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oding='utf-8-sig'的作用
时间: 2024-01-27 20:04:28 浏览: 464
在文本文件中,可能会包含一些不可见的字符,例如BOM(Byte Order Mark)。BOM是在Unicode编码中用于标识编码方式的特殊字符。当使用UTF-8编码时,BOM通常被用于标识字节序。但是,有些软件不支持BOM,因此会将其解释为可见字符,导致文件读取错误。
在Python中,使用encoding='utf-8-sig'参数可以在读取文件时自动忽略BOM,确保读取的内容正确无误。同时,使用该参数也可以在写入文件时自动加上BOM,以便其他软件正确解释文件的编码方式。
相关问题
encoding = "utf-8-sig"
"utf-8-sig" 是一种编码格式,它是在 UTF-8 编码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 BOM(Byte Order Mark)头,用于标识文件的编码格式。BOM 是一个特殊的字节序列,它用于标识文本文件的编码类型和字节序,以便读取文件时能够正确地解析文件内容。在 Python 中,使用 "utf-8-sig" 编码格式可以保证文件在读取和写入时能够正确地处理 BOM 头。
通过ReadFile(src, encoding="UTF-8-SIG")和WriteFile(dst, contents, encoding="UTF-8")解码utf-8-sig编码的txt文件并编码成utf-8的txt文件,读取过程中通过utf-8-sig解码的内容出现�,生成的utf-8文件也有�,这是什么原因?应该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可能是由于编码格式不一致导致的。在读取文件时,使用了UTF-8-SIG解码编码格式为UTF-8带有BOM的文件,在写入文件时,使用UTF-8进行编码。这个过程可能会导致一些字符无法正常转换,从而出现�符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写入文件时,使用UTF-8-SIG进行编码,这样可以保留BOM头信息,从而避免出现�符号。具体实现可以使用以下代码:
```
with open(src, 'r', encoding='utf-8-sig') as f:
contents = f.read()
with open(dst, 'w', encoding='utf-8-sig') as f:
f.write(contents)
```
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符号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