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stexpr无效
时间: 2023-11-16 21:55:47 浏览: 123
根据引用中的说明,C++11标准中不支持用constexpr修饰带有virtual的成员方法。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成员方法是虚函数,那么它不能被constexpr修饰。同时,如果一个函数或变量不是常量表达式,那么它也不能被constexpr修饰。因此,如果你在使用constexpr时遇到了问题,可能是因为你正在尝试将一个不符合条件的函数或变量声明为constexpr类型。
相关问题
但是显示 constexpr在这里无效
如果在升级到Qt5时,constexpr在某些情况下无效,可能是因为编译器不支持C++11标准或更高的标准。在C++11之前的标准中,编译器对constexpr的支持有限,可能无法将其用于某些上下文中。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考虑使用宏定义来代替constexpr。宏定义是在预处理阶段进行文本替换的,因此可以在编译时求值。你可以这样定义常量:
```cpp
#define MY_CONSTANT 42
```
这样,在代码中使用MY_CONSTANT时,预处理器会将其替换为42。
请注意,宏定义没有类型检查,因此需要确保正确使用常量的地方与定义的类型匹配。
如果你仍然希望使用constexpr,在升级到支持C++11或更高标准的编译器时,将会有效。确保编译器的设置正确,并指定适当的标准。
希望这个解决方案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uint64_t ContextPool::GetNewContextId() { static constexpr uint32_t MAX_TRY_TIMES = 10; static std::mutex mutex;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mutex); uint64_t contextId = 0; unsigned char *contextIdPtr = static_cast<unsigned char *>(static_cast<void *>(&contextId)); for (uint32_t i = 0; i < MAX_TRY_TIMES; i++) { RAND_bytes(contextIdPtr, sizeof(uint64_t)); if (contextId == 0 || ContextPool::Instance().Select(contextId).lock() != nullptr) { IAM_LOGE("invalid or duplicate context id"); continue; } } return contextId; }代码解析
这段代码是一个函数实现,用于生成一个新的上下文(context)ID。
具体解析如下:
1. `uint64_t ContextPool::GetNewContextId()`:函数的返回类型是`uint64_t`,函数名为`GetNewContextId`,位于`ContextPool`类中。
2. `static constexpr uint32_t MAX_TRY_TIMES = 10;`:定义了一个常量`MAX_TRY_TIMES`,表示最大尝试次数,初始值为10。
3. `static std::mutex mutex;`:定义了一个静态的互斥锁`mutex`,用于保护多线程环境下的互斥操作。
4. `std::lock_guard<std::mutex> lock(mutex);`:使用`std::lock_guard`对互斥锁进行加锁,确保在函数执行期间其他线程无法进入临界区。
5. `uint64_t contextId = 0;`:定义了一个`uint64_t`类型的变量`contextId`,初始值为0。
6. `unsigned char *contextIdPtr = static_cast<unsigned char *>(static_cast<void *>(&contextId));`:将`contextId`的地址强制转换为指向无符号字符类型的指针,用于生成随机字节序列。
7. `for (uint32_t i = 0; i < MAX_TRY_TIMES; i++) { ... }`:循环尝试生成上下文ID,最多尝试`MAX_TRY_TIMES`次。
8. `RAND_bytes(contextIdPtr, sizeof(uint64_t));`:使用随机数生成函数`RAND_bytes`生成一个与`contextId`大小相等的随机字节序列,将其写入`contextIdPtr`指向的内存中。
9. `if (contextId == 0 || ContextPool::Instance().Select(contextId).lock() != nullptr) { ... }`:判断生成的上下文ID是否为0或者是否已经存在于上下文池中。如果是,则输出错误日志并继续下一次尝试。
10. `IAM_LOGE("invalid or duplicate context id");`:输出错误日志,表示生成的上下文ID无效或者重复。
11. `continue;`:跳过当前循环,继续下一次尝试。
12. `return contextId;`:返回生成的有效的上下文ID。
总体来说,这段代码通过生成随机字节序列来生成一个新的上下文ID,并保证生成的ID不为0且不与已存在的上下文ID重复。如果生成的ID无效或重复,则输出错误日志并重新尝试生成。最终返回有效的上下文ID。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