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代码 并讲解上下文含义 start_time = time.time() suss_flag, http_status_code, res, use_time = vpstest.send_json() end_time = time.time() if http_status_code == 200 and json.loads(res)['err_no'] == 0: time_list.append(end_time - start_time) else: print("error occurs with image: " + vpstest.file_list[img_path]) time_list.append(-1) return time_list
时间: 2024-03-19 09:41:40 浏览: 83
这段代码主要是用于测试一个API的响应时间,下面是代码的详细解释:
- `start_time = time.time()`:记录当前时间,即开始时间。
- `suss_flag, http_status_code, res, use_time = vpstest.send_json()`:调用vpstest对象的send_json方法,发送一个json请求并获取响应结果。
- `end_time = time.time()`:记录当前时间,即结束时间。
- `if http_status_code == 200 and json.loads(res)['err_no'] == 0:`:判断响应的HTTP状态码是否为200,以及响应结果中的错误码是否为0,如果都为真,则表示请求成功。
- `time_list.append(end_time - start_time)`:将请求的响应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添加到一个列表中。
- `else:`:如果请求出现错误,则打印错误信息。
- `print("error occurs with image: " + vpstest.file_list[img_path])`:输出错误信息,其中img_path是一个文件路径。
- `time_list.append(-1)`:将-1添加到响应时间列表中,表示该请求出现了错误。
- `return time_list`:返回响应时间列表。
总的来说,这段代码主要是用于测试API的响应时间,并记录下每次请求的时间,以便后续分析和优化。其中,对请求结果的判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相关问题
解释代码。并讲解上下文关系 post_data['data'] = base64.b64encode(json.dumps(data).encode()).decode() vpstest.set_body(post_data) suss_flag, http_status_code, res, use_time = vpstest.send_json()
这段代码是将 `data` 字典转换成 JSON 格式,并使用 `base64.b64encode()` 函数进行编码,最终将编码后的数据赋值给 `post_data` 字典中的 `data` 键。然后,通过 `vpstest.set_body()` 函数将 `post_data` 设置为请求体。最后,通过 `vpstest.send_json()` 函数发送请求并获取服务器的响应结果,将结果解构为四个变量:`suss_flag` 表示请求是否成功,`http_status_code` 表示服务器返回的状态码,`res` 表示服务器返回的响应结果,`use_time` 表示请求所花费的时间。
该代码段的上下文是在一个测试函数中,该函数的功能是测试GPU的某个特征。在这个测试函数中,首先读取了一个JSON文件,然后将其中一些数据进行处理并发送给服务器,最终获取服务器的返回结果。其中,`post_data` 是请求参数的字典,`data` 是请求参数中的一个字典,通过将 `data` 字典转换成 JSON 格式,并使用 `base64.b64encode()` 函数进行编码,最终将编码后的数据赋值给 `post_data` 字典中的 `data` 键。最后,将 `post_data` 设置为请求体,发送请求并获取服务器的响应结果。
解释代码。并讲解上下文关系 def test_ar_pta_gpu_feature_error_parameter(self): """ :return: """ data_path = '/ar_pta_cpu_feature/xirang/pta_gpu_feature.json' post_data = vpstest.getPostData(data_path)['normal'] post_data['logid'] = random.randint(1000000, 100000000) data = { "image": self.read_image(vpstest.PRJ_PATH + '/ar_pta_cpu_feature/xirang/1080p_pass_normal_male/71.png'), "gender": "female" } post_data['data'] = base64.b64encode(json.dumps(data).encode()).decode() vpstest.set_body(post_data) suss_flag, http_status_code, res, use_time = vpstest.send_json()
这是一个Python的测试函数,可以看出来是用于测试GPU的某个特征的。该函数的功能是读取一个JSON文件中的数据,并将其中一些数据进行处理后发送给服务器,最终获取服务器的返回结果。
其中,`data_path` 变量是指定了JSON文件的路径,`post_data` 变量是通过调用 `vpstest.getPostData` 函数并传入 `data_path` 参数来获取JSON文件中的数据。`random.randint(1000000, 100000000)` 生成一个随机数,并将其赋值给 `post_data` 字典中的 `logid` 键。
接下来,该函数创建一个字典 `data`,其中包含了一个图像和一个性别。然后,将 `data` 字典转换成 JSON 格式,并使用 `base64.b64encode()` 函数进行编码,最终将编码后的数据赋值给 `post_data` 字典中的 `data` 键。
最后,通过调用 `vpstest.set_body()` 函数并传入 `post_data` 参数来设置请求体,并通过调用 `vpstest.send_json()` 函数来发送请求并获取服务器的响应结果。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元组,包含了四个元素:`suss_flag` 表示请求是否成功,`http_status_code` 表示服务器返回的状态码,`res` 表示服务器返回的响应结果,`use_time` 表示请求所花费的时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