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统计子串在母串出现的次数
时间: 2024-10-25 17:18:03 浏览: 67
6-6 统计子串在母串出现的次数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字符串(称为母串)中计算特定短字符串(称为子串)出现了多少次。这个任务在计算机编程中非常常见,特别是在处理文本处理、数据挖掘或者模式匹配的时候。你可以通过多种算法来实现,如滑动窗口法、KMP算法(Knuth-Morris-Pratt 算法)、Boyer-Moore 算法等。
其中,滑动窗口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它维护一个固定大小的窗口在母串上移动,每次检查窗口内的内容是否等于子串,如果相等则计数加一,窗口向右移动一位;如果不等,则调整窗口直至找到下一个可能的位置。
下面是使用Python的一个基本示例:
```python
def count_substring(s, sub):
count = 0
start = 0
while True:
index = s.find(sub, start)
if index == -1:
break
else:
count += 1
start = index + 1
return count
# 示例
s = "abracadabra"
sub = "abra"
print(count_substring(s, sub)) # 输出:2
```
相关问题
统计子串sub在母串中出现的次数
您好,关于统计子串在母串中出现的次数,我可以回答您的问题。可以使用字符串匹配算法,例如KMP算法、BM算法、Sunday算法等,来实现统计子串在母串中出现的次数。这些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都比暴力匹配要低,可以提高匹配效率。
c语言统计子串sub在母串中出现的次数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C 语言程序,用于统计子串 `sub` 在母串 `str` 中出现的次数:
```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char str[100], sub[20];
int count = 0, i, j, flag;
printf("Enter string: ");
gets(str);
printf("Enter substring: ");
gets(sub);
for (i = 0; i <= strlen(str) - strlen(sub); i++) {
flag = 1;
for (j = 0; j < strlen(sub); j++) {
if (str[i+j] != sub[j]) {
flag = 0;
break;
}
}
if (flag == 1) {
count++;
}
}
printf("Substring '%s' appears %d times in the string.\n", sub, count);
return 0;
}
```
程序首先从用户那里获取输入字符串 `str` 和子字符串 `sub`。然后,程序使用两个嵌套的 `for` 循环,逐个比较 `str` 中的每个长度为 `strlen(sub)` 的子串和 `sub` 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则计数器 `count` 加 1。最后,程序输出子串出现的次数。注意,这个程序并没有考虑子串重叠的情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