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ctor<int> w含义
时间: 2024-06-14 18:07:06 浏览: 148
`vector<int> w` 表示创建了一个名为 `w` 的向量(vector),其中存储的元素类型为整数(int)。向量是一种动态数组,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整大小。在这种情况下,`w` 是一个整数类型的向量。
范例: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int main() {
std::vector<int> w; // 创建一个整数类型的向量
// 向向量中添加元素
w.push_back(10);
w.push_back(20);
w.push_back(30);
// 遍历向量并输出元素
for (int i = 0; i < w.size(); i++) {
std::cout << w[i] << " ";
}
return 0;
}
```
输出结果:
```
10 20 30
```
相关问题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PII pair<int, int>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010, M = 110; int v[N], w[N], f[M]; int n, m; map<int, vector<int> > buy; int main() { while (cin >> m >> n) { memset(f, 0, sizeof f); buy.clear(); for (int i = 1; i <= n; ++ i) cin >> v[i] >> w[i]; for (int i = 1; i <= n; ++ i) for (int j = m; j >= v[i]; -- j) { int temp = f[j - v[i]] + w[i]; if (temp > f[j]) { f[j] = temp; buy[j] = buy[j - v[i]]; buy[j].push_back(i); } } cout << f[m] << endl; if (f[m]) { for (int i = 0; i < buy[m].size(); ++ i) { cout << buy[m][i]; if (i != buy[m].size() - 1) cout << " "; } cout << endl; } } return 0; }
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 0/1 背包问题的解法。具体来说,代码中的变量含义如下:
- `N`: 物品数量的最大值。
- `M`: 背包容量的最大值。
- `v[N]`: 每个物品的体积。
- `w[N]`: 每个物品的价值。
- `f[M]`: 背包容量为 `M` 时的最大价值。
- `n`: 物品数量。
- `m`: 背包容量。
- `buy`: 一个 map,用于记录每个背包容量下所选择的物品编号。
具体实现中,首先读入背包容量 `m` 和物品数量 `n`,然后依次读入每个物品的体积和价值。接下来,采用动态规划的思想,从第一个物品开始往后逐个考虑,对于每个物品,从背包容量 `m` 开始往前递推,如果将该物品放入背包可以得到更大的价值,则更新背包中的价值,并记录下所选的物品编号。最终输出背包容量为 `m` 时所能获得的最大价值,并输出选择的物品编号。
第一行有四个用空格隔开的 � n, � m, � s, � t,其含义见【题目描述】。 接下来 � m 行,每行三个整数 � , � , � u,v,w,表示有一条大道连接区 � u 和区 � v,且拥挤度为 � w。 两个区之间可能存在多条大道。用bfs来做
你可以使用广度优先搜索(BFS)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是使用BFS的代码实现:
```cpp
#include<iostream>
#include<queue>
#include<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 = 1e4+10, M = 9999999;
int n, m, s, t;
int dist[N], path[N];
bool visited[N];
vector<pair<int, int>> graph[N];
void bfs(int start) {
queue<int> q;
q.push(start);
visited[start] = true;
dist[start] = 0;
while (!q.empty()) {
int u = q.front();
q.pop();
for (auto edge : graph[u]) {
int v = edge.first;
int w = edge.second;
if (!visited[v]) {
visited[v] = true;
dist[v] = dist[u] + w;
path[v] = u;
q.push(v);
}
}
}
}
int main() {
cin >> n >> m >> s >> t;
for (int i = 1; i <= m; i++) {
int u, v, w;
cin >> u >> v >> w;
graph[u].push_back({v, w});
graph[v].push_back({u, w});
}
for (int i = 1; i <= n; i++) {
dist[i] = M;
visited[i] = false;
}
bfs(s);
cout << dist[t] << endl;
return 0;
}
```
这段代码首先定义了节点数量 `n`,边数量 `m`,起点 `s` 和终点 `t`。然后使用邻接表 `graph` 来存储图的边信息。
在 `bfs` 函数中,我们使用队列来进行广度优先搜索。初始时将起点入队,并标记为已访问。然后开始循环,直到队列为空。对于每个出队的节点 `u`,遍历其邻接节点 `v`,如果 `v` 尚未访问,则将其入队,更新距离和路径,并标记为已访问。
最后,在主函数中读入输入,初始化距离数组和访问数组,然后调用 `bfs` 函数进行广度优先搜索。最终输出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距离。
希望这个解法能够帮助到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