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学期课程设计的学生数据(随机选取100个数据),并对数据排序(至少两种排序算法),实现哈希查找和其它查找(至少两种),能输出查找的结果(成功:输出对应学生的信息;不成功:输出查找失败信息)。
时间: 2024-12-20 15:22:05 浏览: 3
对于上学期课程设计的学生数据集,首先你需要准备一个包含100个学生的结构体或对象,每个对象存储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学号等。对这些数据进行排序,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常见的排序算法:
1. 冒泡排序:这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待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这个过程会持续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再交换。
2. 快速排序:快速排序是一种分治策略的典型应用,选择一个基准值,将数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的所有元素都比基准小,另一部分所有元素都比基准大。然后递归地对这两部分进行快速排序。
为了实现查找功能,你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
1. 哈希表查找:使用哈希函数将学生信息映射到一个固定的位置,通过键值对的形式存储,查找速度非常快,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1)。当输入学号时,可以直接计算出对应位置并返回学生信息。
2. 二分查找(适用于有序列表):如果数据已经按照某种顺序排列,比如学号或名字字母顺序,可以使用二分查找法。该方法每次将搜索范围减半,直到找到目标或确定不存在。
以下是伪代码示例:
```python
# 定义学生类和数据结构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id, name):
self.id = id
self.name = name
# 假设 students_list 已经有100个学生对象并排好序
def bubble_sort(students_list):
# 排序逻辑...
def quick_sort(students_list):
# 排序逻辑...
def hash_search(hash_table, target_id):
if target_id in hash_table:
return hash_table[target_id]
else:
return "查找失败"
def binary_search(sorted_students_list, target_id):
left, right = 0, len(sorted_students_list) - 1
while left <= right:
mid = (left + right) // 2
if sorted_students_list[mid].id == target_id:
return sorted_students_list[mid]
elif sorted_students_list[mid].id < target_id:
left = mid + 1
else:
right = mid - 1
return "查找失败"
# 示例使用
target_id = input("请输入要查找的学生学号:")
hash_result = hash_search(your_hash_table, target_id)
sorted_result = binary_search(sorted_students_list, target_id)
if hash_result:
print(f"找到学生:{hash_result}")
else:
print(hash_result)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