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dk抓包后通过nDPI识别协议,最后形成pcap包
时间: 2024-04-12 09:34:24 浏览: 206
根据你提供的代码片段,可以看出你正在使用 `nDPI` 库对 `DPDK` 抓取的数据包进行协议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写入到新的 pcap 文件中。
在代码中,`$READER` 变量指向了一个文件路径,这个路径代表了 `nDPI` 库提供的用于读取和解析数据包的程序。
首先,脚本中的 `build_results` 函数遍历了指定目录中所有以 `.pcap` 扩展名结尾的文件(通过 `PCAPS` 变量保存文件名列表),并使用 `$READER` 执行命令对每个 pcap 文件进行处理。
命令 `$READER -q -i pcap/$f -w result/$f.out` 的含义如下:
- `-q` 参数表示以静默模式运行,即不输出额外的信息。
- `-i pcap/$f` 参数指定要读取的 pcap 文件路径。
- `-w result/$f.out` 参数指定要写入的结果文件路径。
这个命令的作用是将输入的 pcap 文件通过 nDPI 库进行解析,并将识别结果写入到 `result/$f.out` 文件中。
接下来,`check_results` 函数对已经生成的结果文件进行检查。它使用相似的逻辑遍历 `PCAPS` 列表中的每个 pcap 文件:
- 首先,检查对应的结果文件是否存在。
- 如果结果文件存在,首先执行命令 `$READER -q -i pcap/$f -w /tmp/reader.out`,将输入文件通过 nDPI 库处理,并将结果写入到临时文件 `/tmp/reader.out` 中。
- 接着,使用 `diff` 命令比较结果文件和临时文件的差异,使用 `wc -l` 命令统计差异行数,并将结果存储在 `NUM_DIFF` 变量中。
- 如果差异行数为 0,则打印 `"$f OK"` 表示结果一致。
- 否则,打印 `"$f ERROR"` 表示结果不一致,并打印执行的命令和差异的内容。
- 最后,删除临时文件 `/tmp/reader.out`。
整个脚本的目的是使用 `nDPI` 库对抓取的数据包进行协议识别,生成对应的结果文件,并在检查阶段验证识别结果是否正确。如果识别结果与期望结果不一致,则输出错误信息,并将退出状态码设为 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