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太网帧中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字段在第几个字节
时间: 2024-04-23 20:22:20 浏览: 262
在以太网帧中,并没有直接存储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的字段。因为以太网帧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只负责将数据帧从源MAC地址传输到目的MAC地址,不涉及网络层的IP地址。IP地址是在网络层的IP协议中使用的,如果要获取IP地址,需要先解析出IP数据报。在IP数据报中,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是存储在IP数据报头部中的,它们分别占用4个字节,即从第13个字节开始的4个字节是源IP地址,从第17个字节开始的4个字节是目的IP地址。因此,在以太网帧中,如果要获取IP地址,需要先解析出IP数据报头部,然后再从IP数据报头部中获取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相关问题
在arp播报中源mac地址和mac地址保持一样还是改变
在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广播中,源MAC地址通常不会改变。ARP广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网络中的其他设备知道一个IP地址对应哪个MAC地址。当一个设备需要将数据发送给某个IP地址,它会首先发送一个ARP请求广播,请求中包含它的MAC地址作为源地址,因为这个设备自己知道自己的MAC地址。
在这个过程中,目标设备看到广播后,如果它是响应的设备,就会回复一个ARP应答,其中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作为源地址,但发送者原来的MAC地址会保留在应答中,因为它已经得到了正确的回应信息。这样,源设备就知道了目标设备的MAC地址,而后续的数据传输就不再需要使用ARP广播了,直接用这个已知的MAC地址进行通信。
简单来说,ARP广播阶段的MAC地址是为了找到目标设备,而一旦找到并建立映射,源设备就会记住这个映射,后续的通信就不会再显示为广播形式,而是点对点的。因此,源MAC地址在ARP播报过程结束后通常不会改变。
请用java写一个解析tcp请求头中源ip的方法
以下是使用Java解析TCP请求头中源IP的方法:
```java
import java.net.InetAddress;
import java.net.UnknownHostException;
import java.nio.ByteBuffer;
import java.nio.ByteOrder;
public class TcpHeaderPars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SOURCE_IP_OFFSET = 12;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SOURCE_IP_LENGTH = 4;
public static String parseSourceIp(byte[] tcpHeaderData) throws UnknownHostException {
ByteBuffer buffer = ByteBuffer.wrap(tcpHeaderData);
buffer.order(ByteOrder.BIG_ENDIAN);
int sourceIpStart = buffer.getInt(SOURCE_IP_OFFSET);
byte[] sourceIpBytes = new byte[SOURCE_IP_LENGTH];
System.arraycopy(tcpHeaderData, sourceIpStart, sourceIpBytes, 0, SOURCE_IP_LENGTH);
InetAddress sourceIp = InetAddress.getByAddress(sourceIpBytes);
return sourceIp.getHostAddress();
}
}
```
使用方法:
```java
byte[] tcpHeaderData = { /* TCP请求头数据 */ };
String sourceIp = TcpHeaderParser.parseSourceIp(tcpHeaderData);
System.out.println("源IP地址:" + sourceIp);
```
请注意,这个方法只能解析TCP请求头,如果你需要解析整个TCP数据包,请参考TCP协议的RFC文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