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nk2mem()
时间: 2024-05-11 21:19:05 浏览: 152
`chunk2mem()` 是 glibc 中的一个内部函数,用于将内存块中的 header 转换为对应的用户数据区指针。在 glibc 中,内存块是由多个 chunk 组成的,每个 chunk 包含一个 header 和一个用户数据区。`chunk2mem()` 主要用于在释放内存时,将 header 转换为用户数据区指针,以便将用户数据区交还给应用程序。该函数的函数原型如下:
```
#define chunk2mem(p) ((void *)((char *)(p) + 2*SIZE_SZ))
```
其中,`p` 是指向 chunk 的指针,`SIZE_SZ` 是一个宏,表示 header 的大小。该函数返回值是一个指向用户数据区的指针。
相关问题
#define chunk2mem(p) #define mem2chunk(mem) ((void*)((charx)(p) + 2*SIZE SZ)) ((mchunkptr)((charx) (mem) - 2*SIZE SZ))
这段代码片段是一种宏定义,用于将指针转换内存块(chunk)以及将内存块转换为指针的操作。这里假设 `SIZE` 是一个代表内存块大小常量。
`chunk2mem(p)` 宏定义的作用是将指针 `p` 转换为对应的内存块起始地址。这里通过将指针 `p` 向前偏移 `2*SIZE_SZ` 个字节,得到了内存块的起始地址。
`mem2chunk(mem)` 宏定义的作用是将内存块 `mem` 转换为对应的指针。这里通过将内存块 `mem` 向后偏移 `2*SIZE_SZ` 个字节,得到了指向该内存块的指针。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 `(char*)` 强制类型转换是将指针类型转换为字符类型,以字节为单位进行偏移计算。而 `(void*)` 和 `(mchunkptr)` 则是将字符类型转换回指针类型。
请注意,这段代码片段可能是从某个特定上下文中提取的,我无法提供完整的代码和上下文。所以如果你需要更多信息或者有其他问题,请提供更多细节。
if (in smallbin range (nb) &&//申请的 chunk在 small bin 范围内bck == unsorted chunks (av) && //victim必须是unsorted bin中唯一的chunkvictim == av->last remainder && // victim必须是last remainder(unsigned long) (size) > (unsigned long) (nb + MINSIZE))// victim 至少要大于 nb+MINSIZE才可以拆分 /* split and reattach remainder */remainder size = size - nb;remainder = chunk at offset (victim,nb);//将remainder 加入unsorted bin中,同时记录为 last remainderunsorted chunks (av)->bk = unsorted chunks (av)->fd = remainder;av->last remainder = remainder;remainder->bk = remainder->fd = unsorted chunks (av);// 如果remainder在large bin 范围内,清空fd nextsize和bk nextsize 指针if (!in smallbin range (remainder size)) [remainder->fd nextsize = NULL;remainder->bk nextsize = NULL; // 切分后得到 remainder // 设置 remainder 的状态位 set head (victim,nb I PREV INUSE I(av != &main arena ? NON MAIN ARENA : 0));set head(remainder, remainder size l PREV INUSE);set foot(remainder, remainder size); check malloced chunk (av,victim,nb); // debug 时用来检查 chunk状态void *p = chunk2mem (victim);// 获得指向user data 的指针,返回给用户//如果设置了perturb_type,将chunk的user data初始化为perturb type ^ Oxff alloc_perturb (p,bytes); return p;}
这段代码片段看起来是一段用于内存分配的代码,它包含了一些条件判断和操作来处理分配的内存块。
根据代码的注释,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步骤:
1. 首先,代码判断了申请的内存块是否在 small bin 范围内,并且满足一些其他条件,如 `bck == unsorted chunks (av)` 和 `victim == av->last remainder`。这些条件可能是为了确保从 unsorted bin 中选择了合适的 victim。
2. 如果满足条件,代码会将剩余的内存块进行切分,并重新连接到 unsorted bin。具体操作是通过计算剩余的大小和使用偏移来获取剩余的内存块,并将其加入到 unsorted bin 中,并更新 `av->last remainder`。
3. 如果剩余的内存块不在 small bin 范围内,代码会清空 `remainder->fd nextsize` 和 `remainder->bk nextsize` 指针。这可能是为了在 large bin 中处理剩余的内存块。
4. 接下来,代码对 victim 和 remainder 进行了一系列的设置,包括设置状态位和检查分配的 chunk 的状态。
5. 最后,代码将 victim 转换为指向用户数据的指针,并根据需要初始化用户数据。
整个过程最终返回指向用户数据的指针 `p`。
请注意,这段代码片段可能是从某个特定上下文中提取的,我无法提供完整的代码和上下文。所以如果你需要更多信息或者有其他问题,请提供更多细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