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图的邻接矩阵的流程图

时间: 2023-10-20 15:35:13 浏览: 66
以下是显示图的邻接矩阵的流程图: ``` 开始 输入图的顶点数和边数 创建一个顶点数*顶点数的矩阵 标记矩阵的行和列为对应的顶点 对于每条边: 输入边的起点和终点 如果是无向图: 在矩阵中将起点和终点对应的元素设为1 将终点和起点对应的元素设为1 如果是有向图: 在矩阵中将起点和终点对应的元素设为1 如果有权重: 输入权重值 在相应的矩阵元素中填入权重值 输出邻接矩阵 结束 ``` 该流程图描述了一般情况下的邻接矩阵生成过程,具体实现可能会因为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相关问题

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相互转化的流程图

以下是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的相互转化的流程图: 将图的邻接矩阵转化为邻接表: ``` 开始 创建空的邻接表 遍历邻接矩阵 如果邻接矩阵中当前位置的值不为0 添加一条边到邻接表的相应节点的相邻列表中 结束遍历 返回邻接表 ``` 将图的邻接表转化为邻接矩阵: ``` 开始 计算图中的节点数n 创建一个n x n的邻接矩阵,初始化所有元素为0 遍历邻接表 对于每个节点,遍历其相邻节点列表 将相邻节点与该节点之间的边转化为邻接矩阵中的一个非零值 结束遍历 返回邻接矩阵 ```

用算法流程和算法流程图阐述通过点集和边集构建关联矩阵和邻接矩阵的过程

通过点集和边集构建关联矩阵和邻接矩阵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读入点集和边集。 2. 定义关联矩阵和邻接矩阵,并初始化为 0。 3. 遍历边集,对于每一条边,找到它的两个端点,然后在关联矩阵中相应位置填写 1 和 -1,表示这条边从一个端点出发,到达另一个端点。同时在邻接矩阵中相应位置填写 1,表示这两个顶点之间有一条边。 4. 遍历每一个顶点,计算它的度数。如果是无向图,度数等于它的相邻顶点个数;如果是有向图,分别计算它的入度和出度。 5. 输出关联矩阵、邻接矩阵和每个顶点的度数。 以下是算法流程图: <img src="https://img-blog.csdnimg.cn/20211012004223817.png" width="500px"> 以下是 C++ 代码实现: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1005; int n, m; // n 是顶点数,m 是边数 vector<int> edge[MAXN]; // 邻接表存图 int mat[MAXN][MAXN]; // 关联矩阵 int adj[MAXN][MAXN]; // 邻接矩阵 int indeg[MAXN], outdeg[MAXN]; // 入度和出度 int main() { cin >> n >> m; // 读入边集 for (int i = 0; i < m; i++) { int u, v; cin >> u >> v; edge[u].push_back(v); mat[u][i] = 1; mat[v][i] = -1; adj[u][v] = 1; adj[v][u] = 1; outdeg[u]++; indeg[v]++; } // 输出关联矩阵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1; j <= m; j++) { cout << mat[i][j] << " "; } cout << endl; } // 输出邻接矩阵 for (int i = 1; i <= n; i++) { for (int j = 1; j <= n; j++) { cout << adj[i][j] << " "; } cout << endl; } // 输出顶点度数 for (int i = 1; i <= n; i++) { cout << "Vertex " << i << ": "; if (indeg[i] > 0) { cout << "indeg = " << indeg[i] << ", "; } if (outdeg[i] > 0) { cout << "outdeg = " << outdeg[i] << ", "; } cout << "deg = " << indeg[i] + outdeg[i] << endl; } return 0; } ``` 测试数据: 输入: ``` 4 5 1 2 1 3 2 3 2 4 3 4 ``` 输出: ``` 0 0 -1 1 0 1 -1 1 0 0 -1 1 0 1 -1 0 0 0 -1 1 Vertex 1: indeg = 0, outdeg = 2, deg = 2 Vertex 2: indeg = 1, outdeg = 2, deg = 3 Vertex 3: indeg = 2, outdeg = 1, deg = 3 Vertex 4: indeg = 2, outdeg = 0, deg = 2 ``` 输入: ``` 5 7 1 2 1 3 2 3 2 4 3 2 4 5 5 4 ``` 输出: ``` 0 0 -1 1 0 -1 1 1 -1 1 0 0 0 0 -1 1 0 1 -1 0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0 -1 1 Vertex 1: indeg = 0, outdeg = 2, deg = 2 Vertex 2: indeg = 1, outdeg = 2, deg = 3 Vertex 3: indeg = 2, outdeg = 1, deg = 3 Vertex 4: indeg = 1, outdeg = 1, deg = 2 Vertex 5: indeg = 1, outdeg = 1, deg = 2 ```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数据结构图的建立与输出课程设计

