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代码:def render(i, pbrdf, n, L, stokes, H, theta_d, Q): nL = L @ n theta_h = np.arccos(np.clip(H @ n, -1., 1.)) norm = np.linalg.norm(H - n, axis=1, keepdims=True) norm[norm == 0] = 1 P = (H - n) / norm phi_d = np.arccos(np.clip(np.sum(P * Q, axis=1), -1., 1.)) ret = np.zeros((4,) + L.shape, dtype=float) D = np.array([ [0.5, 0.5, 0], [0.5, 0, 0.5], [0.5, -0.5, 0], [0.5, 0, -0.5], ], dtype=float) for j in range(len(L)): if nL[j] <= 0: continue matrix = np.array(pbrdf.get_interpolated_mueller_matrix(theta_h=theta_h[j], theta_d=theta_d[j], phi_d=phi_d[j]), dtype=float) blue = matrix[0] @ stokes[j] green = matrix[2] @ stokes[j] red = matrix[4] @ stokes[j] ret[:, j, 0] = D @ red[:3] ret[:, j, 1] = D @ green[:3] ret[:, j, 2] = D @ blue[:3] ret = np.nan_to_num(ret) # ret[ret < 0] = 0 return i, ret
时间: 2024-01-20 21:03:09 浏览: 71
这段代码是一个函数 `render` 的实现,这个函数的作用是为选定的表面点计算其在给定光源方向下的渲染值。
函数的输入参数包括:表面点的法向量 `n`,光源方向 `L`,观测方向 `Q`,以及一些用于计算渲染值的参数,比如 pbrdf(Physically-Based Rendering Distribution Function),Stokes 矩阵 `stokes`,半角向量 `H`,太阳高度角 `theta_d` 和天空散射角 `Q`。
函数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 首先计算光源方向与表面法向量的点积 `nL`。
2. 根据半角向量 `H` 与表面法向量 `n` 的点积,计算半角角度 `theta_h`。
3. 根据半角向量 `H` 与表面法向量 `n` 的差值,计算出切平面上的投影向量 `P`。
4. 根据切平面投影向量 `P` 与观测方向 `Q` 的点积,计算出散射角 `phi_d`。
5. 初始化一个 4xL.shape 的空数组 `ret`,用于存储计算出的渲染值。
6. 构造一个 4x3 的矩阵 `D`,该矩阵用于将计算出的 Stokes 矩阵 `stokes` 转换为 RGB 颜色值。
7. 遍历所有的光源方向,对于每个光源:
- 如果光源与表面法向量的点积小于等于0,则跳过该光源。
- 获取当前光源方向下的 pbrdf 矩阵。
- 根据 pbrdf 矩阵与 Stokes 矩阵 `stokes` 计算出蓝、绿、红三个通道的值。
- 将计算出的 RGB 值乘以矩阵 `D`,得到最终的渲染值。
8. 将计算出的渲染值中的 NaN 值变为 0,返回最终的结果。
最终返回的结果是一个包含两个元素的元组,第一个元素为输入的表面点的索引值 `i`,第二个元素为计算出的对应的渲染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