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列代码static void spi_testdemo_thread(void *param) { uint8_t send_buf[3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 uint8_t *recv_buf; int revlen; struct spi_slave *slave = spi_open("spi1"); if (!slave) { printf("open fail.\n"); vTaskDelete(NULL); return ; } spi_configure(slave, &config); for (;;) { spi_transfer(slave,send_buf,recv_buf,32); vTaskDelay(10); } }
时间: 2023-07-31 11:09:04 浏览: 124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spi_testdemo_thread 的函数,是用于处理 SPI 数据的任务函数。在函数中,首先定义了一个长度为 32 的 uint8_t 类型的数组 send_buf,用于存放发送的数据。然后定义了一个指针 recv_buf,用于指向接收数据的缓冲区,以及一个整型变量 revlen,表示接收数据的长度。
接着调用 spi_open 函数打开 SPI 设备,将返回的指针赋值给指针变量 slave。如果打开失败,则输出 "open fail",删除当前任务并返回。如果打开成功,则调用 spi_configure 函数配置 SPI 参数。
在任务的死循环中,调用 spi_transfer 函数进行 SPI 数据传输,将 send_buf 中的数据发送出去,接收到的数据存放在 recv_buf 中。然后调用 vTaskDelay 函数延时 10 ms,等待下一次传输。
需要注意的是,recv_buf 没有初始化,可能会导致程序出现异常,因此需要在调用 spi_transfer 函数之前分配并初始化 recv_buf。
相关问题
解释下列代码 static void spi_testdemo_thread(void *param) { uint8_t send_Greenbuf[3] = {0xff,0,0}; uint8_t send_Redbuf[3] = {0,0xff,0}; uint8_t send_Bluebuf[3] = {0,0,0xff}; uint8_t send_Binbuf[72] = {0}; uint8_t send_buf[9] = {0}; uint8_t recv_buf[9] = {0}; struct spi_slave *slave = spi_open("spi1"); if (!slave) { printf("open fail.\n"); vTaskDelete(NULL); return ; } spi_configure(slave, &config); expandHex(send_Greenbuf, send_Binbuf); binaryToDec(send_Binbuf, send_buf); spi_transfer(slave, recv_buf, recv_buf, 50); for (;;) { for(int i = 0; i < 10; i++) { spi_transfer(slave, send_buf, recv_buf, 9); } vTaskDelay(10); }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 `spi_testdemo_thread` 的函数,该函数被用作一个 FreeRTOS 线程的任务函数。该函数实现了通过 SPI 总线不断向外设发送数据并接收数据的功能。
首先定义了一些需要发送的数据,包括三个长度为 3 的颜色值数组 `send_Greenbuf`、`send_Redbuf` 和 `send_Bluebuf`,一个长度为 72 的二进制数组 `send_Binbuf`,以及两个长度为 9 的发送和接收缓冲区 `send_buf` 和 `recv_buf`。
然后通过调用 `spi_open` 函数打开名为 `"spi1"` 的 SPI 从设备,并将返回的从设备句柄保存在 `slave` 变量中。如果打开失败,则输出一条错误信息并终止该线程的执行。
接下来调用 `spi_configure` 函数对从设备进行配置,配置信息保存在之前提到的 `config` 结构体变量中。这里可以看到,`config` 结构体变量的定义应该在这段代码之前被包含进来了。
接着通过调用 `expandHex` 和 `binaryToDec` 函数将 `send_Greenbuf` 数组中的数据从十六进制格式扩展为二进制格式,并将二进制格式的数据转换为十进制格式保存在 `send_buf` 中。
然后调用一次 `spi_transfer` 函数进行一次 SPI 总线的传输,这里的 `recv_buf` 参数是无用的,因为该函数只是为了清空接收缓冲区的数据,因此将其设置为了和 `send_buf` 相同的地址。
最后进入一个无限循环,每次循环中调用 `spi_transfer` 函数向从设备发送数据并接收数据。由于数据传输的速度比较快,因此在每次传输之间加入了一个短暂的延时,以便让其他的任务有机会执行。
解释下列代码 void convert(unsigned long input, unsigned char* output) { for(int i=0; i<24; i++) { if(input & (1<<i)) { output[i] = 0xF8; } else { output[i] = 0x07; } } } struct spi_configuration config = { \ .mode = SPI_MODE_3, \ .data_width = 8, \ .max_hz = 7000000, \ }; static void spi_testdemo_thread(void *param) { //uint8_t send_buf[24]= {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0xAA}; uint8_t send_buf[24]= {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0xF8}; uint8_t recv_buf[24]= {0}; int revlen; struct spi_slave *slave = spi_open("spi1"); if (!slave) { printf("open fail.\n"); vTaskDelete(NULL); return ; } spi_configure(slave, &config); for (;;) { spi_transfer(slave,send_buf,recv_buf,24); udelay(50); } } int spi_demo(void) { /* Create a task to process uart rx data */ if (xTaskCreate(spi_testdemo_thread, "spitestdemo", configMINIMAL_STACK_SIZE, NULL, configMAX_PRIORITIES / 3, NULL) != pdPASS) { printf("create spi test demo task fail.\n"); return -1; } return 0; }
这段代码是一个使用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示例代码。
函数 convert 将一个 unsigned long 类型的输入转换成一个长度为 24 的 unsigned char 数组类型的输出。具体地,对于输入中每一位,如果该位为 1,则将输出数组对应位置的值设为 0xF8;否则将该位置的值设为 0x07。
接着定义了一个 spi_configuration 结构体,其中包含 SPI 通信的一些配置参数,例如通信模式、数据宽度和最大传输速率等。
然后定义了一个 spi_testdemo_thread 线程函数,该函数使用 SPI 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在该函数中,先定义了三个数组,分别表示发送数据、接收数据和接收数据的长度。接着打开一个 spi_slave 句柄,并使用 spi_configure 函数配置该句柄。最后使用 spi_transfer 函数进行数据传输,并加上了一定的延时。
最后定义了一个 spi_demo 函数,该函数创建一个 spi_testdemo_thread 线程来执行 SPI 通信的示例代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