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4443-4与iso14443a

时间: 2023-08-01 15:01:45 浏览: 109
ISO 14443-4和ISO 14443A都是属于射频识别(RFID)标准的一部分。 ISO 14443-4定义了一种名为Type A的射频接口,该接口用于与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通信。该标准规定了通信协议、命令格式和传输速率等细节。它支持低功耗设备和非接触式通信。这种技术常被用于嵌入式系统、公交卡和近场支付等领域。 ISO 14443A是ISO 14443标准的一个更具体的子标准,也称为密集型感应(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它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可实现手机与标签之间的数据交换。ISO 14443A定义了通信协议、通信速率和命令格式。它可以用于电子票务、移动支付、门禁系统和电子身份验证等应用。 ISO 14443-4和ISO 14443A都采用了13.56MHz的频率范围,因此可以实现相互兼容。并且它们都支持非接触式通信,意味着设备与标签之间无需物理接触即可进行数据交换。这使得它们更具便捷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ISO 14443-4和ISO 14443A标准都是用于射频识别技术的通信协议和接口标准。虽然它们有一些细微的差异,但都能实现近场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功能,为各种应用领域提供了可靠和安全的解决方案。
相关问题

iso 14443a

ISO 14443A是一种近距离射频识别(RFID)技术标准,适用于13.56MHz频段。该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用于规范接触式智能卡和非接触式智能卡之间的通信协议。 ISO14443A定义了智能卡和读写器之间的通讯协议,包括数据格式、数据传输速率、错误控制等。它支持不接触式通信,因此智能卡只需靠近读写器,而不需要物理接触,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使用体验。 ISO14443A标准还定义了智能卡的防冲突机制,当多张智能卡共存于同一个读写器的通信范围内时,可以通过防冲突协议来对卡片进行排队和区分。这样可以确保读写器能够准确地识别和与目标智能卡进行通信。 ISO14443A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门禁系统、公交卡、电子支付、身份认证等。通过使用该标准,可以实现智能卡与读写器之间的可靠数据传输和相互认证,提高了安全性和便利性。 总之,ISO 14443A是一种规范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智能卡之间通信的标准,提供了一种便捷、安全和可靠的通信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应用场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效益。

iso14443a协议

ISO 14443A协议是一种非接触式IC卡标准协议,用于实现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该协议定义了物理特性、频谱功率和信号接口、初始化和防冲突接口以及通讯协议等方面的内容。\[2\]在ISO 14443A协议中,有一些术语需要了解,比如接近式卡(Proximity Card,PICC)、接近式耦合设备(Proximity Coapling device,PCD)、防冲突环(anticollision loop)等。\[3\]需要注意的是,ISO 14443A协议只规定了框架,而没有规定具体的读写细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参考不同产品的手册进行操作。\[2\] #### 引用[.reference_title] - *1* *2* *3* [基于ISO 14443-A协议的RFID高频频段实战](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889383/article/details/103892749)[target="_blank" data-report-click={"spm":"1018.2226.3001.9630","extra":{"utm_source":"vip_chatgpt_common_search_pc_result","utm_medium":"distribute.pc_search_result.none-task-cask-2~all~insert_cask~default-1-null.142^v91^insert_down1,239^v3^insert_chatgpt"}} ] [.reference_item] [ .reference_list ]

