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cluster = zeros(m, 1); for k = 1:m [~, nearest_indices] = sort(distance1(k, :)); nearest_clusters = nearest_indices(1:3); variances = var(data(k, :), 1, nearest_clusters); [~, min_variance_index] = min(variances); index_cluster(k) = nearest_clusters(min_variance_index); end
时间: 2024-04-10 18:31:24 浏览: 82
2.1图像目标边界描述.zip_4 3 2 1_ZEROS-7_图像目标边界描述
这段代码的作用是为给定的数据集中的每个样本分配一个簇索引。具体来说,它使用欧氏距离度量计算每个样本与其他样本之间的距离。然后,对于每个样本,它找到与其距离最近的三个样本,并计算这三个样本所属簇的方差。最后,它选择方差最小的簇作为该样本所属的簇,并将簇索引存储在`index_cluster`数组中。
代码实现步骤:
1. 创建一个大小为`m`的全零数组`index_cluster`,用于存储每个样本的簇索引。
2. 对于每个样本,计算其与其他样本之间的欧氏距离,并将距离结果按升序排序。
3. 从排序后的距离数组中取前三个索引,即找到与当前样本距离最近的三个样本。
4. 计算这三个样本所属簇的方差,使用`var`函数计算方差,其中参数`1`表示使用总体方差公式计算。
5. 找到方差最小值对应的索引,即找到方差最小的簇在三个簇中的索引。
6. 将方差最小簇的索引赋值给当前样本在`index_cluster`数组中的位置。
最终,`index_cluster`数组将存储每个样本所属的簇索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