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 setup.s文件功能
时间: 2024-05-18 16:16:03 浏览: 257
`setup.s` 文件是 Linux 内核启动过程中的第二个阶段,主要功能是为内核加载过程创建一个适当的环境。具体而言,`setup.s` 文件的功能包括:
1. 初始化段描述符和全局描述符表(GDT),并设置内核堆栈。
2. 识别并初始化可用的内存,并建立页表映射。
3. 读取启动参数并将其传递给内核。
4. 初始化中断和异常处理程序。
5. 进行硬件检测和初始化,并设置 IO 端口和中断向量。
6. 进行内核模块的加载和初始化。
7. 将控制权转移到内核入口点。
需要注意的是,`setup.s` 文件的功能与具体的操作系统版本有关,不同版本的内核可能会有不同的实现细节和功能。此外,`setup.s` 文件是由汇编语言编写的,对于不熟悉汇编语言的开发者来说可能会比较困难。因此,如果你想深入了解 `setup.s` 文件的功能和实现细节,建议先学习一些汇编语言的基础知识。
相关问题
Linux系统 setup.s文件如何初始化 全局描述符表GDT 请给出源码并注释
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全局描述符表(Global Descriptor Table,GDT)是什么。GDT是在操作系统启动时由CPU初始化的一个数据结构,用于管理内存段的访问权限。操作系统可以通过修改GDT来控制内存的访问权限和保护。
在Linux系统中,GDT的初始化是在setup.s文件中完成的。下面是setup.s文件中初始化GDT的代码和注释:
```
/*
* 初始化GDT
*/
init_gdt:
lgdt gdtr /* 加载GDT寄存器 */
/* GDT表项0:空描述符 */
gdt_null:
.word 0, 0
.byte 0, 0, 0, 0
/* GDT表项1:内核代码段描述符 */
gdt_code:
.word 0xffff, 0 /* 段界限 */
.byte 0, 0, 0x9a, 0xcf /* 基地址为0,代码段可读可执行,DPL为0,系统段,粒度为4KB */
/* GDT表项2:内核数据段描述符 */
gdt_data:
.word 0xffff, 0 /* 段界限 */
.byte 0, 0, 0x92, 0xcf /* 基地址为0,数据段可读可写,DPL为0,系统段,粒度为4KB */
/* GDT表项3:用户代码段描述符 */
gdt_user_code:
.word 0xffff, 0 /* 段界限 */
.byte 0, 0, 0x9a, 0xcf /* 基地址为0,代码段可读可执行,DPL为3,用户段,粒度为4KB */
/* GDT表项4:用户数据段描述符 */
gdt_user_data:
.word 0xffff, 0 /* 段界限 */
.byte 0, 0, 0x92, 0xcf /* 基地址为0,数据段可读可写,DPL为3,用户段,粒度为4KB */
/* GDT表项5:TSS描述符 */
gdt_tss:
.word 0x67, 0 /* 段界限 */
.byte 0, 0, 0x89, 0x40 /* 基地址为tss_entry,DPL为0,系统段,粒度为1B */
.word 0 /* tss_entry的低16位 */
.byte 0 /* tss_entry的第24位 */
.byte 0x00 /* tss_entry的第32位 */
.word 0 /* tss_entry的高16位 */
/* GDT表项6:LDT描述符 */
gdt_ldt:
.word 0, 0 /* 段界限 */
.byte 0, 0, 0x82, 0x40 /* 基地址为ldt,DPL为0,系统段,粒度为1B */
/* GDT表项7:TSS段 */
gdt_tss_entry:
.word 0, 0 /* 填充 */
.word 0x10, 0 /* ss0 */
.byte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填充 */
/* GDT表项8:LDT段 */
gdt_ldt_entry:
.word 0, 0 /* 填充 */
.byte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填充 */
/* GDT表项9:TSS段 */
gdt_tss2_entry:
.word 0, 0 /* 填充 */
.word 0x10, 0 /* ss0 */
.byte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填充 */
/* GDT表项10:LDT段 */
gdt_ldt2_entry:
.word 0, 0 /* 填充 */
.byte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填充 */
/* GDT表项11:TSS段 */
gdt_tss3_entry:
.word 0, 0 /* 填充 */
.word 0x10, 0 /* ss0 */
.byte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填充 */
/* GDT表项12:LDT段 */
gdt_ldt3_entry:
.word 0, 0 /* 填充 */
.byte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填充 */
.fill 16 * 8 - (. - init_gdt) /* 填充到16字节 */
/* GDT表 */
gdt:
.word 16 * 8 - 1 /* GDT表长度 */
.long gdt /* GDT表地址 */
/* GDT寄存器 */
gdtr:
.word 16 * 8 - 1 /* GDT表长度 */
.long gdt /* GDT表地址 */
```
上述代码中,首先使用`lgdt`指令将GDT表的长度和地址加载到GDT寄存器中。然后,定义了一些GDT表项,包括空描述符、内核代码段描述符、内核数据段描述符、用户代码段描述符、用户数据段描述符、TSS描述符和LDT描述符。其中,每个GDT表项包括段界限、基地址、段属性等信息。
最后,定义了一个GDT表数组`gdt`,将GDT表长度和地址存储在`gdtr`寄存器中,完成了GDT的初始化。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代码只是一个简化的示例,实际的GDT表项可能更加复杂,具体的实现方式也可能因操作系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