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冒泡法,要求对用户从控制台输入的10个整数排序,并输出排序过程中每一轮排序后的结果 使之在新一轮比较中,若没有发生元素交换,则认为已排序完毕
时间: 2023-09-12 08:05:48 浏览: 84
### 回答1:
改进后的冒泡排序如下所示:
```python
def bubble_sort(arr):
n = len(arr)
for i in range(n):
swapped = False
for j in range(n - i - 1):
if arr[j] > arr[j + 1]:
arr[j], arr[j + 1] = arr[j + 1], arr[j]
swapped = True
if not swapped:
break
print("After round", i+1, ":", arr)
return arr
# 从控制台输入10个整数
arr = []
for i in range(10):
num = int(input("请输入第{}个整数:".format(i+1)))
arr.append(num)
# 调用冒泡排序函数
sorted_arr = bubble_sort(arr)
# 输出最终排序结果
print("排序后的结果为:", sorted_arr)
```
在每一轮排序结束后,我们都会判断是否发生了元素交换,如果没有交换,则说明已经排好序,直接退出循环。同时,我们还加入了每一轮排序后的输出,方便观察排序的过程。
### 回答2: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但是它的效率较低。为了改进冒泡排序算法,可以引入一个标志变量,判断每一轮排序中是否发生元素交换。如果在一轮排序中没有发生交换,说明已经完成排序,可以提前终止循环。
以下是改进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步骤:
1. 从控制台获取用户输入的10个整数,存储到一个数组中。
2. 初始化一个标志变量flag为True,表示排序未完成。
3. 设置一个外层循环,用来控制排序的轮数,总共需要n-1轮,其中n是数组的长度。
4. 在每一轮排序中,设置一个内层循环,用来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并交换它们的位置。
5. 在内层循环中,如果发生了元素交换,则将标志变量flag设为False,表示排序未完成。
6. 在每一轮排序结束后,如果标志变量flag仍为True,说明没有发生元素交换,排序已经完成,可以提前结束外层循环。
7. 在每一轮排序结束后,输出当前排序后的数组。
8. 循环结束后,输出最终排序完成的数组。
下面是改进冒泡排序的具体实现代码:
```python
def bubble_sort(nums):
n = len(nums)
flag = True
for i in range(n-1):
if not flag:
break
flag = False
for j in range(n-i-1):
if nums[j] > nums[j+1]:
nums[j], nums[j+1] = nums[j+1], nums[j]
flag = True
print("第{}轮排序结果:{}".format(i+1, nums))
print("最终排序结果:{}".format(nums))
# 从控制台获取用户输入的10个整数
nums = []
for _ in range(10):
num = int(input("请输入一个整数:"))
nums.append(num)
# 调用改进冒泡排序函数进行排序并输出每一轮排序结果
bubble_sort(nums)
```
通过以上改进冒泡排序算法,能够在新一轮比较中,如果没有发生元素交换,则认为已排序完毕,从而提高了排序的效率。
### 回答3: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通过不断地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并将较大的元素逐渐交换到右侧,从而实现排序。为了改进冒泡排序算法,我们可以在代码中加入一个标识位flag来记录每一轮排序是否发生了元素交换,如果没有发生交换,那么说明所有元素已经排好序,排序过程可以提前终止。
以下是改进后的冒泡排序的代码实现:
```python
def bubble_sort(nums):
n = len(nums)
for i in range(n-1):
flag = False # 初始化标识位
for j in range(n-1-i):
if nums[j] > nums[j+1]: # 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进行交换
nums[j], nums[j+1] = nums[j+1], nums[j]
flag = True # 设置标识位为True,表示发生了元素交换
if not flag:
break # 如果没有发生元素交换,说明已经排序完成,提前结束排序
print("第{}轮排序结果:{}".format(i+1, nums))
return nums
# 从控制台输入10个整数
nums = []
for i in range(10):
num = int(input("请输入第{}个整数:".format(i+1)))
nums.append(num)
sorted_nums = bubble_sort(nums)
print("排序后的结果:", sorted_nums)
```
以上代码中,我们在外层循环之前加入了一个标识位`flag`,用来记录内层循环是否发生了元素交换。在每一轮内层循环结束后,如果`flag`仍然为False,说明当前轮次没有发生元素交换,即所有元素已经排好序,此时提前结束排序。在排序过程中,每一轮排序结束后,都会打印出当前轮次的排序结果。
用户可以在控制台输入10个整数,程序会按照用户的输入进行排序,并输出每一轮排序后的结果,最后输出最终排序结果。
通过这种改进,可以减少冒泡排序的比较次数,提高排序效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