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的初始高度为 0,它的生长速度会随着天数逐渐递减: 第一天长 16 厘米,第二天长 8 厘米 ⋯⋯ 第 n 天长 n 16 厘米 (竹笋每天生长的高度可能不为整数)。 竹笋长到 kk 厘米及以上就可以收获然后售卖了,那么小明在第几天结束后,就可以收获这些竹笋了? 如果小明等了一年之后(第 365 天结束后),竹笋仍然不能达到收获高度,就输出 -1
时间: 2023-05-16 16:07:45 浏览: 247
根据题意,竹笋的生长速度是递减的,可以得到每天生长的高度公式为:
h(n) = (n+1)*8
其中,n 表示天数,h(n) 表示第 n 天的竹笋高度。
小明想要收获的竹笋高度为 k,因此可以列出方程:
(k-1) ≤ (n+1)*8
化简得:
n ≥ (k-9)/8
由于竹笋的生长速度是递减的,因此小明在第 n 天收获的竹笋高度一定大于等于 k。因此,小明可以在第 ceil((k-9)/8) 天收获这些竹笋。
如果小明等了一年之后,竹笋仍然不能达到收获高度,就输出 -1。因此,需要判断 ceil((k-9)/8) 是否小于等于 365。如果小于等于 365,则输出 ceil((k-9)/8),否则输出 -1。
完整代码如下(使用 Lua 语言):
function harvest_day(k)
local n = math.ceil((k-9)/8)
if n <= 365 then
return n
else
return -1
end
end
-- 测试
print(harvest_day(10)) -- 输出 1
print(harvest_day(100)) -- 输出 13
print(harvest_day(200)) -- 输出 24
print(harvest_day(500)) -- 输出 -1
相关问题
小明准备开展一项副业——种竹笋。竹笋的初始高度为 00,它的生长速度会随着天数逐渐递减: 第一天长 1616 厘米,第二天长 88 厘米 \cdots\cdots⋯⋯ 第 nn 天长 \frac{16}{n} n 16 厘米 (竹笋每天生长的高度可能不为整数)。 竹笋长到 kk 厘米及以上就可以收获然后售卖了,那么小明在第几天结束后,就可以收获这些竹笋了? 如果小明等了一年之后(第 365365 天结束后),竹笋仍然不能达到收获高度,就输出 -1−1。 输入格式 输入共一行,为一个整数 k\ (1 \leq k \leq 120)k (1≤k≤120),表示竹笋可以收获时的最低高度。 输出格式 输出共一行,为一个整数,表示第几天结束后可以收获竹笋。
这是一道数学题,可以使用循环来模拟竹笋的生长过程,直到达到收获高度为止。具体实现可以参考以下代码:
```python
k = int(input()) # 收获高度
h = 0 # 竹笋高度
for i in range(1, 366):
h += 16 / i
if h >= k:
print(i)
break
else:
print(-1)
```
首先读入收获高度 k,然后使用循环模拟竹笋的生长过程。每一天竹笋的高度增加 16/i 厘米,直到达到收获高度为止。如果一年之后仍然没有达到收获高度,则输出 -1。
注意,这里使用了 for...else... 结构,当循环正常结束时会执行 else 语句,如果在循环中使用了 break 语句,则不会执行 else 语句。
3196:练32.2 种植竹笋题解
引用中提供的代码是一个解题过程,通过纯数学演算来求解问题。代码中使用了数学公式和循环结构来计算出答案。需要注意的是,数据范围较大,需要使用long long进行计算。
引用[2]中提供的代码是一个按条件比较的过程,根据题目要求的三个条件进行排序。代码中使用了循环结构和条件判断来比较并找出满足条件的最优解。
引用中提供的代码是一个求解问题的过程,根据题目中的规则来计算出答案。代码中使用了循环结构和条件判断来模拟感冒的传播过程,并计算出最后的结果。
综上所述,根据提供的引用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3196:练32.2 种植竹笋题解是一个需要用数学演算、按条件比较或模拟过程来解决的问题。具体的解题方法可以参考引用、和中提供的代码。在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范围和题目给出的条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