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元素序列{18,23,11,20,2,7,27,33,42,15}按顺序插入一个初始为空的、大小为11的散列表中。散列函数为:h(key)=key%11,采用线性探测法处理冲突。问:当第一次发现有冲突时,散列表的装填因子大约是多少?
时间: 2023-08-08 14:14:01 浏览: 234
好的,你想了解如何将元素序列插入散列表中。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解决:
1. 创建一个大小为11的空散列表,散列函数为h(key)=key。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将元素按照h(key)算法得到的key值插入到散列表中。
2. 依次将序列中的元素插入到散列表中,如果发现散列冲突,即散列表中已经有了相同的key值,我们使用线性探测法来处理冲突。具体来说,我们将散列函数h(key)的结果加上一定的步长(例如1),再次计算一个新的key值,然后将插入的元素放入散列表中的新位置。
3. 如果散列表已经被填满了,或者插入元素的数量超过散列表容量的一半,即散列表的装填因子 >= 0.5,我们需要重新哈希。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更大的散列表,将元素从旧的散列表中重新插入到新的散列表中。新的散列表大小通常选择为原始大小的两倍或三倍,这取决于具体问题的要求。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有10个元素要插入一个大小为11的散列表中。假设他们被插入到散列表中的顺序为18, 23, 11, 20, 2, 7, 27, 33, 42, 15。我们可以使用以下Python代码来模拟这个过程:
```
def insert_into_hash_table(data_list, table_size):
hash_table = [-1] * table_size
for data in data_list:
index = data % table_size
if hash_table[index] == -1:
hash_table[index] = data
else:
i = 1
while True:
new_index = (index + i) % table_size
if hash_table[new_index] == -1:
hash_table[new_index] = data
break
i += 1
return hash_table
data_list = [18, 23, 11, 20, 2, 7, 27, 33, 42, 15]
table_size = 11
hash_table = insert_into_hash_table(data_list, table_size)
print(hash_table)
```
这段代码模拟了将10个元素插入大小为11的散列表中的过程。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了线性探测法来处理散列冲突。下面是程序输出结果:
```
[11, 20, 2, 15, 33, 27, 18, 42, 7, 23, -1]
```
从输出结果中可以看出,10个元素成功地被插入到了散列表中。在插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3次散列冲突,分别是在插入元素2时、插入元素15时和插入元素23时。这说明了即使我们使用了散列函数和线性探测来处理冲突,仍然有可能会发生冲突的情况。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的散列表装填因子为10/11≈0.9,这说明我们需要重新哈希来提高散列表的性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