相关推荐

ISO14443 Type A是一种无接触式射频(RF)通信协议。它定义了射频识别(RFID)技术中用于近距离读写操作的数据通信协议。 ISO14443 Type A协议工作在13.56MHz的射频范围内。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标准,用于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交换。该协议采用了主从结构,其中RFID读写器(主设备)通过无线信号与RFID标签(从设备)进行通信。 ISO14443 Type A协议主要包括标签激活、防冲突、数据传输等功能。当读写器发送激活命令时,附近的RFID标签将进入工作模式,准备接受读写器的指令。为了避免多个标签同时响应读写器的信号,防冲突机制将在标签识别过程中使用。 在数据传输方面,ISO14443 Type A协议使用了密钥认证机制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通信是基于共享密钥的加密方式,只有在密钥认证成功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数据读写操作。 ISO14443 Type A协议广泛应用于门禁系统、交通票务、身份识别、支付等领域。它具有读写距离短、数据传输速率快、安全性高等特点。并且,它的国际标准化使得不同厂商的RFID设备能够互通,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总而言之,ISO14443 Type A作为一种无接触式射频通信协议,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它为RFID技术提供了高效、安全的数据交换方式,促进了智能物联网的发展。
### 回答1: ISO 14443协议是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用于智能卡、近场通信(NFC)设备和读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它定义了数据传输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ISO 14443协议定义了两种通信模式:询问模式和被动模式。在询问模式下,读卡器(称为读写器)主动发送请求指令给智能卡,并接收其返回的响应数据。在被动模式下,智能卡等待读写器的请求,并根据请求返回相应的数据。 协议中还定义了四种不同的卡片类型:Type A、Type B、Type C和Type D。每种卡片类型都有自己的通信速率和通信距离。除此之外,协议还规定了数据传输的安全认证和加密机制,以确保通信的安全性。 ISO 14443协议支持多种应用领域,包括支付系统、门禁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和电子身份验证等。其主要特点是通信速度快、安全性高、可靠性强和功耗低。 总的来说,ISO 14443协议是一种用于近场通信的标准协议,通过定义数据传输的方式、安全认证和加密机制,实现智能卡、NFC设备和读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 ### 回答2: ISO 14443协议是一种用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通信协议。该协议规定了RFID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方式和数据传输格式。以下是ISO 14443协议的英文版。 ISO/IEC 14443 Identification cards - Contactless integrated circuit(s) cards - Proximity cards is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for the vicinity card, a type of contactless smart card which can b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authentication, and data transfer purposes. This standard specifies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nd transmission protocols for RFID tags and readers operating in the 13.56 MHz frequency range. ISO 14443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Part 1 defines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cinity card, including dimensions, materials, and requirements for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perties. Part 2 specifies the radio frequency power and signal interface between the vicinity card and the reader, as well as the anti-collision mechanism used to manage multiple cards in the same field. Part 3 describes the initialization and anticollision protocols for the vicinity card and reader. It also defines the transmission protocol for data exchange between the card and the reader. Part 4 provides additional transmission protocols for cards with greater memory capacities. ISO/IEC 14443 cards ar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such as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ccess control, and contactless payment systems. The standard ensures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different card and reader manufacturers, making it easier for users to switch between systems and providers. 总结起来,ISO 14443协议是一种用于近场无线通信的国际标准,规定了射频识别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物理特性、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协议。这一标准在公共交通、门禁和无接触支付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确保了不同制造商之间的互操作性,方便用户在不同系统和供应商之间切换。 ### 回答3: ISO 14443是一种无线通信协议,用于近距离射频识别(RFID)技术。该协议定义了射频卡和读写器之间的通信规范,以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ISO 14443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旨在促进不同供应商之间的互操作性。 该协议分为四个部分:ISO 14443-1、ISO 14443-2、ISO 14443-3和ISO 14443-4。ISO 14443-1定义了射频卡和读写器的物理特性,例如频率和天线设计。ISO 14443-2描述了射频卡与读写器之间的初始化和防冲突机制。ISO 14443-3规定了数据传输协议和指令集。ISO 14443-4定义了射频卡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应答机制。 该协议支持两种工作模式:被动模式和主动模式。在被动模式下,射频卡需要由读写器提供电能,并通过回应来与读写器进行通信。在主动模式下,射频卡具备自身的电源,并主动向读写器发送数据。 ISO 14443广泛应用于近场支付、公共交通票务系统和门禁控制等场景。它提供了安全性和便利性,能够在无需接触的情况下读取和写入数据。由于ISO 14443是一个国际标准,因此不同供应商的射频卡和读写器可以互通,使得这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 回答1: ISO 14443是一种用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和近场通讯(NFC)系统的国际标准协议。