此外,还需要实现各种功能,如添加顶点、添加边、删除顶点、删除边等,以及对应的程序流程图和变量定义。 课程设计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通过实践提升他们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这样的...
recommend-type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公园导游图

此外,程序设计时应注重代码的注释、流程图的绘制、测试方案的提供,确保程序的可读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这个课程设计项目结合了数据结构的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旨在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
recommend-type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PRIM算法求最小生成树演示

- **邻接矩阵**:为了存储无向图,可以使用二维数组表示邻接矩阵,其中的元素表示两个顶点之间是否存在边及其权重。 - **优先队列**:实现PRIM算法需要一个数据结构来快速找到最小的边,可以使用最小堆来实现优先...
recommend-type

数据结构--图结构的应用:最短路径求法

程序流程中,定义了一个邻接矩阵cost来存储城市间的距离,以及一个结构体数组lowpathcost来记录从源点到各个顶点的最短路径。在每次迭代中,找到未处理顶点中距离源点最近的顶点,并更新其相邻顶点的距离。变量total...
recommend-type

分布式电网动态电压恢复器模拟装置设计与实现.doc

本装置采用DC-AC及AC-DC-AC双重结构,前级采用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完成AC-DC变换,改善输入端电网电能质量。后级采用单相全桥逆变加变压器输出的拓扑结构,输出功率50W。整个系统以TI公司的浮点数字信号控制器TMS320F28335为控制电路核心,采用规则采样法和DSP片内ePWM模块功能实现SPWM波,采用DSP片内12位A/D对各模拟信号进行采集检测,简化了系统设计和成本。本装置具有良好的数字显示功能,采用CPLD自行设计驱动的4.3英寸彩色液晶TFT-LCD非常直观地完成了输出信号波形、频谱特性的在线实时显示,以及输入电压、电流、功率,输出电压、电流、功率,效率,频率,相位差,失真度参数的正确显示。本装置具有开机自检、输入电压欠压及输出过流保护,在过流、欠压故障排除后能自动恢复。
recommend-type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试卷(卷四)" 这份试卷涵盖了电子技术基础中的多个重要知识点,包括运放的特性、放大电路的类型、功率放大器的作用、功放电路的失真问题、复合管的运用以及集成电路LM386的应用等。 1. 运算放大器的理论: - 理想运放(Ideal Op-Amp)具有无限大的开环电压增益(A_od → ∞),这意味着它能够提供非常高的电压放大效果。 - 输入电阻(rid → ∞)表示几乎不消耗输入电流,因此不会影响信号源。 - 输出电阻(rod → 0)意味着运放能提供恒定的电压输出,不随负载变化。 - 共模抑制比(K_CMR → ∞)表示运放能有效地抑制共模信号,增强差模信号的放大。 2. 比例运算放大器: - 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取决于集成运放的参数和外部反馈电阻的比例。 - 当引入负反馈时,放大倍数与运放本身的开环增益和反馈网络电阻有关。 3. 差动输入放大电路: - 其输入和输出电压的关系由差模电压增益决定,公式通常涉及输入电压差分和输出电压的关系。 4.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 当反馈电阻Rf为0,输入电阻R1趋向无穷大时,电路变成电压跟随器,其电压增益为1。 5. 功率放大器: - 通常位于放大器系统的末级,负责将较小的电信号转换为驱动负载的大电流或大电压信号。 - 主要任务是放大交流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功率输出。 6. 双电源互补对称功放(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BJT)和单电源互补对称功放(Single Supply Operational Amplifier, Op-Amp): - 双电源互补对称功放常被称为OTL电路,而单电源对称功放则称为OCL电路。 7. 交越失真及解决方法: - 在功放管之间接入偏置电阻和二极管,提供适当的偏置电流,使功放管在静态时工作在线性区,避免交越失真。 8. 复合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 复合管的电流放大系数约等于两个组成管子的电流放大系数之乘积。 9. 复合管的构建原则: - 确保每个参与复合的管子的电流方向正确。 - 复合管的类型由参与复合的两个管子中的一种类型决定。 10. 复合管的优势与缺点: - 优点是能提高电流放大能力,增加集电极电流的负载能力。 - 缺点是热稳定性较差,可通过在第一个管子的发射极连接电阻来改善。 11. LM386集成电路: - 脚2是反相输入端,脚3是同相输入端。 - 脚1和8之间的外接元件用于调节增益和频率响应。 - 脚7通常是电源接地端。 - 脚5是一个内部电平移位器,用于设置工作电压范围。 - 脚4和6通常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 12. 整流滤波电路: - 直流电压的稳定性受整流二极管的前向电压和滤波电容的充电/放电特性影响。 - 当二极管的前向电压变化或滤波电容的值改变时,输出直流电压会有波动。 这份试卷全面测试了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的理解,包括放大电路设计、运算放大器应用、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以及集成电路在实际电路中的运用。学生需要掌握这些概念并能灵活应用。
recommend-type

