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le True: # 生成一个新的种群,每个个体是一个解向量 solutions = [] for _ in range(optimizer.population_size): x = optimizer.ask() x[0] = int(x[0]) x[1] = int(x[1]) if (x[0] == 1 and x[1] not in [1, 51]) or (x[0] == 51 and x[1] not in [1, 51]): value = -1 eles: value = quadratic(x[0], x[1], x[2], x[3]) solutions.append((x, value)) # 计算每个个体的目标函数值,并存储在solutions列表中 optimizer.tell(solutions)检查上述代码
时间: 2024-01-20 18:03:09 浏览: 51
这段代码是一个无限循环,每次循环都会生成一个新的种群,其中每个个体是一个解向量。然后,对于每个个体,会检查其第一个元素是否为1或51,且第二个元素是否为1或51,如果不满足条件,则该个体的目标函数值为-1,否则会调用quadratic函数计算该个体的目标函数值,并将其存储在solutions列表中。最后,会将solutions列表传递给optimizer.tell函数,以更新优化器的内部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该代码没有给出optimizer对象的定义,因此无法确定其具体实现。
相关问题
while True: # 生成一个新的种群,每个个体是一个解向量 rounds += 1 solutions = [] for _ in range(optimizer.population_size): x = optimizer.ask() x[0] = int(x[0]) x[1] = int(x[1]) if (x[0] == 51 and x[1] == 51) or (x[0] == 26 and x[1] == 26): pass else: value = quadratic(x[0], x[1], x[2], x[3]) solutions.append((x, value))
这段代码运行了一个无限循环,每轮循环都会生成一个新的种群,并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即目标函数的值。代码中先定义了变量 rounds 用来记录当前循环次数,然后定义了一个空列表 solutions 用来存储每个个体的解向量和适应度值。
在每轮循环中,使用 optimizer.ask() 生成一个新的解向量 x,并将其取整。然后使用 quadratic 函数计算解向量的适应度值,并将解向量和适应度值添加到 solutions 列表中。需要注意的是,代码中使用了一个 if 语句来过滤掉两个特定的解,即 (26,26) 和 (51,51)。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段代码中并没有判断优化时间是否已经超过了设置的时间限制。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优化时间超过了限制,则需要跳出循环。
while True: # 生成一个新的种群,每个个体是一个解向量 rounds += 1 solutions = [] for _ in range(max_iterations): x = optimizer.ask() x[0] = int(x[0]) x[1] = int(x[1]) if (x[0] == 51 and x[1] == 51) or (x[0] == 26 and x[1] == 26): pass else: value = quadratic(x[0], x[1], x[2], x[3]) solutions.append((x, value)) # 检查解向量个数是否等于种群大小 if len(solutions) != optimizer.population_size: while len(solutions) < optimizer.population_size: x = [random.randint(Min_pump_zcjj, Max_pump_zcjj), random.randint(Min_pump_bdljd, Max_pump_bdljd), random.uniform(Min_pump_bdwz, Max_pump_bdwz), random.uniform(Min_pump_skhd, Max_pump_skhd)] value = quadratic(x[0], x[1], x[2], x[3]) solutions.append((x, value)) # 随机生成一些解向量,补足不足的部分 optimizer.tell(solutions)
这段代码是一个使用 CMA-ES 优化器进行二次函数最小化的例子。它采用了一个基本的遗传算法的流程,不断生成新的种群,并对种群中的每个个体求解目标函数的值。然后,它把求解结果告诉优化器,优化器会根据当前的状态信息来更新种群,让下一轮迭代更加接近最优解。
具体来说,这个代码中的 `while True:` 循环表示不断进行迭代,直到达到预定的停止条件为止。在每一轮迭代中,它会生成一个新的种群,并对种群中的每个个体求解目标函数的值。然后,它通过调用 `optimizer.tell(solutions)` 方法,把求解结果告诉优化器。`solutions` 是一个列表,其中每个元素是一个元组 `(x, value)`,表示一个解向量 `x` 和对应的目标函数值 `value`。
在生成新的种群时,这个代码使用了一个 `for _ in range(max_iterations):` 循环,表示在当前的种群中进行 `max_iterations` 次迭代。在每次迭代中,它会调用 `optimizer.ask()` 方法,生成一个新的解向量 `x`。然后,它会对 `x` 进行一些预处理,例如将 `x[0]` 和 `x[1]` 强制转换为整数,以确保解向量的合法性。然后它会计算目标函数的值,并把 `(x, value)` 添加到 `solutions` 列表中。
如果当前的种群中的个体数量不足 `optimizer.population_size`,这个代码就会进入一个 `while` 循环,不断随机生成新的解向量,并计算目标函数的值,直到种群中的个体数量达到 `optimizer.population_size`。然后,它会调用 `optimizer.tell(solutions)` 方法,把求解结果告诉优化器,优化器会根据当前的状态来更新种群。
最终,这个代码会在达到预定的停止条件时停止迭代,并返回找到的最优解。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