [事件]
Then [结果]
And [其他结果]...
```
如:
```
Scenario 1: 帐户有足够的资金
Given [帐户余额为 $100]
And [有效的银行卡]
And [提款机有足够现金]
When [帐户持有人要求取款 $20]
Then [提款机应该分发 $20]
And [帐户余额应该为 $80]
And [应该退还银行卡]
```
BDD通过这样的故事和场景,促进了业务需求与技术实现之间的沟通,确保了开发的软件不仅满足功能性需求,还符合非功能性的业务目标。此外,BDD也强调“由外至内”的开发方式,即从高层次的业务需求出发,逐步细化到可编程的实现细节。
BDD工具如RSpec(Ruby语言的测试框架)则提供了实现这一过程的技术支持。它们帮助团队编写表达系统行为的规范,这些规范既作为设计文档,也是自动化测试的基础,确保软件开发始终围绕着业务价值进行。
总结来说,BDD是一种以沟通和理解为导向的软件开发方法,它通过建立通用语言和用户故事,促进业务和开发之间的协作,确保开发出的软件不仅符合测试,更贴合实际业务需求。通过这种方式,BDD能够提升软件质量,减少误解,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最终提高项目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