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 Suzuki–Kasami Algorithm This algorithm is defined for a completely connected network of processes. It assumes that initially an arbitrary process has the token. A process i that does not have the token but wants to enter its CS broadcasts a request (i, num), where num is sequence number of that request. The algorithm guarantees that eventually process i receives the token. Every process i maintains an array req[0.. n − 1] of integers, where req[j] designates the sequence number of the latest request received from process j. Note that although every process receives a request, only one process (which currently has the token) can grant the token. As a result, some pending requests become stale or outdated.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is algorithm is to identify and discard these stale requests. To accomplish this, each process uses the following two additional data structures that are passed on with the token by its current holder: • An array last[0.. n − 1] of integers, where last[k] = r implies that during its last visit to its CS, process k has completed its rth trip • A queue Q containing the identifiers of processes with pending requests When a process i receives a request with a sequence number num from process k, it updates req[k] to max(req[k], num), so that req[k] now represents the most recent request from process k. A process holding the token must guarantee (before passing it to another process) that its Q contains the most recent requests. To satisfy this requirement, when a process i receives a token from another process, it executes the following steps: • It copies its num into last[i]. • For each process k, process i retains process k’s name in its local queue Q only if 1 + last[k] = req[k] (this establishes that the request from process k is a recent one). • Process i completes the execution of its CS codes. • If Q is nonempty, then it forwards the token to the process at the head of Q after deleting its entry. To enter the CS, a process sends (n − 1) requests and receives one message containing the token. The total number of messages required to complete one visit to its CS is thus (n − 1) + 1 = n. Readers are referred to [SK85] for a proof of this algorithm理解Suzuki-Kasami算法,并回答如下问题: 算法是如何辨别和丢弃过时的请求的,或者说为什么要求1 + last[k] = req[k]?

时间: 2024-02-14 07:09:41 浏览: 27
每个进程都维护了一个req数组,表示从其他进程发送来的请求的最新编号。当一个进程收到来自进程k的编号为num的请求时,它会更新req[k]为max(req[k], num),以表示进程k的最新请求。但是,由于只有一个进程拥有令牌,因此某些请求可能已经过时或过期。为了识别和丢弃这些过时的请求,每个进程使用两个附加的数据结构,即last数组和队列Q。当一个进程获得令牌时,它需要保证其Q包含最新的请求。因此,为了满足这个要求,当一个进程i从另一个进程收到令牌时,它会执行以下步骤: - 将自己的编号num复制到last[i]中。 - 对于每个进程k,只有当1+last[k]=req[k]时,进程i才会在本地队列Q中保留进程k的名称(这表明进程k的请求是最新的)。 - 进程i完成其临界区代码的执行。 - 如果Q非空,则删除其条目后将令牌转发给Q头部的进程。 因此,要求1 + last[k] = req[k]是为了确保只有最新的请求被保留在队列Q中,过时的请求将被丢弃。
相关问题

The project is using an incompatible version (AGP 7.4.2) of the Android Gradle plugin. Latest supported version is AGP 7.3.1

这个问题的意思是项目使用了不兼容的Android Gradle插件版本(AGP 7.4.2),而最新支持的版本是AGP 7.3.1。Android Gradle插件是Android Studio和Gradle构建系统之间的桥梁,它允许您构建和打包Android应用程序。如果你的项目使用了不兼容的版本,可能会导致构建失败或其他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Android Gradle插件版本降级到支持的版本(AGP 7.3.1)。您可以在项目根目录下的build.gradle文件中找到以下代码块: ``` dependencies { classpath 'com.android.tools.build:gradle:7.4.2' } ``` 将其修改为: ``` dependencies { classpath 'com.android.tools.build:gradle:7.3.1' } ``` 然后重新构建您的项目即可。

The project is using an incompatible version (AGP 7.3.1) of the Android Gradle plugin. Latest supported version is AGP 7.2.2

Thank you for your question. It seems like your project is using an incompatible version (AGP 7.3.1) of the Android Gradle plugin, and the latest supported version is AGP 7.2.2. To fix this issue, you can try downgrading the Android Gradle plugin version to 7.2.2 in your project's build.gradle file. Here's an example of how to do it: ``` buildscript { repositories { google() mavenCentral() } dependencies { classpath 'com.android.tools.build:gradle:7.2.2' } } ``` Then sync your project with Gradle and try building it again. I hope this helps! Let me know if you have any further questions.

