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中的limit操作下标
时间: 2023-02-11 21:45:40 浏览: 281
在 SQL 中,LIMIT 操作用于限制查询返回的结果行数。它的语法格式如下:
```
SELECT column1, column2, ...
FROM table_name
LIMIT offset, count;
```
其中,offset 指定开始返回结果的下标(从 0 开始),count 指定返回的结果行数。例如,以下查询会返回第 2 行到第 4 行的数据:
```
SELECT column1, column2, ...
FROM table_name
LIMIT 1, 2;
```
如果省略 offset 值,则默认从 0 开始,返回前 count 行。
比如你有一个users表中有1000条数据,
```
SELECT * from users limit 100,10;
```
那么这个语句会返回users表中第100+1=101条到第110条数据。
相关问题
sql的LIMIT下标
在 SQL 中,LIMIT 用于限制 SELECT 语句返回的结果行数,其语法如下:
```
SELECT column1, column2, ...
FROM table_name
LIMIT offset, count;
```
其中,offset 表示要跳过的行数,count 表示要返回的行数。需要注意的是,offset 和 count 都是从 0 开始计数的。
例如,LIMIT 3, 5 表示跳过前三行,返回接下来的 5 行结果。
如果省略 offset,则默认为 0,即从第一行开始返回。
如果省略 count,则默认返回所有匹配的行。
设有学生关系 S(SNO, SNAME, SDEPT) 存储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所属院系,学生选课关系 SC(SNO, CNO, SCORE) 存储学生选课记录的学号、课号和成绩,现有查询的SQL语句“SELECT S.SNO, CNO, SCORE FROM S, SC WHERE S.SNO=SC.SNO”, 1. 画出查询计划的语法树; 2. 请写出该查询语法树的处理模型采用向量模型时每个查询算子的伪代码(设算子中每次处理的一个batch的大小为500)C語言。
1. 查询计划的语法树如下图所示:
```
SELECT
|
PROJECT
|
JOIN
/ \
S SC
```
2. 该查询语法树的处理模型采用向量模型时每个查询算子的伪代码如下:
```
// S 算子
vector<string> sno_vec; // 学号向量
vector<string> sname_vec; // 姓名向量
vector<string> sdept_vec; // 院系向量
int batch_size = 500; // 每次处理的 batch 大小
int offset = 0; // 偏移量
while (true) {
// 从 S 表中获取 batch_size 条记录
string sql = "SELECT SNO, SNAME, SDEPT FROM S LIMIT " + to_string(batch_size) + " OFFSET " + to_string(offset);
// 执行 SQL,将结果存入结果集
vector<vector<string>> result_set = execute_sql(sql);
if (result_set.empty()) {
// 如果结果集为空,说明已经处理完所有记录,退出循环
break;
}
// 将结果集中的每条记录的 SNO、SNAME、SDEPT 分别存入对应的向量
for (auto row : result_set) {
sno_vec.push_back(row[0]);
sname_vec.push_back(row[1]);
sdept_vec.push_back(row[2]);
}
offset += batch_size;
}
// SC 算子
vector<string> sc_sno_vec; // 学号向量
vector<string> cno_vec; // 课号向量
vector<int> score_vec; // 成绩向量
batch_size = 500; // 每次处理的 batch 大小
offset = 0; // 偏移量
while (true) {
// 从 SC 表中获取 batch_size 条记录
string sql = "SELECT SNO, CNO, SCORE FROM SC LIMIT " + to_string(batch_size) + " OFFSET " + to_string(offset);
// 执行 SQL,将结果存入结果集
vector<vector<string>> result_set = execute_sql(sql);
if (result_set.empty()) {
// 如果结果集为空,说明已经处理完所有记录,退出循环
break;
}
// 将结果集中的每条记录的 SNO、CNO、SCORE 分别存入对应的向量
for (auto row : result_set) {
sc_sno_vec.push_back(row[0]);
cno_vec.push_back(row[1]);
score_vec.push_back(stoi(row[2]));
}
offset += batch_size;
}
// JOIN 算子
vector<string> join_sno_vec; // 学号向量
vector<string> join_cno_vec; // 课号向量
vector<int> join_score_vec; // 成绩向量
int s_index = 0; // S 表中的当前记录下标
int sc_index = 0; // SC 表中的当前记录下标
while (s_index < sno_vec.size() && sc_index < sc_sno_vec.size()) {
if (sno_vec[s_index] == sc_sno_vec[sc_index]) {
// 如果 S 表中的学号等于 SC 表中的学号,则将该学生的学号、课号和成绩加入结果向量
join_sno_vec.push_back(sno_vec[s_index]);
join_cno_vec.push_back(cno_vec[sc_index]);
join_score_vec.push_back(score_vec[sc_index]);
sc_index++; // SC 表中的下标向后移动一位
} else if (sno_vec[s_index] < sc_sno_vec[sc_index]) {
// 如果 S 表中的学号小于 SC 表中的学号,则将 S 表中的下标向后移动一位
s_index++;
} else {
// 如果 S 表中的学号大于 SC 表中的学号,则将 SC 表中的下标向后移动一位
sc_index++;
}
}
// PROJECT 算子
vector<vector<string>> result_set; // 结果集
for (int i = 0; i < join_sno_vec.size(); i++) {
vector<string> row;
row.push_back(join_sno_vec[i]);
row.push_back(join_cno_vec[i]);
row.push_back(to_string(join_score_vec[i]));
result_set.push_back(row);
}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