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E:\code-study\coda\cross_nostopline.py", line 18, in <module> piont = list(Point(coords_list)) File "C:\Users\GW00321286\.conda\envs\python_39\lib\site-packages\shapely\geometry\point.py", line 73, in __new__ raise ValueError( ValueError: Point() takes only scalar or 1-size vector arguments

时间: 2023-08-28 08:07:30 浏览: 214

这个错误的意思是Point()函数只接受标量或者长度为1的向量作为参数,但是你传递给它的参数coords_list不符合这个要求。可能的原因是coords_list不是一个标量或者长度为1的向量。

你需要检查一下你传递给Point()函数的参数coords_list的类型和形状是否正确。如果coords_list是一个列表,那么你需要确保它的长度为1,或者是一个包含两个标量的列表。如果coords_list是一个NumPy数组,那么你需要确保它的形状为(1, 2)。

另外,你也可以考虑使用Point()函数的另一个构造函数Point(x, y),它接受两个标量作为参数,分别表示点的x和y坐标。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构造函数来创建点对象。

相关问题

C:\Users\GW00321286\.conda\envs\python_39\python.exe E:\code-study\coda\cross_nostopline.py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E:\code-study\coda\cross_nostopline.py", line 37, in <module> nearest_point = find_nearest_point(gdf,point) File "E:\code-study\coda\cross_nostopline.py", line 25, in find_nearest_point buffer = point.buffer(3.5) File "C:\Users\GW00321286\.conda\envs\python_39\lib\site-packages\pandas\core\generic.py", line 5902, in __getattr__ return object.__getattribute__(self, name) AttributeError: 'Series'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buffer'

这看起来像是一个 Python 的错误信息。根据错误信息,似乎是在执行 cross_nostopline.py 这个文件时出现了问题。具体来说,代码中的第 25 行调用了一个名为 buffer 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似乎不适用于 Series 对象。可能需要检查一下代码,看看是否正确地处理了 Series 对象和其他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E:\code-study\coda\cross_nostopline.py", line 59, in <module> gpd.GeoSeries(polygon).to_crs(gdf.crs).to_file("E:\code-study\class-test\cross_test.geojson",driver="GeoJSON") File "C:\Users\GW00321286\.conda\envs\python_39\lib\site-packages\geopandas\geoseries.py", line 1124, in to_crs self.values.to_crs(crs=crs, epsg=epsg), index=self.index, name=self.name File "C:\Users\GW00321286\.conda\envs\python_39\lib\site-packages\geopandas\array.py", line 762, in to_crs raise ValueError( ValueError: Cannot transform naive geometries. Please set a crs on the object first.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这个错误是在运行 Python 脚本时出现的。错误提示表明无法转换“naive geometries”,需要首先在对象上设置一个 crs。这可能是因为 GeoPandas 对象缺少坐标参考系统(CRS)信息。您可以检查一下 GeoPandas 对象的 CRS 是否正确设置,并尝试通过调用 set_crs 方法来设置 CRS。如果您需要将对象转换为其他 CRS,则可以尝试调用 to_crs 方法。例如,您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设置 CRS:

import geopandas as gpd

# 读取数据
gdf = gpd.read_file("path/to/your/data.shp")

# 设置 CRS
gdf = gdf.set_crs("EPSG:4326")

# 转换为其他 CRS
gdf = gdf.to_crs("EPSG:3857")

这里的 "EPSG:4326" 和 "EPSG:3857" 分别是 WGS84 和 Web Mercator 投影的 EPSG 代码。您可以将这些代码替换为您需要使用的其他 CRS。

