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之uboot、移植uboot2017.01(五、board_init_f分析) 
时间: 2023-05-08 10:00:08 浏览: 74
在uboot中,board_init_f()函数是在初始化所有硬件之前被调用的函数。通过分析它的实现,我们可以了解系统启动时硬件初始化的顺序和细节。
在移植uboot2017.01时,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修改,以适配新的硬件平台。首先,我们需要根据硬件配置情况修改C代码。然后,我们需要对源代码进行编译、烧录和测试。
为了移植成功,我们需要深入理解board_init_f()函数的实现。该函数首先初始化CPU时钟,并且设置PLL作为时钟源。然后,它初始化外部RAM和NOR FLASH,并且在RAM中创建一个用于流程控制的栈。接着,它初始化串口和网卡,并且设置默认的IP地址。
在board_init_f()函数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初始化硬件时需要特别注意先后顺序,不然会导致系统启动异常。此外,我们还需要根据具体平台的硬件配置,对相关代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试。例如,可能需要修改芯片的时钟频率或者改变传输协议的设置等。
总之,在移植uboot2017.01时,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和实验。只有深入理解硬件平台及其组成部分,我们才能够成功地将uboot移植到新的硬件平台上,从而为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问题
基于zynqmp的uboot移植与kernel移植教程(非petalinux开发方式).pdf
### 回答1:
《基于zynqmp的uboot移植与kernel移植教程(非Petalinux开发方式).pdf》是一份关于基于Zynq MP SoC的U-Boot和kernel移植教程的文档。这份教程主要介绍了如何将U-Boot和kernel移植到基于Zynq MP SoC的板子上,并且使用非Petalinux的开发方式。
在这份教程中,首先会介绍Zynq MP SoC的基本知识,包括其硬件架构、启动流程等。然后会详细讲解如何从源码编译和配置U-Boot,包括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配置U-Boot的环境参数等。接着会介绍如何将编译好的U-Boot烧录到板子上,并通过串口进行调试。
在移植kernel的部分,教程会分享如何配置Linux内核,包括选择适合的内核版本和配置选项。然后会讲解如何进行内核的编译,并将编译好的内核镜像烧录到板子上。最后,教程还会介绍如何配置文件系统和启动参数,以便正确启动内核。
整篇文档详细叙述了U-Boot和kernel的移植方法,提供了具体的步骤和截图进行演示,对于想要进行Zynq MP SoC的开发者来说非常有帮助。同时,也提供了一些调试技巧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开发者更快地定位和解决问题。
总之,《基于zynqmp的uboot移植与kernel移植教程(非petalinux开发方式).pdf》这份教程是一份非常实用的资料,对于想要进行Zynq MP SoC的U-Boot和kernel移植的开发者来说是一份很好的参考指南。
### 回答2:
《基于ZynqMP的Uboot移植与Kernel移植教程(非Petalinux开发方式).pdf》是一本关于在ZynqMP上进行Uboot移植和Kernel移植的教程。ZynqMP是赛灵思公司生产的一款嵌入式处理器,具有双核ARM Cortex-A53处理器和硬件可编程逻辑的特点。
该教程提供了一步一步的指导,帮助读者学习如何将Uboot引导加载程序和Kernel操作系统移植到ZynqMP平台上。
首先,教程介绍了ZynqMP的基本架构和硬件资源,包括处理器核心、外设和可编程逻辑。然后,教程详细解释了Uboot和Kernel的概念和功能,以及它们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作用。
接下来,教程介绍了Uboot和Kernel的移植流程。针对Uboot的移植,教程首先讲解了Uboot的编译和烧录过程,然后指导读者如何修改Uboot的配置文件以适配ZynqMP平台的硬件资源。针对Kernel的移植,教程详细讲解了Kernel的编译和配置选项,以及设备树的使用方法。教程还涵盖了Uboot和Kernel之间的交互过程,以及如何使用设备树来访问硬件资源。
最后,教程提供了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和调试技巧,帮助读者在实际的移植过程中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总之,《基于ZynqMP的Uboot移植与Kernel移植教程(非Petalinux开发方式).pdf》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程,适合想要在ZynqMP平台上进行Uboot和Kernel移植的嵌入式开发人员阅读和参考。
### 回答3:
基于ZynqMP的U-Boot移植与Kernel移植教程(非Petalinux开发方式)是一本介绍如何在ZynqMP平台上进行U-Boot和Kernel移植的教材。下面将用300字阐述一些主要内容。
首先,该教程对ZynqMP平台进行了简要介绍,包括其硬件架构、资源分配和系统框图等。读者可以了解到ZynqMP平台的基本特点,为后续的移植工作打下基础。
在U-Boot移植方面,教程详细介绍了U-Boot的编译方法和启动过程,包括编译工具链的安装、配置并编译整个U-Boot项目,并将编译好的U-Boot镜像烧写到目标设备上。
接下来,教程介绍了如何进行Kernel移植。教程首先介绍了ZynqMP平台上常用的Linux内核版本,并提供了基础的内核源码下载链接。然后,教程详细解释了Kernel的配置方法,包括使用make menuconfig进行配置和修改配置文件。读者可以学习如何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内核配置,定制适合自己应用场景的内核。
另外,教程还介绍了设备树文件(Device Tree)的使用和配置。它解释了设备树文件的结构和作用,并提供了例子,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自定义设备的配置。
最后,教程还介绍了如何通过串口进行调试和启动,以及如何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调试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实际应用和调试非常有用。
总而言之,基于ZynqMP的U-Boot移植与Kernel移植教程(非Petalinux开发方式)详细介绍了如何在ZynqMP平台上进行U-Boot和Kernel的移植工作。通过这本教程,读者可以学习到基本的移植方法和技巧,并且可以根据教程中的例子进行实践,提升自己在嵌入式系统开发方面的能力。
hi3536cv100_sdk_v1.0.4.0的uboot界面配置
hi3536cv100_sdk_v1.0.4.0的uboot界面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连接串口:首先,将串口线连接到开发板和电脑的串口接口上。
2. 打开串口调试工具:使用串口调试工具(如SecureCRT、PuTTY等)打开对应的串口设备,设置波特率为115200。
3. 开机启动:重启开发板,在uboot引导阶段(通常看到uboot字样),通过串口调试工具即可看到uboot的命令行提示符。
4. 配置uboot环境变量:在uboot命令行提示符下,输入"setenv"命令,可以查看和配置uboot的环境变量。例如,可以使用"setenv bootargs"命令设置内核启动参数,使用"setenv bootcmd"命令设置启动命令等。
5. 保存环境变量:在配置完uboot环境变量后,可以使用"saveenv"命令将配置的环境变量保存到flash中,下次开机启动时可以自动加载。
6. 启动操作系统:配置好uboot环境变量后,可以使用"boot"命令启动操作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在配置uboot环境变量时要遵循uboot的语法规则,确保输入的命令正确无误。另外,升级uboot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出现错误导致开发板无法正常启动。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