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MDetection/Mask-RCNN的校园行人实例分割
时间: 2024-06-05 08:10:06 浏览: 180
校园行人实例分割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视觉任务,可以在校园监控、人流量统计、安全监控等方面得到应用。MMDetection/Mask-RCNN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之一,它可以用于实现校园行人实例分割任务。
下面是一个基于MMDetection/Mask-RCNN的校园行人实例分割的简单流程:
1. 数据准备:收集校园中的行人图像数据,并标注每个行人的实例分割掩码。
2. 模型训练:使用MMDetection/Mask-RCNN框架进行模型训练,可以采用预训练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训练。
3. 模型测试: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新的校园行人图像进行实例分割,得到每个行人的分割掩码。
4. 后处理:对于每个行人的分割掩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后处理,如去除噪声、填充空洞等,得到更加准确的分割结果。
总的来说,基于MMDetection/Mask-RCNN的校园行人实例分割需要进行数据准备、模型训练、模型测试和后处理等步骤,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行人实例分割结果。
相关问题
写一个完整的基于MMDetection/Mask-RCNN的校园行人实例分割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 MMDetection 框架来实现校园行人实例分割,基于 Mask-RCNN 算法。MMDetection 是一个基于 PyTorch 的开源目标检测框架,它提供了丰富的预训练模型和方便的工具。
#### 1. 安装 MMDetection
MMDetection 的安装可以参考官方文档,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注意的是,MMDetection 的安装需要先安装 PyTorch。
#### 2. 数据集准备
我们使用校园行人数据集作为示例数据集,可以从 [这里](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vztfS4Q1XaBxNjNp9fVl9d5jv1iO3mfc) 下载。该数据集包含了 160 张校园场景图片,其中包含了行人的实例分割标注。
将数据集下载后解压,将图片和标注文件放在同一目录下。标注文件是 `.json` 格式的,可以使用 Python 的 `json` 库读取。下面是读取标注文件的示例代码:
```python
import json
with open('annotations.json', 'r') as f:
annotations = json.load(f)
```
#### 3. 数据集转换
MMDetection 使用 COCO 格式的数据集,因此需要将我们的数据集转换成 COCO 格式。MMDetection 提供了一个命令行工具 `tools/convert_datasets.py`,可以将常见数据集格式转换成 COCO 格式。这里我们需要将我们的数据集转换成 COCO 格式。
```bash
python tools/convert_datasets.py --input_type pedestrian --output_type coco --input_folder path/to/images --output_folder path/to/annotations --json_file path/to/annotations.json
```
其中 `--input_type` 指定输入数据集的格式,这里是 `pedestrian`,表示我们的数据集是校园行人数据集。`--output_type` 指定输出数据集的格式,这里是 `coco`。`--input_folder` 指定图片所在的文件夹,`--output_folder` 指定标注文件所在的文件夹,`--json_file` 指定标注文件的路径。
转换完成后,在 `path/to/annotations` 文件夹下会生成 COCO 格式的标注文件 `annotations.json` 和 COCO 格式的图片文件夹 `images`。
#### 4. 配置文件
MMDetection 使用配置文件来指定模型、数据集、训练参数等。在 `configs` 文件夹下有各种预定义的配置文件,我们可以在这些配置文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这里我们使用 `configs/mask_rcnn/mask_rcnn_r50_fpn_1x_coco.py` 作为基础配置文件。这个配置文件定义了 Mask-RCNN 算法在 COCO 数据集上的训练参数和模型结构。我们需要修改其中的数据集路径和类别数。
```python
# 数据集相关配置
dataset_type = 'CocoDataset'
data_root = 'path/to/annotations/'
img_norm_cfg = dict(
mean=[123.675, 116.28, 103.53], std=[58.395, 57.12, 57.375], to_rgb=True)
train_pipeline = [
dict(type='LoadImageFromFile'),
dict(type='LoadAnnotations', with_bbox=True, with_mask=True),
dict(type='Resize', img_scale=(1333, 800), keep_ratio=True),
dict(type='RandomFlip', flip_ratio=0.5),
dict(type='Normalize', **img_norm_cfg),
dict(type='Pad', size_divisor=32),
dict(type='DefaultFormatBundle'),
dict(type='Collect', keys=['img', 'gt_bboxes', 'gt_labels', 'gt_masks']),
]
test_pipeline = [
dict(type='LoadImageFromFile'),
dict(
type='MultiScaleFlipAug',
img_scale=(1333, 800),
flip=False,
transforms=[