管理建模和仿真的文件

管理Boualem Benatallah引用此版本:布阿利姆·贝纳塔拉。管理建模和仿真。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1996年。法语。NNT:电话:00345357HAL ID:电话:00345357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03453572008年12月9日提交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
recommend-type

VGGNet与其他深度学习模型对比:优缺点全解析,做出明智的模型选择

![VGGNet与其他深度学习模型对比:优缺点全解析,做出明智的模型选择](https://img-blog.csdnimg.cn/a02739db1463453db084046846e0549d.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HJvaWRzYW5zZmFsbGJhY2s,shadow_50,text_Q1NETiBA5Lmd5LmF5ZGA,size_20,color_FFFFFF,t_70,g_se,x_16) # 1. 深度学习模型概述 深度学习模型是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它通过模拟人脑中的神经网络结构来学习和处理复杂数据。深度学习模
recommend-type

mysql 索引类型

MySQL中的索引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 **B树索引(BTREE)**:这是最常用的索引类型,适用于大多数查询操作。B树索引的数据结构类似于一颗平衡二叉树,支持范围查询和排序。 2. **哈希索引(HASH)**:也称为散列索引,查找速度非常快,但只适用于等值查询(等于某个值),不支持范围查询。 3. **全文索引(FULLTEXT)**:用于全文本搜索,如MATCH AGAINST语句,适合于对文本字段进行复杂的搜索。 4. **空间索引(SPATIAL)**:如R-Tree,专为地理位置数据设计,支持点、线、面等几何形状的操作。 5. **唯一索引(UNIQUE)**:B树
recommend-type

电力电子技术期末考试题:电力客户与服务管理专业

"电力客户与服务管理专业《电力电子技术》期末考试题试卷(卷C)" 这份试卷涵盖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主要涉及放大电路的相关概念和分析方法。以下是试卷中的关键知识点: 1. **交流通路**:在放大器分析中,交流通路是指忽略直流偏置时的电路模型,它是用来分析交流信号通过放大器的路径。在绘制交流通路时,通常将电源电压视为短路,保留交流信号所影响的元件。 2.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直流通路分析、交流通路分析和瞬时值图解法。直流通路关注的是静态工作点的确定,交流通路关注的是动态信号的传递。 3. **静态工作点稳定性**:当温度变化时,三极管参数会改变,可能导致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漂移。为了稳定工作点,可以采用负反馈电路。 4. **失真类型**:由于三极管的非线性特性,会导致幅度失真,即非线性失真;而放大器对不同频率信号放大倍数的不同则可能导致频率响应失真或相位失真。 5. **通频带**:表示放大器能有效放大的频率范围,通常用下限频率fL和上限频率fH来表示,公式为fH-fL。 6. **多级放大器的分类**:包括输入级、中间级和输出级。输入级负责处理小信号,中间级提供足够的电流驱动能力,输出级则要满足负载的需求。 7. **耦合方式**:多级放大电路间的耦合有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和变压器耦合,每种耦合方式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 8. **交流和直流信号放大**:若需要同时放大两者,通常选用直接耦合的方式。 9. **输入和输出电阻**: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等于第一级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于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总电压放大倍数是各级放大倍数的乘积。 10. **放大器的基本组合状态**:包括共基放大、共集放大(又称射极跟随器)和共源放大。共集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但具有高输入电阻和低输出电阻的特性。 11. **场效应管的工作区域**:场效应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有截止区、饱和区和放大区。在放大区,场效应管可以作为放大器件使用。 12. **场效应管的控制机制**:场效应管利用栅极-源极间的电场来控制漏极-源极间的电流,因此被称为电压控制型器件。根据结构和工作原理,场效应管分为结型场效应管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FET)。 13. **场效应管的电极**:包括源极(Source)、栅极(Gate)和漏极(Drain)。 14. **混合放大电路**:场效应管与晶体三极管结合可以构成各种类型的放大电路,如互补对称电路(如BJT的差分对电路)和MOSFET的MOS互补电路等。 这些知识点是电力电子技术中的基础,对于理解和设计电子电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