向AI提问 loading 发送消息图标

相关推荐

file = gpd.read_file(r"E:\code-study\class-test\test.geojson") #获取每条线段的端点坐标 for index,row in file.iterrows(): if row["geometry"].geom_type == "MultiLineString": for line in row["geometry"].geoms: start = line.coords[0] end = line.coords[-1] print("Line start:", start) print("Line end", end),Line start: (345888.8377459495, 3449498.849251645) Line end (345629.97464499675, 3449407.506965276) Line start: (345280.09157031064, 3449030.0337291397) Line end (345272.49128222495, 3449049.808989464) Line start: (345272.49128222495, 3449049.808989464) Line end (345207.97659461905, 3449222.778335579) Line start: (346000.16949852963, 3449534.6728273346) Line end (345945.905299675, 3449515.56654852) Line start: (345912.594155262, 3449503.8347858437) Line end (345630.9943146321, 3449404.431732289) Line start: (346072.48027534503, 3450395.8932189597) Line end (346108.97338958416, 3450251.398985895) Line start: (346118.59858503146, 3450213.518651368) Line end (346259.0512482276, 3449646.0243423935) Line start: (346273.0178897714, 3449593.106077165) Line end (346335.5867677608, 3449370.609103672) Line start: (346265.8854519349, 3449647.9424282) Line end (346122.1064710339, 3450214.6475669923) Line start: (346112.2891860679, 3450252.2834272203) Line end (346075.36625823507, 3450396.1075029722) Line start: (345411.5247303593, 3450021.971671897) Line end (345556.4158206382, 3450076.3672987036) Line start: (345517.817400123, 3450059.154634558) Line end (345770.503485893, 3450140.345187006) Line start: (345804.2092067172, 3450150.3849952365) Line end (345874.2574445517, 3450167.3248460926) Line start: (345924.80312931805, 3450186.197005902) Line end (346102.13061896793, 3450230.692243254) Line start: (345766.5523878782, 3450156.3483928964) Line end (345409.48140833457, 3450028.96165739) Line start: (346069.2903592914, 3450395.792547785) Line end (346105.8483254915, 3450250.5602219505) Line start: (346115.2730931371, 3450212.4484372856) Line end (346255.98977489606, 3449645.165328472) Line start: (346269.80789709534, 3449591.9630052154) Line end (346332.0645057148, 3449369.94193096)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E:\code-study\coda\cross_nostopline.py", line 10, in <module> if row["geometry"].geom_type == "MultiLineString": AttributeError: 'NoneType'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geom_type'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E:\code-study\coda\cross_nostopline.py", line 72, in <module> dense_gdf.loc["geometry"] = dense_gdf.loc[geometry].buffer(buffer_size) File "C:\Users\GW00321286\.conda\envs\python_39\lib\site-packages\pandas\core\indexing.py", line 1073, in __getitem__ return self._getitem_axis(maybe_callable, axis=axis) File "C:\Users\GW00321286\.conda\envs\python_39\lib\site-packages\pandas\core\indexing.py", line 1301, in _getitem_axis return self._getitem_iterable(key, axis=axis) File "C:\Users\GW00321286\.conda\envs\python_39\lib\site-packages\pandas\core\indexing.py", line 1239, in _getitem_iterable keyarr, indexer = self._get_listlike_indexer(key, axis) File "C:\Users\GW00321286\.conda\envs\python_39\lib\site-packages\pandas\core\indexing.py", line 1432, in _get_listlike_indexer keyarr, indexer = ax._get_indexer_strict(key, axis_name) File "C:\Users\GW00321286\.conda\envs\python_39\lib\site-packages\pandas\core\indexes\base.py", line 6070, in _get_indexer_strict self._raise_if_missing(keyarr, indexer, axis_name) File "C:\Users\GW00321286\.conda\envs\python_39\lib\site-packages\pandas\core\indexes\base.py", line 6130, in _raise_if_missing raise KeyError(f"None of [{key}] are in the [{axis_name}]") KeyError: "None of [Index([POINT (345888.8377459495 3449498.849251645),\n POINT (345629.9746449967 3449407.506965276),\n POINT (345280.0915703106 3449030.03372914),\n POINT (345272.4912822249 3449049.808989464),\n POINT (345272.4912822249 3449049.808989464),\n POINT (345207.976594619 3449222.778335579),\n POINT (346000.1694985296 3449534.672827335),\n POINT (345945.905299675 3449515.56654852),\n POINT (345912.594155262 3449503.834785844),\n POINT (345630.9943146321 3449404.431732289),\n ...\n POINT (345277.9022990875 3449028.592923693),\n POINT (345204.7713578056 3449221.296469824),\n POINT (346339.6048540358 3449370.035821553),\n POINT (346279.8118892043 3449595.525410736),\n POINT (345380.252806792 3449988.001190433),\n POINT (345401.3998641131 3449929.891882143),\n POINT (346343.3549850415 3449369.732726835),\n POINT (346283.1624534061 3449596.718543904),\n POINT (345393.3268300895 3449992.281861236),\n POINT (345414.9814342285 3449932.569705966)],\n dtype='object', length=186)] are in the [index]"