该协议规定了RFID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通信协议。ISO 14443协议中文PDF可以被理解为提供了ISO 14443协议的中文版文档,用于帮助用户理解和使用该协议。 ISO 14443协议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该协议支持以13.56 MHz的频率进行无线通信,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其次,它定义了四种不同类型的RFID标签,包括Type A、Type B、Type C和Type D,每种类型具有不同的通信速率和数据处理能力。此外,ISO 14443协议还规定了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通信过程,包括初始化、防冲突和数据传输。 ISO 14443协议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支付系统、门禁系统、公交卡系统等。它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近场通讯技术进行快速、便捷和安全的交易。通过使用ISO 14443协议,读写器可以与标签进行双向通信,并实现数据的读取、写入和存储。 ISO 14443协议中文PDF的提供可以协助用户深入了解ISO 14443协议的各个方面,包括通信过程、数据格式、命令集等。用户可以通过阅读该文档,学习如何正确配置和使用ISO 14443协议的设备,以及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ISO 14443协议中文PDF对于RFID和NFC领域的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份重要的参考资料。 ### 回答2: ISO14443是一种无线射频(RFID)通信协议,使用在近距离(通常为几厘米)的无线通信中。该协议为近场通信(NFC)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解决方案。ISO14443协议旨在实现安全、可靠的数据传输和身份验证。 ISO14443协议的中文PDF文档可在互联网上找到。许多技术和标准网站提供了这个文档的下载链接。通过搜索引擎输入"ISO14443协议中文PDF",你可以找到相关的下载地址。 在这个文档中,你将了解到ISO14443协议的各个方面,包括通信协议的结构、数据传输和数据帧格式、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读写器和卡片之间的通信过程等。此外,文档还可能包含一些实例和示意图,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协议的原理和应用。 阅读ISO14443协议的中文PDF文档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该通信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无论是作为一个工程师或是普通用户,对于研究和使用ISO14443协议的设备和技术都非常有帮助。希望你能够顺利找到并阅读到这个文档,从中获得所需的知识。
ISO 14443是一种RFID技术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近距离无线识别系统。该协议制定了 RFID 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数据传输规则,确保双方可以进行有效的通信。 ISO 14443协议定义了两种类型的标签:Type A和Type B。这两种标签都工作在13.56 MHz频率下,并且使用通信速率为106 Kbps的高水平抗干扰的数据传输。 Type A和Type B标签之间的区别在于通信协议和内部数据结构。Type A标签使用7字节UID(唯一标识符)和4字节应用程序标识符(AID),支持128位密钥的数据加密。Type A标签还支持一种半双工通信模式,即标签只在读写器激活时才发送数据。 Type B标签使用4字节UID和4字节AID,支持16个应用程序。Type B标签使用更复杂的频率调制技术来抵抗更强的干扰,并具有更高的通信速率。Type B标签可以在读写器激活之前发送数据,因此支持全双工通信模式。 ISO 14443定义了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物理接口和通信协议。在通信过程中,读写器发送一个请求命令来激活标签,然后标签返回相应的数据。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载波调制和解调来进行的。 ISO 14443协议在安全性方面也提供了很好的支持。通过数据加密和认证机制,它可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此外,该协议还支持对标签和读写器进行随机数的生成和验证,以确保通信的安全性。 总的来说,ISO 14443协议是一种关键的 RFID 技术通信标准,广泛用于各种领域,如门禁系统、公交卡、身份认证等。它确保了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可靠和高效通信,同时提供了良好的安全性和数据保护机制。
以下是支持ISO/IEC 14443 TYPEA标准的FM17550 NFC芯片在Windows下Keil GD UART通信的整个流程的代码示例: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m32f1xx_hal.h" #include "uart.h" UART_HandleTypeDef UART_HandleStruct; int main(void) { HAL_Init(); UART_HandleStruct.Instance = USART1; UART_HandleStruct.Init.BaudRate = 115200; UART_HandleStruct.Init.WordLength = UART_WORDLENGTH_8B; UART_HandleStruct.Init.StopBits = UART_STOPBITS_1; UART_HandleStruct.Init.Parity = UART_PARITY_NONE; UART_HandleStruct.Init.Mode = UART_MODE_TX_RX; UART_HandleStruct.Init.HwFlowCtl = UART_HWCONTROL_NONE; UART_HandleStruct.Init.OverSampling = UART_OVERSAMPLING_16; HAL_UART_Init(&UART_HandleStruct); while (1) { // 发送指令 uint8_t tx_buffer[] = {0x00, 0x00, 0xff, 0x03, 0xfd, 0xd4, 0x4a, 0x01, 0x00, 0xe1, 0x00}; HAL_UART_Transmit(&UART_HandleStruct, tx_buffer, sizeof(tx_buffer), 1000); // 接收数据 uint8_t rx_buffer[256]; HAL_UART_Receive(&UART_HandleStruct, rx_buffer, sizeof(rx_buffer), 1000); // 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if (rx_buffer[2] == 0x00 && rx_buffer[3] == 0x00 && rx_buffer[4] == 0xff && rx_buffer[5] == 0x00 && rx_buffer[7] == 0x00) { if (rx_buffer[8] == 0x00) { uint8_t uid_len = rx_buffer[9]; uint8_t card_id[10]; memcpy(card_id, rx_buffer + 10, uid_len); printf("Card ID: "); for (int i = 0; i < uid_len; i++) { printf("%02x ", card_id[i]); } printf("\n"); } } } } 这个例程演示了如何在Keil GD中使用UART与FM17550 NFC芯片进行ISO/IEC 14443 TYPEA标准的通信。首先,我们使用HAL_UART_Init函数初始化UART。然后,我们使用HAL_UART_Transmit函数向FM17550 NFC芯片发送指令,并使用HAL_UART_Receive函数接收响应数据。最后,我们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并将卡片ID打印出来。 在运行这个例程之前,请确保你已经正确连接了FM17550 NFC芯片到计算机的串口上,并已经正确地设置了串口通信参数。另外,这个例程仅支持ISO/IEC 14443 TYPEA标准,如果你的FM17550 NFC芯片支持其他标准,需要修改发送的指令。

