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_iec_14496-10-avc-2012.pdf
时间: 2023-09-01 15:05:11 浏览: 31
ISO/IEC 14496-10-AVC-2012.pdf是一份关于视频编码的标准文档,也被称为H.264或AVC(Advanced Video Coding)标准。该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共同制定,并于2012年修订。该标准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的视频压缩方法,以实现视频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AVC标准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视频编码技术,能够在不损失太多画质的情况下对视频进行压缩。相比于之前的视频编码标准,AVC标准在相同视频质量下,可以更好地压缩视频数据,减少传输和存储所需的带宽和空间。
该标准定义了一系列视频编码参数和算法,包括帧内预测、帧间预测、运动估计、变换编码和熵编码等。通过这些技术,AVC标准能够更好地处理视频中的运动信息和空间冗余,并以更高的压缩率来编码视频。
AVC标准的应用非常广泛。它被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视、视频会议、流媒体、互联网视频以及移动视频等领域。其优点包括较高的编码效率、较低的存储和传输成本以及广泛的设备兼容性。许多常见的视频格式,如MP4、AVI和MKV等,都采用了AVC标准作为其视频编码方式。
总之,ISO/IEC 14496-10-AVC-2012.pdf是关于视频编码的标准文档,它定义了AVC标准,该标准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视频压缩技术,以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视频传输和存储方法。它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享受高质量的数字视频内容。
相关问题
ic卡标准-iso_iec 7816-3-2006
ISO/IEC 7816-3-2006是关于IC卡的标准。该标准主要规定了IC卡的电信号、传输协议和应用级别命令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ISO/IEC 7816-3-2006标准将IC卡的电信号分为A类、B类和C类。A类是传统的异步串行传输模式,B类是半双工的串行传输模式,C类是全双工的串行传输模式。这些电信号标准化后,在不同的IC卡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互操作性,确保了设备和卡之间的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标准还规定了IC卡与外设终端的物理接口、电气特性、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速率等方面的要求。其中包括联系式接口和非接触式接口两种接口类型。联系式接口是通过金属接触点进行通信,而非接触式接口是通过无线射频进行通信。标准中还详细规定了这两种接口的传输协议、速率和连接方式等。
此外,标准还对IC卡的应用级别命令进行了规范。它规定了IC卡与外部终端之间进行命令和响应通信时所使用的协议、数据格式和错误处理等细节。通过遵循这些规范,不同厂商生产的IC卡和终端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互操作性,确保了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
总体而言,ISO/IEC 7816-3-2006标准对IC卡的电信号、传输协议和应用级别命令进行了详细规范,保证了IC卡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通信的稳定性。这对于保障IC卡及相关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bs iso/iec 14496-10:2003
BS ISO/IEC 14496-10:2003是一项国际标准,也被称为H.264或AVC(Advanced Video Coding)标准。该标准是一种用于数字视频压缩的技术,采用高效的视频编码算法,可以将视频压缩到较小的文件大小,同时保持较好的视觉质量。
BS ISO/IEC 14496-10:2003标准提供了一套编码规范,允许广泛的视频应用使用这种高效的压缩格式。通过该标准,用户可以将高清视频、电视广播、互联网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内容进行高质量的编码和传输。
该标准的优势包括:
1. 高压缩效率:BS ISO/IEC 14496-10:2003采用了先进的编码技术,相较于之前的标准,可以将视频压缩得更小,从而节省带宽和存储空间。
2. 高质量视频:尽管采用了高度压缩,但该标准仍可以提供出色的视觉质量。观看者可以获得清晰、细节丰富的图像。
3. 兼容性强:BS ISO/IEC 14496-10:2003标准已经被广泛接受并实施,几乎所有的数字视频播放器和设备都支持该格式,这增强了不同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
4. 低延迟:该标准在视频编码和传输方面都具有较低的延迟,适用于实时应用,如视频会议和远程监控。
总之,BS ISO/IEC 14496-10:2003标准在数字视频压缩和传输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高压缩效率和优质的视觉体验,同时又保持了兼容性和低延迟的特性,使其成为广泛应用于电视、互联网和其他多媒体应用的标准。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