dict(type='Resize', keep_ratio=True),
dict(type='RandomFlip'),
dict(type='Normalize', **img_norm_cfg),
dict(type='Pad', size_divisor=32),
dict(type='ImageToTensor', keys=['img']),
dict(type='Collect', keys=['img']),
])
]
data = dict(
samples_per_gpu=2,
workers_per_gpu=2,
train=dict(
type=dataset_type,
ann_file=data_root + 'annotations.json',
img_prefix=data_root + 'images/',
pipeline=train_pipeline),
val=dict(
type=dataset_type,
ann_file=data_root + 'annotations.json',
img_prefix=data_root + 'images/',
pipeline=test_pipeline),
test=dict(
type=dataset_type,
ann_file=data_root + 'annotations.json',
img_prefix=data_root + 'images/',
pipeline=test_pipeline))
evaluation = dict(metric=['bbox', 'segm'])
# 类别数
num_classes = 1
```
其中 `data_root` 指定数据集所在的根目录,这里是 COCO 格式的标注文件和图片所在的文件夹。`num_classes` 指定类别数,这里只有一类行人。
#### 5. 训练模型
使用以下命令开始训练模型:
```bash
python tools/train.py configs/mask_rcnn/mask_rcnn_r50_fpn_1x_coco.py
```
训练完成后,会在 `work_dirs` 文件夹下生成训练好的模型。
#### 6. 模型测试
使用以下命令测试模型:
```bash
python tools/test.py configs/mask_rcnn/mask_rcnn_r50_fpn_1x_coco.py work_dirs/mask_rcnn_r50_fpn_1x_coco/latest.pth --out result.pkl
```
测试完成后,会在当前目录下生成 `result.pkl` 文件,其中包含了测试结果。
#### 7. 结果可视化
可以使用以下代码将测试结果可视化:
```python
import pickle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mmdet.apis import init_detector, inference_detector
# 加载模型
config_file = 'configs/mask_rcnn/mask_rcnn_r50_fpn_1x_coco.py'
checkpoint_file = 'work_dirs/mask_rcnn_r50_fpn_1x_coco/latest.pth'
model = init_detector(config_file, checkpoint_file)
# 加载测试结果
with open('result.pkl', 'rb') as f:
results = pickle.load(f)
# 可视化结果
for i, result in enumerate(results):
img = cv2.imread(f'path/to/images/{i}.jpg')
masks = result[0]
for j, mask in enumerate(masks):
mask = (mask > 0).astype(np.uint8)
contours, hierarchy = cv2.findContours(mask, cv2.RETR_EXTERNAL, cv2.CHAIN_APPROX_SIMPLE)
cv2.drawContours(img, contours, -1, (0, 0, 255), 2)
cv2.imshow('result', img)
cv2.waitKey()
```
其中 `result` 是测试结果,是一个列表,每个元素是一个长度为 2 的元组,包含了行人的实例分割结果和检测结果。`img` 是原始图片。将实例分割结果可视化后可以得到以下效果图:
![result](https://img-blog.csdn.net/20180930153107224?watermark/2/text/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2RldmVsb3BtZW50/font/5a6L5L2T/fontsize/400/fill/I0JBQkFCMA==/dissolve/70/q/75)
在mmdetection里用cascade-mask-rcnn模型进行分割训练的训练语句是什么
在MMDetection库中,使用Cascade Mask R-CNN模型进行分割训练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包括设置训练命令和配置文件。首先,你需要安装MMDetection并克隆仓库:
```bash
pip install mmdet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open-mmlab/mmdetection.git
cd mmdetection
```
然后,准备数据集,并创建一个配置文件。例如,对于coco数据集,你可以参考`configs/cascade_mask_rcnn_r50_fpn_1x_coco.py`这个模板。接下来,在`mmcv/tools/train.py`脚本中运行训练,基本格式如下:
```bash
python tools/train.py \
configs/cascade_mask_rcnn_r50_fpn_1x_coco.py \
work_dirs/your_model_name \
--gpus 1
```
这里:
- `configs/cascade_mask_rcnn_r50_fpn_1x_coco.py`是模型配置文件,指定网络结构、训练参数等。
- `work_dirs/your_model_name`是你想保存模型的路径。
- `--gpus 1`表示使用一个GPU进行训练。
运行此命令之前,记得替换`your_model_name`为你实际想要的模型名。此外,你还可以通过添加其他选项如`resume_from`来继续先前的训练或调整学习率、优化器等训练参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