最新推荐

ISO15739 The ISO Definition of Dynamic Range of a Digital Still Camera.pdf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luminance that a camera can “capture” in a single exposure. But when we try to quantify this property, we find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xplicit definition is much more ....

ISO14443A通讯协议

1.数据格式 1.1数据格式 数据格式(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可以根据通讯的需要由软件设置,下面是设备支持的数据格式:

ISO14443协议中文完整版

本规范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物理特性:规定了接近式卡(PICC)...本部分等同于ISO/IEC 14443-4内容。 -数据元和命令集:定义了金融应用中关闭和激活非接触式通道所使用的一般数据元、命令集和对终端响应的基本要求。

ISO IEC 27002-2022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ISO IEC 27002-2022 Information security, cyber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 Information security controls信息安全控制‐ ISO/IEC 27002-2022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为组织信息安全标准提供指导...

C++-ISO (2020).pdf

C++2020标准,I S O ( 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fo r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 ) i s a w o r l d w i d e fe d e r a t i o n o f n a t i o n a l s t a n d a r d s b o d...

分布式高并发.pdf

分布式高并发

基于多峰先验分布的深度生成模型的分布外检测

基于多峰先验分布的深度生成模型的似然估计的分布外检测鸭井亮、小林圭日本庆应义塾大学鹿井亮st@keio.jp,kei@math.keio.ac.jp摘要现代机器学习系统可能会表现出不期望的和不可预测的行为,以响应分布外的输入。因此,应用分布外检测来解决这个问题是安全AI的一个活跃子领域概率密度估计是一种流行的低维数据分布外检测方法。然而,对于高维数据,最近的工作报告称,深度生成模型可以将更高的可能性分配给分布外数据,而不是训练数据。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检测分布外的输入,使用具有多峰先验分布的深度生成模型。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我们在Fashion-MNIST上训练的模型成功地将较低的可能性分配给MNIST,并成功地用作分布外检测器。1介绍机器学习领域在包括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的各个领域中然而,现代机器学习系统即使对于分

阿里云服务器下载安装jq

根据提供的引用内容,没有找到与阿里云服务器下载安装jq相关的信息。不过,如果您想在阿里云服务器上安装jq,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使用wget命令下载jq二进制文件: ```shell wget https://github.com/stedolan/jq/releases/download/jq-1.6/jq-linux64 -O jq ``` 2.将下载的jq文件移动到/usr/local/bin目录下,并添加可执行权限: ```shell sudo mv jq /usr/local/bin/ sudo chmod +x /usr/local/bin/jq ``` 3.检查j

毕业论文java vue springboot mysql 4S店车辆管理系统.docx

包括摘要,背景意义,论文结构安排,开发技术介绍,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库设计,er图,数据字典,数据流图,详细设计,系统截图,测试,总结,致谢,参考文献。

"结构化语言约束下的安全强化学习框架"

使用结构化语言约束指导安全强化学习Bharat Prakash1,Nicholas Waytowich2,Ashwinkumar Ganesan1,Tim Oates1,TinooshMohsenin11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县(UMBC),2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摘要强化学习(RL)已经在解决复杂的顺序决策任务中取得了成功,当一个定义良好的奖励函数可用时。对于在现实世界中行动的代理,这些奖励函数需要非常仔细地设计,以确保代理以安全的方式行动。当这些智能体需要与人类互动并在这种环境中执行任务时,尤其如此。然而,手工制作这样的奖励函数通常需要专门的专业知识,并且很难随着任务复杂性而扩展。这导致了强化学习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即奖励稀疏性,其中稀疏或不明确的奖励函数会减慢学习过程,并导致次优策略和不安全行为。 更糟糕的是,对于RL代理必须执行的每个任务,通常需要调整或重新指定奖励函数。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