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draw_rectangle(pos)
时间: 2023-09-17 22:10:06 浏览: 126
`img.draw_rectangle(pos)` 是一行代码,用于在图像上绘制一个矩形框。这里的 `img` 是一个图像对象,`draw_rectangle()` 是该图像对象的方法,调用该方法并传入 `pos` 参数可以在图像上绘制一个矩形框,`pos` 是一个矩形区域的位置信息。这样,图像就会被修改并显示出绘制了矩形框的效果。
相关问题
if not labels: with open('labels.txt','r') as f: exec(f.read()) if not labels: print("no labels.txt") img = image.Image(size=(320, 240)) img.draw_string(90, 110, "no labels.txt", color=(255, 0, 0), scale=2) lcd.display(img) return 1 try: img = image.Image("startup.jpg") lcd.display(img) except Exception: img = image.Image(size=(320, 240)) img.draw_string(90, 110, "loading model...", color=(255, 255, 255), scale=2) lcd.display(img) try: task = None task = kpu.load("/sd/model-11975.kmodel") kpu.init_yolo2(task, 0.5, 0.3, 5, anchors) # threshold:[0,1], nms_value: [0, 1] while(True): img = sensor.snapshot() t = time.ticks_ms() objects = kpu.run_yolo2(task, img) t = time.ticks_ms() - t if objects: for obj in objects: pos = obj.rect() img.draw_rectangle(pos) img.draw_string(pos[0], pos[1], "%s : %.2f" %(labels[obj.classid()], obj.value()), scale=2, color=(255, 0, 0)) img.draw_string(0, 200, "t:%dms" %(t), scale=2, color=(255, 0, 0)) lcd.display(img) except Exception as e: raise e finally: if not task is None: kpu.deinit(task)
这段代码包含了一系列操作,用于加载模型并在传感器上运行目标检测任务。
首先,代码检查是否存在`labels`。如果`labels`为空,则尝试从名为`labels.txt`的文件中加载标签。它使用`open()`函数打开文件,并使用`exec()`函数执行文件内容。这样可以将文件中定义的变量和函数加载到当前的命名空间中。
如果仍然没有加载成功或找不到`labels.txt`文件,则打印错误信息,并在LCD屏幕上显示相应的提示信息,然后返回1。
接下来,代码尝试加载名为`startup.jpg`的图像,并在LCD屏幕上显示该图像。如果加载失败,则创建一个大小为(320, 240)的图像,并在图像上绘制"loading model..."的提示信息,然后将图像显示在LCD屏幕上。
然后,代码使用`kpu.load()`函数加载模型文件`/sd/model-11975.kmodel`。然后,使用`kpu.init_yolo2()`函数初始化YOLO2目标检测任务。参数包括置信度阈值、非极大值抑制阈值、最大检测数量和锚点信息。
之后,代码进入一个无限循环,不断获取传感器的图像并运行目标检测任务。它使用`sensor.snapshot()`函数获取图像,然后使用`kpu.run_yolo2()`函数运行目标检测任务。返回的结果是一个包含检测到的目标信息的列表。
如果检测到目标,则在图像上绘制检测框和标签,并显示目标的类别和置信度值。
最后,代码在图像上显示任务的执行时间,并将图像显示在LCD屏幕上。
如果在加载模型或运行任务的过程中出现异常,则将异常抛出。
最终,在`finally`块中,代码使用`kpu.deinit()`函数释放模型相关的资源。如果任务对象不为空,则调用该函数进行资源释放。
请解释:if code: for i in code: #画目标区域矩形框 pos = i.rect() a = img.draw_rectangle(i.rect()) a = lcd. display(img) #img.draw_string(pos[0], pos[1], "%s : %.2f" %(classes[i.classid()], i.value()), scale=2, color=(255, 0, 0)) list1=list(i.rect()) print(classes[i.classid()]) #识别到的加1 List_score01[int(classes[i.classid()])-1] += 1
这段代码段是在检测到目标物体后进行的部分。下面是对代码段的解:
- `if code:`:检查变量 `code` 是否存在目标物体。如果 `code` 不为空,则执行下面的代码块。
- `for i in code:`:遍历变量 `code` 中的每个目标物体,将当前目标物体赋值给变量 `i`。
- `pos = i.rect()`:获取当前目标物体的矩形框参数,包括位置和大小,并将其赋值给变量 `pos`。
- `a = img.draw_rectangle(i.rect())`:在图像上绘制当前目标物体的矩形框,并将绘制结果赋值给变量 `a`。
- `a = lcd.display(img)`:显示带有目标物体矩形框的图像。
- `list1 = list(i.rect())`:将当前目标物体的矩形框参数转换为列表形式,并赋值给变量 `list1`。
- `print(classes[i.classid()])`:根据当前目标物体的类别ID,通过 `classes` 函数获取对应的类别名称,并打印输出。
- `List_score01[int(classes[i.classid()])-1] += 1`:通过获取当前目标物体的类别ID,找到对应位置在列表 `List_score01` 中的元素,并将其加1。这样可以统计每个类别的识别次数。
这段代码的目的是在检测到目标物体后,对每个目标物体进行处理。它绘制了目标物体的矩形框,显示了带有矩形框的图像,并对识别到的目标物体的类别进行统计。同时,它也提供了一些注释掉的代码,例如使用 `img.draw_string()` 函数在图像上绘制目标物体类别和置信度等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该代码中使用了一些未定义的变量和函数,例如`img`、`classes`等。这些变量和函数在代码之外定义或引入的其他方式中进行了定义。因此,要使该代码能够正常运行,需要确保这些变量和函数已经定义或引入,并且与代码中的使用一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