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ct { unsigned int rtc_alarm:1; unsigned int rtc_alarm_en:1; unsigned int rtc_calibration_en:1; unsigned int up_report_en:1; unsigned int save_en:1; unsigned int int_isr:1; unsigned int match_network_en:1; unsigned int matching_en:1; unsigned int report_plan:1; unsigned int report_manual_feed:1; unsigned int report_feed_status:1; unsigned int report_feed_result:1; unsigned int report_bat_value:1; unsigned int report_charge_status:1; unsigned int report_fault:1; unsigned int report_weight:1; }flag;
时间: 2023-09-13 15:12:54 浏览: 170
这是一个定义了一个名为flag的结构体,其中包含了16个位域(bit-field)成员变量,每个变量占用1位空间,用于表示不同的标志位。具体来说,这些标志位代表了实时时钟(RTC)的一些功能和状态,包括:
- rtc_alarm: RTC的闹钟是否启用
- rtc_alarm_en: RTC的闹钟使能是否开启
- rtc_calibration_en: RTC的校准功能是否开启
- up_report_en: 是否开启上报功能
- save_en: 是否开启保存功能
- int_isr: 是否发生中断
- match_network_en: 是否开启网络匹配功能
- matching_en: 是否开启匹配功能
- report_plan: 是否上报计划信息
- report_manual_feed: 是否上报手动喂饲信息
- report_feed_status: 是否上报喂饲状态信息
- report_feed_result: 是否上报喂饲结果信息
- report_bat_value: 是否上报电池电量信息
- report_charge_status: 是否上报充电状态信息
- report_fault: 是否上报故障信息
- report_weight: 是否上报重量信息
每个标志位的值只能是0或1,用于表示对应的功能或状态是否开启或发生。通过使用位域成员变量,可以有效地压缩数据结构的大小,节省内存空间。
相关问题
下面一个结构声明,为什么会提示重定义 #if __BYTE_ORDER == __LITTLE_ENDIAN unsigned int ip_hl:4; /* header length */ unsigned int ip_v:4; /* version */ #endif #if __BYTE_ORDER == __BIG_ENDIAN unsigned int ip_v:4; /* version */ unsigned int ip_hl:4; /* header length */ #endif
这个结构体声明会提示重定义是因为在不同的字节序情况下,结构体成员的顺序不同,导致了同一个成员被重复定义的错误。
在这个结构体声明中,使用了条件编译指令 `#if` 和 `#endif`,根据不同字节序(大端或小端)来定义结构体成员。但是,如果在同一个文件中多次包含这个结构体声明,且字节序不同,就会出现重定义的错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使用条件编译指令来避免重复定义。例如,可以在结构体声明的前面添加 `ifndef` 和 `define` 指令,以确保只有在第一次包含结构体声明时才进行定义,例如:
```
#ifndef MY_STRUCT_H
#define MY_STRUCT_H
/* 这里放置结构体声明 */
#endif /* MY_STRUCT_H */
```
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重复定义而导致的编译错误。
还是之前的那个问题rtc_wkalrm 是我的驱动 rtc-pm8xxx.c的结构体 vendor/qcom/proprietary/qrdplus/PowerOOffAalrm/hidl-impl/Alarm.cpp #define DEFAULT_RTC_DEV_PATH "dev/rtc0" Return<int32_t> Alarm::setAlarm(int64_t time){ struct rtc_wkalrm rtc_alarm; fd=open(DEFAULT_RTC_DEV_PATH ,0——RDONLY); rtc_alarm.timme.tm_sec=xxxxxx; rtc_alarm.timme.tm_min=xxxxxx; rtc_alarm.timme.tm_hour=xxxxxx; rtc_alarm.timme.tm_mon=xxxxxx; rtc_alarm.timme.tm_year=xxxxxx; rtc_alarm.timme.tm_wday=xxxxxx; rtc_alarm.timme.tm_yday=xxxxxx; rtc_alarm.timme.tm_isdst=xxxxxx; } 这样就可以调用我的驱动rtc-pm8xxx.c里面的pm8xxx_rtc_set_alarm, 而pm8xxx_rtc_set_alarm又属于 static const struct rtc_class_ops_pm8xxx_rtc_ops 的成员变量.set_alarm 我不理解为什么?
这段代码的作用是设置一个实时时钟(RTC)的闹钟时间。其中,rtc_wkalrm是一个结构体,包含了闹钟的时间信息;DEFAULT_RTC_DEV_PATH是RTC设备的默认路径;setAlarm函数的参数time是闹钟的触发时间。通过打开RTC设备文件,将rtc_wkalrm结构体填充好后,可以调用驱动中的pm8xxx_rtc_set_alarm函数来设置RTC的闹钟时间。
具体来说,rtc-pm8xxx.c中的static const struct rtc_class_ops_pm8xxx_rtc_ops结构体定义了一些操作函数,包括set_alarm函数,用于设置闹钟时间。而在Alarm.cpp中,通过打开RTC设备文件,将rtc_wkalrm结构体填充好后,就可以调用pm8xxx_rtc_set_alarm函数,将rtc_wkalrm中的时间信息传递给set_alarm函数,从而设置RTC的闹钟时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