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集团版本HR系统解决方案(超详细).docx

7.3.1. 时机不成熟的风险 115 7.3.2. 项目实施过程的风险 116 7.4. 成功关键因素 117 第8.章 质量保证措施 121 8.1. 测试任务与步骤 121 8.1.1. 制定测试策略和过程 121 8.1.2. 设计测试用例和数据 122 8.1.3. 建立...
recommend-type

SPDK开发手册中文版.docx

SPDK(存储性能开发套件)官方文档中文版。 第一章 简介 1 ...第十章NVMe-oF Target跟踪点*** 96 10.1 介绍 96 10.2 启用跟踪点 97 10.3 捕获事件的快照 97 10.4 捕获足够的跟踪事件 98 10.5 添加新的跟踪点 99
recommend-type

《Google 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战》.pdf

7.3.1 创建widget组件实例 75 7.3.2 按钮(button)介绍与应用 76 7.3.3 文本框(textview)介绍与应用 77 7.3.4 编辑框(edittext)介绍与应用 79 7.3.5 多项选择(checkbox)介绍与应用 81 7.3.6 单项选择...
recommend-type

集团HR系统解决方案(详细)

7.3.1. 时机不成熟的风险 115 7.3.2. 项目实施过程的风险 116 7.4. 成功关键因素 117 第8.章 质量保证措施 121 8.1. 测试任务与步骤 121 8.1.1. 制定测试策略和过程 121 8.1.2. 设计测试用例和数据 122 8.1.3. 建立...
recommend-type

基于改进YOLO的玉米病害识别系统(部署教程&源码)

毕业设计:基于改进YOLO的玉米病害识别系统项目源码.zip(部署教程+源代码+附上详细代码说明)。一款高含金量的项目,项目为个人大学期间所做毕业设计,经过导师严格验证通过,可直接运行 项目代码齐全,教程详尽,有具体的使用说明,是个不错的有趣项目。 项目(高含金量项目)适用于在学的学生,踏入社会的新新工作者、相对自己知识查缺补漏或者想在该等领域有所突破的技术爱好者学习,资料详尽,内容丰富,附上源码和教程方便大家学习参考,
recommend-type

基于单片机的瓦斯监控系统硬件设计.doc

"基于单片机的瓦斯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瓦斯监控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瓦斯是煤矿井下常见的有害气体,高浓度的瓦斯不仅会降低氧气含量,还可能引发爆炸事故。基于单片机的瓦斯监控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监测手段,它能够实时监测瓦斯浓度并及时发出预警,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本设计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展开: 1. **单片机技术**:单片机(Microcontroller Unit,MCU)是系统的核心,它集成了CPU、内存、定时器/计数器、I/O接口等多种功能,通过编程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在瓦斯监控器中,单片机用于采集数据、处理信息、控制报警系统以及与其他模块通信。 2. **瓦斯气体检测**:系统采用了气敏传感器来检测瓦斯气体的浓度。气敏传感器是一种对特定气体敏感的元件,它可以将气体浓度转换为电信号,供单片机处理。在本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气敏传感器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检测的精度和响应速度。 3. **模块化设计**:为了便于系统维护和升级,单片机被设计成模块化结构。每个功能模块(如传感器接口、报警系统、电源管理等)都独立运行,通过单片机进行协调。这种设计使得系统更具有灵活性和扩展性。 4. **报警系统**:当瓦斯浓度达到预设的危险值时,系统会自动触发报警装置,通常包括声音和灯光信号,以提醒井下工作人员迅速撤离。报警阈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并且系统应具有一定的防误报能力。 5. **便携性和安全性**:考虑到井下环境,系统设计需要注重便携性,体积小巧,易于携带。同时,系统的外壳和内部电路设计必须符合矿井的安全标准,能抵抗井下潮湿、高温和电磁干扰。 6. **用户交互**:系统提供了灵敏度调节和检测强度调节功能,使得操作员可以根据井下环境变化进行参数调整,确保监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 **电源管理**:由于井下电源条件有限,瓦斯监控系统需具备高效的电源管理,可能包括电池供电和节能模式,确保系统长时间稳定工作。 通过以上设计,基于单片机的瓦斯监控系统实现了对井下瓦斯浓度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报警,提升了煤矿安全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软件部分,例如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
recommend-type

