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站点a和b在同一个10mb/s以太网网段上。这两个站点之间的传播时延为225比特时间。现假定a开始发送一帧,并且在a发送结束之前b也发送一帧。如果a发送的是以太网所容许的最短的帧,那么a在检测到和
时间: 2023-05-31 18:18:03 浏览: 1592
发送以太网帧
4星 · 用户满意度95%
### 回答1:
解析:
这道题考察的是以太网的冲突检测机制。
根据题目描述,站点a和b在同一个10mb/s以太网网段上,传播时延为225比特时间。假设a开始发送一帧,如果在a发送结束之前b也发送一帧,那么就会发生冲突。
因为a发送的是以太网所容许的最短的帧,所以它的长度为64字节(包括帧头、数据和帧尾)。根据以太网的规定,如果一个站点在发送帧的过程中检测到了冲突,那么它会立即停止发送,并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
在这个例子中,假设b在a发送了32字节的数据后也开始发送一帧。由于传播时延为225比特时间,所以b发送的数据需要经过225比特时间才能到达a。而在这225比特时间内,a已经发送了64字节的数据,因此b发送的数据会与a发送的数据发生冲突。
当a检测到冲突时,它会立即停止发送,并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这个随机时间是根据指数退避算法计算得出的,它的范围是到2^k-1个时间槽,其中k是冲突次数。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只发生了一次冲突,所以k=1。假设a等待的随机时间为3个时间槽,那么它会在3个时间槽后再次发送数据。
总之,这道题考察了以太网的冲突检测机制和指数退避算法。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数据冲突,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 回答2:
先解释一下题目中的一些概念。
10mb/s以太网网段:指10兆比特每秒的以太网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内,可以直接通信。
传播时延:指从一个站点发送数据到另一个站点接收到数据所需的时间,它包括了物理传输的时间以及信号在传输介质中传播的时间。
帧: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被封装到帧(frame)中,帧是通信协议中的最小数据单位。
在这个题目中,如果站点a发送的是以太网所容许的最短的帧,那么它的最小长度为64比特。也就是说,在a发送完一帧之前,b已经发送了一帧,那么b的数据帧的长度至少也是64比特。
因此,当a在检测到冲突之前,至少传输了64比特的数据,而根据传播时延为225比特时间,b发送的帧已经到达了a,因此a会在检测到冲突之前把它的帧发送完毕。
此外,如果a检测到冲突,它会停止发送数据并等待一段随机的时间再次发送数据,这个时间的范围在1至1023帧之间,这样可以避免多个站点同时竞争发送数据,从而提高网络的效率。
### 回答3:
首先需要了解几个概念:
1. 传播时延: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从发送端到接收端所需要的时间。
2. 帧:以太网中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由目标地址、源地址、类型和数据四个部分组成。
3. 同一网段:指多台计算机通过同一个网络设备(如集线器)连接在同一个局域网上。
根据题意,站点a和b连接到同一个10mb/s以太网网段上,传播时延为225比特时间,a开始发送一帧。此时如果b也开始发送一帧,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当b开始发送一帧时,这个帧会占用整个网络带宽,此时a正在发送帧的过程中,如果b发送的这个帧到达了a,a就会感知到有冲突发生,并执行“退避退避”策略。这个策略会让a在发送数据前随机等待一段时间,然后再次尝试发送数据。如果b还在发送数据,a又会感知到冲突并再次执行“退避退避”策略,直到a发送成功为止。
但是,如果a发送的是以太网所容许的最短的帧(也就是64字节的帧),则由于帧长非常短,传输时间很短,所以b很难在a发送帧的过程中发出一帧,也就不太可能发生冲突。因此,a在这种情况下发送帧的成功率会比较高。
总之,在同一网段中,多个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可能会发生冲突,此时需要通过“退避退避”策略来解决冲突,而最短帧的发送则可以降低冲突的发生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