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ction output1=DFA(DATA,win_length,order) N=length(DATA); n=floor(N/win_length); N1=n*win_length; y=zeros(N1,1); Yn=zeros(N1,1); fitcoef=zeros(n,order+1); mean1=mean(DATA(1:N1)); for i=1:N1 y(i)=sum(DATA(1:i)-mean1); end y=y'; for j=1:n fitcoef(j,:)=polyfit(1:win_length,y(((j-1)*win_length+1):j*win_length),order); end for j=1:n Yn(((j-1)*win_length+1):j*win_length)=polyval(fitcoef(j,:),1:win_length); end sum1=sum((y'-Yn).^2)/N1; sum1=sqrt(sum1); output1=sum1; 解释一下这个代码
时间: 2024-01-13 07:05:00 浏览: 69
这段代码实现了一种叫做DFA(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的数据分析方法。它的原理是先将原始数据序列进行累加求和,然后将累加序列分成若干个长度为win_length的子序列,每个子序列都拟合一条多项式曲线,最后将所有拟合曲线拼接起来得到一个新的序列Yn。最后,计算原始累加序列y与新序列Yn之间的均方根差值,作为输出结果。
具体来说,这段代码的实现步骤如下:
1.计算原始数据序列的长度N,并将其截断为win_length的整数倍,得到长度为N1的新序列y。
2.对新序列y进行累加求和,并计算其均值mean1。
3.将新序列y分成n个长度为win_length的子序列,并分别对每个子序列拟合一个order次多项式曲线,得到每个子序列的拟合系数fitcoef。
4.将每个子序列的拟合曲线拼接起来得到新序列Yn。
5.计算原始累加序列y与新序列Yn之间的均方根差值,作为输出结果output1。
相关问题
function [D,Alpha1]=DFA_main(DATA) % DATA should be a time series of length(DATA) greater than 2000,and of column vector. %A is the alpha in the paper %D is the dimension of the time series %n can be changed to your interest n=100:100:1000; N1=length(n); F_n=zeros(N1,1); for i=1:N1 F_n(i)=DFA(DATA,n(i),1); end n=n'; plot(log(n),log(F_n)); xlabel('n') ylabel('F(n)') A=polyfit(log(n(1:end)),log(F_n(1:end)),1); Alpha1=A(1); D=3-A(1); return这个代码帮我解释一下
这是一个 MATLAB 的代码,用于计算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具体来说,它使用一种称为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 (DFA) 的方法来估计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
输入参数为一个长度大于 2000 的列向量 DATA,表示要计算分形维数的时间序列。代码中定义了一个变量 n,表示在 DFA 计算中用于拟合的区间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代码中默认将 n 设置为 100 到 1000 之间的整数,共计算 10 个点。
在代码中,对于每个 n,都调用了 DFA 函数进行计算,并将结果存储在 F_n 数组中。最后,将 log(n) 和 log(F_n) 分别作为 x 轴和 y 轴,绘制出一条曲线,用于观察 F(n) 和 n 的关系。代码还使用 polyfit 函数对曲线进行拟合,得到拟合直线的斜率 A(1),该斜率即为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 Alpha1。最后,DFA_main 函数返回分形维数 Alpha1 和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 D(D=3-Alpha1)。
function [D,Alpha1]=DFA_main(As) % DATA should be a time series of length(DATA) greater than 2000,and of column vector. %A is the alpha in the paper %D is the dimension of the time series %n can be changed to your interest n=100:100:1000; N1=length(n); F_n=zeros(N1,1); for i=1:N1 F_n(i)=DFA(As,n(i),1); end n=n'; plot(log(n),log(F_n)); xlabel('n') ylabel('F(n)') A=polyfit(log(n(1:end)),log(F_n(1:end)),1); Alpha1=A(1); D=3-A(1); return代码解释并指出需要根据不同数据进行相应更改的地方
这是一个使用DFA算法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的主函数。DFA算法是一种用于分析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方法,可以得到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
需要注意的是,输入的时间序列As应该是一个长度大于2000的向量。此外,可以根据具体数据进行相应更改的地方包括:n的取值范围、polyfit函数中的参数1(拟合直线的次数)等。
该函数的具体作用是,首先通过DFA函数计算出不同尺度下的F(n),然后通过polyfit函数拟合出F(n)的对数与n的对数之间的线性关系,得到斜率A(即alpha),最后计算出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D(即3-alpha)。
最终返回的是分形维数D和alpha值Alpha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