管理建模和仿真的文件

管理Boualem Benatallah引用此版本:布阿利姆·贝纳塔拉。管理建模和仿真。约瑟夫-傅立叶大学-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1996年。法语。NNT:电话:00345357HAL ID:电话:00345357https://theses.hal.science/tel-003453572008年12月9日提交HAL是一个多学科的开放存取档案馆,用于存放和传播科学研究论文,无论它们是否被公开。论文可以来自法国或国外的教学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来自公共或私人研究中心。L’archive ouverte pluridisciplinaire
recommend-type

:Python环境变量配置从入门到精通:Win10系统下Python环境变量配置完全手册

![:Python环境变量配置从入门到精通:Win10系统下Python环境变量配置完全手册](https://img-blog.csdnimg.cn/20190105170857127.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3FxXzI3Mjc2OTUx,size_16,color_FFFFFF,t_70) # 1. Python环境变量简介** Python环境变量是存储在操作系统中的特殊变量,用于配置Python解释器和
recommend-type

electron桌面壁纸功能

Electron是一个开源框架,用于构建跨平台的桌面应用程序,它基于Chromium浏览器引擎和Node.js运行时。在Electron中,你可以很容易地处理桌面环境的各个方面,包括设置壁纸。为了实现桌面壁纸的功能,你可以利用Electron提供的API,如`BrowserWindow` API,它允许你在窗口上设置背景图片。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步骤概述: 1. 导入必要的模块: ```javascript const { app, BrowserWindow } = require('electron'); ``` 2. 在窗口初始化时设置壁纸: ```javas
recommend-type

基于单片机的流量检测系统的设计_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doc

"基于单片机的流量检测系统设计文档主要涵盖了从系统设计背景、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到实际的焊接与调试等全过程。该系统利用单片机技术,结合流量传感器,实现对流体流量的精确测量,尤其适用于工业过程控制中的气体流量检测。" 1. **流量检测系统背景**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过某一截面的流体体积或质量,分为瞬时流量(体积流量或质量流量)和累积流量。流量测量在热电、石化、食品等多个领域至关重要,是过程控制四大参数之一,对确保生产效率和安全性起到关键作用。自托里拆利的差压式流量计以来,流量测量技术不断发展,18、19世纪出现了多种流量测量仪表的初步形态。 2. **硬件电路设计** - **总体方案设计**: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配合流量传感器,设计显示单元和报警单元,构建一个完整的流量检测与监控系统。 - **工作原理**:单片机接收来自流量传感器的脉冲信号,处理后转化为流体流量数据,同时监测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等参数。 - **单元电路设计** - **单片机最小系统**:提供系统运行所需的电源、时钟和复位电路。 - **显示单元**: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可视化方式展示,可能采用液晶显示屏或七段数码管等。 - **流量传感器**:如涡街流量传感器或电磁流量传感器,用于捕捉流量变化并转换为电信号。 - **总体电路**:整合所有单元电路,形成完整的硬件设计方案。 3. **软件设计** - **软件端口定义**:分配单片机的输入/输出端口,用于与硬件交互。 - **程序流程**:包括主程序、显示程序和报警程序,通过流程图详细描述了每个程序的执行逻辑。 - **软件调试**:通过调试工具和方法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4. **硬件电路焊接与调试** - **焊接方法与注意事项**:强调焊接技巧和安全事项,确保电路连接的可靠性。 - **电路焊接与装配**:详细步骤指导如何组装电路板和连接各个部件。 - **电路调试**:使用仪器设备检查电路性能,排除故障,验证系统功能。 5. **系统应用与意义** 随着技术进步,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结合使得流量检测系统具备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对于优化工业生产过程、节约资源和提升经济效益有着显著作用。 6. **结论与致谢** 文档结尾部分总结了设计成果,对参与项目的人表示感谢,并可能列出参考文献以供进一步研究。 7. **附录** 包含程序清单和电路总图,提供了具体实现细节和设计蓝图。 此设计文档为一个完整的机电一体化毕业设计项目,详细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流量检测系统从概念到实施的全过程,对于学习单片机应用和流量测量技术的读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