最新推荐

recommend-type

Mac下anaconda中Spyder打开报错Traceback(most recent call last)…问题

在Mac环境下,使用Anaconda遇到一个问题,即尝试打开Spyder集成开发环境时,出现了"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的错误。这个问题可能是由于多个因素引起的,包括软件冲突、依赖包缺失或版本不兼容等。以下是...
recommend-type

LDPC性能仿真与优化:参数调优、误比特率分析及译码方案对比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探讨了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性能仿真的各个方面,包括关键参数的选择与调优、误比特率(BER)曲线的生成方法及其意义、以及不同译码方案的比较。文中通过具体的MATLAB和Python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进行LDPC码的设计与仿真,强调了码长、码率、列重等参数对性能的影响,并深入讨论了和积算法(Sum-Product)、最小和算法(Min-Sum)及其改进版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此外,还介绍了软判决量化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并提供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技巧。 适合人群:从事通信工程、信道编码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LDPC码有浓厚兴趣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研究人员理解和掌握LDPC码的关键参数设置及其对性能的影响;②为开发人员提供实用的代码示例和优化建议,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项目中;③通过对不同译码方案的比较,指导选择最适合特定应用场景的算法。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涵盖了理论分析,还包括大量实践经验分享,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同时提醒读者关注实际应用中的非理想因素,如信道噪声等,以确保仿真结果更加贴近现实情况。
recommend-type

Matlab智能算法实践案例集

根据给定文件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知识点: 1. 智能算法概述: 智能算法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一系列算法。它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表现出学习、适应、优化和自动化的特点。智能算法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机器学习、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2. MATLAB简介: MATLAB是一种高性能的数学计算和可视化软件,广泛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和通信等领域。它提供的强大的工具箱支持,使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算法开发、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作。 3. MATLAB在智能算法中的应用: 由于MATLAB拥有直观、易用的编程环境和丰富的工具箱,因此它成为了研究和实现智能算法的热门平台。MATLAB中的工具箱,如Fuzzy Logic Toolbox、Neural Network Toolbox、Genetic Algorithm and Direct Search Toolbox等,为智能算法的实现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4. 智能算法案例研究: 智能算法案例通常是指在某些特定问题领域中应用智能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这些案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理解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 MATLAB源码的重要性: 在智能算法的学习和研究中,源码是理解算法细节和实现机制的重要途径。阅读和分析源码可以加深对算法工作原理的理解,并可能激发对算法进行改进和创新的想法。 6. 标题“智能算法30个案例”和描述“matlab智能算法30个案例的整本书的源码”暗示了本书可能是一本关于MATLAB环境下智能算法应用的教程或者案例集。它可能按章节组织了30个不同的算法案例,并提供了相应的MATLAB源码。 7. 给定的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chapter28、chapter17、chapter05、chapter27、chapter12、chapter15、chapter01、chapter18、chapter21、chapter06)表示这本书被分成了多个章节,每个文件可能包含了对应章节的源码实现。通过这些文件名称,我们可以推测出书中的案例分布情况,例如: - chapter28和chapter27可能探讨了比较接近的主题或问题域,可能是高级智能算法的应用或者是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 chapter01作为第一章,可能是对MATLAB环境或智能算法基础知识的介绍,为后续更复杂的案例学习打基础。 - chapter05、chapter12、chapter15、chapter17、chapter18、chapter21等可能涉及了中间难度级别的智能算法案例,它们可能是对于特定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 8. 标签“matlab算法”进一步强调了本书专注于MATLAB平台上的算法实现,而不仅仅是理论介绍。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直接在MATLAB环境中实现算法的实际操作经验。 9. 此类书籍对于学生、工程师或者研究人员在研究和应用智能算法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通过学习这些案例,他们不仅能够学习算法的应用,还能够提高自己使用MATLAB进行算法开发的能力。 综上所述,这本书的知识点涉及智能算法的基础和应用,MATLAB工具箱的使用,以及通过实际案例学习算法实现的细节。其内容覆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各个方面,非常适合智能算法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使用。
recommend-type

【精准测试】:确保分层数据流图准确性的完整测试方法

# 摘要 分层数据流图(DFD)作为软件工程中描述系统功能和数据流动的重要工具,其测试方法论的完善是确保系统稳定性的关键。本文系统性地介绍了分层DFD的基础知识、测试策略与实践、自动化与优化方法,以及实际案例分析。文章详细阐述了测试的理论基础,包括定义、目的、分类和方法,并深入探讨了静态与动态测试方法以及测试用
recommend-type

