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 rand(10000,4); %生成一个四维的随机数表 >> x = -1+2*P(:,1); %x的值域 >> y = -1+2*P(:,2); %y的值域 >> z = P(:,3); %z的值域 >> u = 2*P(:,4); %u的值域 >> II = find(z< exp(-x.^2-y.^2)&z>=0&u>=x.^2+y.^2); >> M = length(II); >> V = 8*M/10000 plot3(x(II),y(II),z(II),'g.') %绘图
时间: 2024-04-29 14:21:59 浏览: 148
这段 MATLAB 代码的作用是生成一个四维的随机数表,并绘制出符合一定条件的三维散点图。具体来讲:
- 第一行代码生成了一个 10000 行、4 列的矩阵 `P`,其中每个元素都是在 $[0,1]$ 区间内随机生成的。
- 第二行代码将 `P` 矩阵的第一列映射到 $[-1,1]$ 区间内,生成了一个向量 `x`,其值域为 $[-1,1]$。
- 第三行代码将 `P` 矩阵的第二列映射到 $[-1,1]$ 区间内,生成了一个向量 `y`,其值域为 $[-1,1]$。
- 第四行代码将 `P` 矩阵的第三列提取出来,生成了一个向量 `z`,其值域为 $[0,1]$。
- 第五行代码将 `P` 矩阵的第四列映射到 $[0,2]$ 区间内,生成了一个向量 `u`,其值域为 $[0,2]$。
- 第六行代码使用 `find` 函数找出满足一定条件的数据点的索引。具体来讲,`find` 函数寻找满足以下条件的数据点:$z < e^{-(x^2+y^2)}$,$z\ge0$,$u\ge x^2+y^2$。这些条件可以看作是对数据点的筛选条件,只有符合这些条件的数据点才会被绘制出来。
- 第七行代码统计满足条件的数据点的数量,并计算出其对应的体积。具体来讲,`M` 变量表示满足条件的数据点的数量,`V` 变量表示这些数据点对应的体积,通过计算 `V=8*M/10000` 得到。
- 第八行代码使用 `plot3` 函数绘制符合条件的数据点的三维散点图。具体来讲,`x(II)`、`y(II)`、`z(II)` 表示满足条件的数据点的坐标,`'g.'` 表示绘制绿色的散点图。由于这些数据点的坐标是四维的,因此只绘制了前三维的坐标。
总的来说,这段代码的作用是生成符合一定条件的随机数据点,并绘制出这些数据点的三维散点图。这种方法常用于模拟实验和随机采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