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设计模式有哪些,对应的案例是什么
时间: 2024-04-27 10:24:35 浏览: 104
常用的设计模式 带实例
常用的设计模式及对应案例如下:
1. 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例如:系统中的日志类。
2. 工厂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类。例如:创建不同类型的汽车,每种汽车都有不同的工厂方法。
3. 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例如:创建不同种类的电子产品,每种电子产品都有不同的工厂方法。
4. 建造者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例如:创建不同类型的电脑,每台电脑都有不同的组装过程。
5. 原型模式: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例如:创建多个相似的图形对象,可以使用原型模式。
6.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一个接口。例如:将不同格式的音频文件转换成 mp3 格式。
7. 桥接模式: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例如:不同型号的手机和不同品牌的手机壳可以使用桥接模式。
8. 装饰器模式: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同时不改变其结构。例如:不同种类的饮品可以添加不同的调料。
9. 组合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整体/部分”层次关系,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例如:公司的组织结构可以使用组合模式。
10. 外观模式: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例如: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可以使用外观模式。
11. 享元模式: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例如:不同的文本编辑器可以共享同一个字体对象。
12. 代理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例如:代理模式可以用于网络代理、远程代理等。
13. 观察者模式: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每当一个对象状态发生改变时,其相关依赖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例如:观察者模式可以用于实现事件机制。
14. 迭代器模式: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例如:Java 中的 Iterator 接口。
15. 模板方法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例如:不同类型的排序算法可以使用模板方法模式。
16. 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算法,将每个算法都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之间可以互换。例如:不同类型的排序算法可以使用策略模式。
17. 职责链模式: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例如:不同级别的管理者可以使用职责链模式实现审批流程。
18. 命令模式: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从而使得可以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例如:遥控器的每个按钮可以使用命令模式实现。
19. 备忘录模式:在不破坏封装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例如:文本编辑器可以使用备忘录模式实现撤销和恢复操作。
20. 状态模式: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其行为。例如:不同状态的订单可以使用状态模式实现不同的处理逻辑。
21. 访问者模式: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它使得可以在不改变各元素的类的前提下定义作用于这些元素的新操作。例如:不同类型的图形可以使用访问者模式实现不同的操作。
22. 解释器模式:给定一个语言,定义它的文法的一种表示,并定义一个解释器,该解释器使用该表示来解释语言中的句子。例如:正则表达式可以使用解释器模式实现。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