洛谷B2084python

<think>嗯,用户需要找到洛谷平台上编号B2084的Python解题思路和代码实现。首先,我得确认这个题目的具体内容,因为用户没有提供题目描述。不过根据现有的引用信息,比如引用[4]提到了B2064斐波那契数列的题解,可能B2084属于类似的算法题,但具体题目未知。 首先,我需要查找洛谷B2084的题目内容。假设用户无法直接访问题目,可能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比如,根据编号推断,B开头的题目通常是《深入浅出》系列的练习题,可能涉及基础算法或数学问题。 由于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有B2064是关于斐波那契数列的递归实现,B2084可能也是一个递归或递推问题,比如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变种,或者
recommend-type

Laravel8Test: 探索Laravel框架的深度与资源

Laravel是一个流行的PHP Web应用程序框架,它深受开发者喜爱的原因在于其优雅的语法和对开发效率的优化。Laravel框架的设计哲学是使开发过程既愉快又富有创造性,为此它内置了许多功能来简化和加速Web应用程序的开发。 1. 后端的多种数据库支持:Laravel支持多种数据库后端,开发者可以在开发过程中选择MySQL、PostgreSQL、SQLite、SQL Server等数据库系统,这让应用程序的数据持久化更加灵活,便于适应不同的项目需求。 2. 富有表现力和直观的代码:Laravel使用MVC(模型-视图-控制器)架构模式,并提供一套直观的API来帮助开发人员构建复杂的应用程序。它的代码库旨在使应用程序的逻辑更加清晰,并允许开发者专注于业务需求而不是底层的重复性代码。 3. 数据库不可知性:Laravel的Eloquent ORM(对象关系映射)使得数据库操作更加直观和简洁,它允许开发者使用PHP代码代替传统的SQL语句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这提高了代码的可移植性和维护性,因为数据库细节对应用程序逻辑是隐藏的。 4. 易于访问和功能强大的工具集:Laravel提供了大量内置功能,比如认证、路由、会话和缓存处理,这些都大大减少了开发工作量并提高了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安全性。 5. 学习资源:Laravel拥有庞大的学习资源库,包括官方文档和社区提供的教程。Laracasts是一个专门的平台,提供了超过1500个视频教程,这些教程涵盖了Laravel框架的各个方面,以及现代PHP开发、单元测试和JavaScript。这些资源对于初学者和有经验的开发者都极其宝贵,有助于他们快速掌握框架并提高技能。 尽管在描述中未提及具体的标签,但基于标题和描述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推测这个文件是关于Laravel8的介绍、学习资源和社区赞助商的信息。由于标题中存在一些不连贯的文本(如“Laravel8Test:拉蒂汉·拉拉维尔7”),可能暗示文件名与实际内容之间存在不一致或者是一个特定版本的介绍。 从文件名称列表“Laravel8Test-master”来看,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关于Laravel 8测试的项目或教程的主目录,测试是一个软件开发的关键组成部分,确保代码的质量和功能的正确性。 结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Laravel框架的主要特点,它的学习途径以及社区对它的支持。Laravel不断更新,Laravel 8作为最新版本,引入了各种新特性,包括改进的路由缓存、更好的队列工作流程以及与Laravel Sanctum(用于SPA应用的轻量级认证系统)的整合。因此,对于学习和使用Laravel的开发者来说,了解这些更新和对应的测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recommend-type

【版本控制】:分层数据流图的高效维护与变更管理

# 摘要 本文系统地探讨了版本控制和分层数据流图设计的重要性和应用实践。第一章强调版本控制的基础知识和其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关键作用。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分层数据流图的设计原理,包括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表示技巧,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图解高效地管理和沟通软件设计。第三章探讨了版本控制系统的选择与配置,比较了不同类型系统的特点,并提供了配置主流系统的实际案例。第四章重点讨论分层数据流图的变更管理流程,阐述
recommend-type

光猫有网 插上网线 电脑用不了网

<think>嗯,用户之前问过DNS服务器的问题,现在又遇到了光猫有网但插上网线电脑无法上网的情况。我需要先理清可能的原因。首先,光猫有网,说明网络服务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可能出在电脑或连接上。 用户之前的问题是关于DNS的,但这次可能不是DNS的问题。因为如果是DNS问题,用户应该能访问IP地址,但可能无法解析域名。但用户现在的情况是插上网线后完全无法上网,可能涉及到物理连接、网络配置或者光猫设置。 首先,我应该检查物理连接。网线是否插好,接口是否有松动。有时候网线损坏也会导致这个问题,可以建议用户更换网线试试。另外,光猫的LAN口是否正常工作?可能需要尝试不同的端口。 接下来是电脑的网
recommend-type

