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ut_layer = Input(shape=(len(input_columns), 1)) # CNN cnn = Conv1D(filters=32, kernel_size=3, activation='relu')(input_layer) cnn = GlobalMaxPooling1D()(cnn) # Bi-CLSTM lstm_cell = BiCLSTMCell(64) lstm = tf.keras.layers.RNN(lstm_cell, return_sequences=True)(input_layer) lstm = Bidirectional(tf.keras.layers.RNN(lstm_cell, return_sequences=True))(lstm) lstm = tf.keras.layers.Attention()([lstm, lstm]) lstm = GlobalMaxPooling1D()(lstm) # 合并CNN和Bi-CLSTM的输出 merged = Concatenate()([cnn, lstm]) # 输出层 output_layer = Dense(len(output_columns), activation='relu')(merged)这个模型的运行过程及原理是什么
时间: 2024-03-28 07:40:11 浏览: 82
Tensorflow 利用tf.contrib.learn建立输入函数的方法
这个模型是一个序列到序列的模型,它的输入是一个时间序列数据,输出也是一个时间序列数据。模型的输入数据是一个三维张量,形状为(batch_size, time_steps, input_dim),其中batch_size表示输入数据的批次大小,time_steps表示时间步数,input_dim表示每个时间步的输入特征维度。模型的输出数据也是一个三维张量,形状为(batch_size, time_steps, output_dim),其中output_dim表示每个时间步的输出特征维度。
模型的第一层是CNN层,它用于提取局部特征。接着是全局池化层GlobalMaxPooling1D(),它用于将每个时间步的输出压缩成一个定长的向量表示。然后是Bi-CLSTM层,它用于提取时序特征。Bi-CLSTM层由两个LSTM层组成,分别对输入序列进行正向和反向的处理,得到一个包含正向和反向信息的时间序列输出。接着是自注意力机制Attention()层,它用于进一步提高表示的准确性。自注意力机制可以帮助模型关注输入序列中的重要部分,并且可以捕捉输入序列中的长程依赖关系。最后是全局池化层GlobalMaxPooling1D(),它用于将Bi-CLSTM层的输出压缩成一个定长的向量表示。
将CNN层和Bi-CLSTM层的输出进行合并,可以将不同类型的特征结合起来,得到一个更加丰富和全面的特征表示。合并操作使用了Concatenate()层。最后,输出层使用Dense()层来对合并后的特征进行分类或回归。
整个模型的训练过程就是将输入数据送入模型,计算输出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误差,通过反向传播算法来更新模型参数,以使误差最小化。模型的优化器可以选择Adam、SGD等常见的优化器,损失函数可以根据具体的任务选择,如MSE、MAE、交叉熵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