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89C51单片机的P0口接一个数码管,P2口接一个数码管,单片机上 电后,数码管显示该组学生学号后两位,每过2秒显示另一位学生学号后两位, 直至全组学生学号后两位显示完,然后再从第一位学生开始显示,如此循环往复。 设晶振频率为12MHz。完成以下工作:
时间: 2024-12-21 16:25:34 浏览: 20
要让AT89C51单片机按照您描述的方式控制两个数码管轮流显示学生学号后两位,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1. **硬件连接**:
- 将P0口(PORT0)的最低4位分别连接到第一个数码管的数据输入端D0-D3,其余位可以悬空或接地。
- P2口(PORT2)的最低4位连接到第二个数码管的数据输入端。
2. **软件初始化**:
- 设置定时器T1作为延时源,使用模式1,外部时钟频率为12MHz,计数初值设置为适当值以便得到大约2秒的延时周期。
- 确保波特率匹配数码管的工作要求,如果数码管支持标准的4位并行通信(如7段数码管),则无需考虑波特率调整。
3. **主程序循环**:
a. **显示第一位学生的学号后两位**:
- 初始化P0和P2口对应位置为学号的低两位数值。
- 启动定时器T1,进入等待延时期。
b. **延时时序**:
- 检查定时器T1溢出标志TF1,如果溢出,则表示2秒已过,清零TF1。
- 更新显示的数字,例如,将P0口的数据右移一位,然后左移P2口的数据,依次显示下一位学生。
c. **切换数码管**:
- 当显示完所有学生的后两位学号后,将P0口和P2口的数据清零(如果需要)。
- 取下一个学生的数据,再次启动定时器T1,进入下一个2秒周期。
4. **无限循环**:
- 使用`while(1)`创建一个无限循环,保证上述过程持续不断地进行。
以下是部分伪代码示例:
```c
#include <reg51.h>
#define FOSC 12000000 // 晶振频率
void main(void) {
// 初始化定时器T1
TMOD = 0x01; // T1模式1
TH1 = (FOSC / 256 - 1) / 2; // 计数初值
TL1 = (FOSC / 256 - 1) % 256;
TR1 = 1; // 开启T1
char students[total_students][2] = { /* 学生信息 */ }; // 假设总共有total_students个学生
while(1) {
// 显示第一位学生的信息
display(students[0], P0);
// 2秒延时
while(!TF1); // 等待T1溢出
TF1 = 0;
// 切换到第二位学生...
if (current_student_index >= total_students) {
current_student_index = 0; // 回到第一位
} else {
current_student_index++; // 移动到下一位
}
// ...继续显示
display(students[current_student_index], P2);
}
}
// 函数:显示给定数组的后两位在指定口
void display(char student_info[], int port) {
// 通过port口输出student_info数组的最后两位
}
```
记得替换 `total_students` 为实际的学生总数,并实现 `display()` 函数以处理具体的数码管操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