实现echart地图下钻功能:省份到地级市的交互体验

根据您提供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IT知识点: ### 地图下钻功能 地图下钻是一种交互式的数据可视化技术,它允许用户通过逐级深入点击地图上的区域,来查看更详细的数据。在给定的文件标题“地图下钻.rar”中,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压缩包文件集成了地图下钻功能,并可能使用了echart作为其数据可视化库。描述中提到,该功能支持点击省份后地图下钻到对应省份的详细视图,继续点击地级市则会切换到对应的地级市地图视图。此外,当用户需要返回上级视图时,可以使用右键操作。 ### Echart 库应用 Echart 是百度开源的一个数据可视化库,它基于 JavaScript,提供了丰富的图表类型和灵活的配置项,以及能够快速和优雅地渲染图表的能力。在标题中提到的“echart geo”表明该地图下钻功能很可能是用echart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组件来实现的。Echart的geo组件可以用来绘制地理信息相关的图表,比如地图。 ### 地图数据的组织和使用 描述中提到了地级市json文件,这意味着该下钻功能的实现依赖于以JSON格式存储的地级市数据。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易于人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使用JSON格式来存储行政区划数据是一种常见做法,因为它方便数据的存储和传输。 ### 交互式地图的用户交互 描述中还提到了用户与地图之间的基本交互方式,包括点击来下钻到更详细的地图层级,以及使用右键来返回上一级地图视图。这种交互方式的设计与实现,需要对前端开发技术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JavaScript以及可能的HTML5和CSS3技术。Echart本身提供了丰富的API来处理用户的点击事件,这使得开发者可以自定义地图的交互逻辑。 ### 地图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通过使用echart的地理信息系统组件,开发者可以将省市级别的行政区划数据转换成可视化图形,以直观的方式展示区域数据。地图下钻功能使得这种展示具备了多级的细节层级,从而用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获取不同尺度的数据信息。 ### 实现步骤概述 尽管没有给出具体代码,但可以推测实现地图下钻功能需要以下步骤: 1. 准备省级和地级市的行政区划数据,通常为JSON格式。 2. 在前端页面上引入echart及其geo组件。 3. 使用Echart API加载地图数据,并设置地图的初始视图。 4. 为地图上的各个省份绑定点击事件,实现下钻到地级市的逻辑。 5. 在地级市地图上同样绑定点击事件,实现更进一步的下钻。 6. 实现右键返回上级地图视图的功能。 7. 对用户的交互进行优化,比如动画效果、加载提示等,提升用户体验。 ### 可能涉及的技术 - JavaScript:处理数据和用户交互逻辑 - Echart: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 HTML/CSS:构建和美化前端页面 - JSON:存储和传输行政区划数据 ### 实际应用场景 地图下钻功能在多个领域具有实际应用,如: - 商业分析:查看特定地区的销售数据或用户分布 - 市场研究:分析不同地区的市场情况 - 城市规划:展示不同层级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分布 - 政策分析:各级政府政策的地区性展示与对比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地图下钻功能不仅涉及前端开发的技术实现,更包含了丰富的数据处理与展示技巧。它能够提供直观、动态的地理信息系统交互体验,对于数据可视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recommend-type

【敏捷适配】:在敏捷开发中维持分层数据流图的有效性

# 摘要 敏捷开发与分层数据流图(DFD)的融合是当前软件工程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概述了敏捷适配与DFD的基本概念,然后探讨了敏捷开发的核心原则与DFD的理论模型,以及在敏捷环境中DFD的适应性。本文接着分析了维护DFD的实践策略,包括工具和方法的使用、与敏捷迭代过程的结合,以及跨团队协作的机制。通过案例研究,本文提供了DFD
手机看
程序员都在用的中文IT技术交流社区

程序员都在用的中文IT技术交流社区

专业的中文 IT 技术社区,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

专业的中文 IT 技术社区,与千万技术人共成长

关注【CSDN】视频号,行业资讯、技术分享精彩不断,直播好礼送不停!

关注【CSDN】视频号,行业资讯、技术分享精彩不断,直播好礼送不停!

客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