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foo = 1; function bar() { console.log(foo); if (!foo) { var foo = 10; } console.log(foo); } bar();
时间: 2024-09-11 07:19:09 浏览: 38
在JavaScript中,`var` 关键字声明的变量具有函数作用域,而不是块级作用域。这意味着使用 `var` 声明的变量在整个函数内都是可见的,甚至在声明它们之前也是如此。这种现象有时被称为“变量提升”(hoisting)。
根据这个规则,上面的代码可以理解为:
```javascript
function bar() {
var foo; // 这是变量声明被提升到函数作用域的顶部
console.log(foo); // 在声明前打印,此时 foo 是 undefined
if (!foo) {
foo = 10; // 这里是对 foo 的赋值操作,不是声明
}
console.log(foo); // 打印 10
}
var foo = 1; // 这个变量声明也被提升到了其所在作用域(在这个例子中是全局作用域)的顶部
bar(); // 调用函数
```
当执行到 `console.log(foo);` 时,第一次打印的 `foo` 是 `undefined`,因为在那个位置 `foo` 已经被声明了,但还没有被赋值。当 `if` 语句的条件检查为 `!foo` 时,因为 `foo` 是 `undefined`,条件为真,所以执行 `if` 语句块内的赋值操作 `foo = 10`。之后再次打印 `foo`,此时的值是 10。
相关问题
var foo = function () { console.log("foo1") } foo() var foo = function () { console.log("foo2") } foo()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foo1") } foo()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foo2") } foo()
这段代码的输出结果是:
```
foo1
foo2
foo1
foo2
```
首先,第一个 `foo()` 调用会输出 `"foo1"`,因为在第一次函数声明前,`foo` 变量被赋值为第一个函数表达式。接着,第二个 `foo()` 调用会输出 `"foo2"`,因为此时 `foo` 变量被重新赋值为第二个函数表达式。
在第三个和第四个函数声明中,因为函数声明优先于变量声明,所以第三个 `foo()` 调用会输出 `"foo1"`,而第四个 `foo()` 调用会输出 `"foo2"`。
var foo = '123'; function print() { var foo = '456'; this.foo = '789'; console.log(foo); } print();
该段代码的输出结果是什么?
输出结果为"456"。在函数内部先通过 var 关键字声明了一个名为 foo 的局部变量,然后将其赋值为"456"。接着将函数的 this.foo 属性值设为"789"。最后打印出局部变量 foo 的值"456"。由于局部变量 foo 与全局变量 foo 不同,因此全局变量 foo 的值仍为"123",并未受到影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