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ip fragment,ip数据包分片函数ip_fragment分析
时间: 2023-12-04 17:23:35 浏览: 363
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由于网络链路的限制,IP数据报的大小可能会超过链路MTU(最大传输单元),因此需要将IP数据报分片以便在链路上传输。Linux内核提供了IP数据报分片的功能,具体实现在函数ip_fragment中。
ip_fragment函数的主要作用是将一个超过MTU的IP数据报分片,并将分片后的数据填充到新的IP数据报中。函数的参数包括原始IP数据报、MTU大小以及分片后的数据报链表。该函数的实现流程如下:
1. 检查数据包是否需要分片,如果不需要则直接返回原始数据包。
2. 检查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合法,如果超过IP数据报最大长度(64KB),则返回错误。
3. 计算分片数目以及每个分片的长度。如果数据包长度正好是MTU的整数倍,则分片数目为1,否则需要多个分片。
4. 遍历每个分片,为每个分片创建一个新的IP数据报,并设置IP头部的各个字段,包括标志位、分片偏移量、长度等。
5. 将原始数据报的数据部分按照MTU大小进行分片,并将每个分片填充到新的IP数据报中,然后将新的IP数据报添加到分片链表中。
6. 返回分片链表。
需要注意的是,IP数据报分片过程中需要保证分片的顺序和完整性,以便接收端能够正确地重组数据报。在Linux内核中,分片数据报的重组过程由函数ip_defrag进行处理。
相关问题
如何在Linux系统中实现IP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关键技术和数据结构是什么?
在Linux系统中,IP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机制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数据结构和函数来实现的。关键技术和数据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参考资源链接:[Linux下的IP分片与重组实现详解](https://wenku.csdn.net/doc/6401abc9cce7214c316e97ed?spm=1055.2569.3001.10343)
1. **IP首部中的MF比特和片偏移**:
- IP首部中的MF(More Fragments)比特用于指示是否还有更多的分片片段。当MF比特为1时,表示还有后续片段;为0时,则表示这是最后一个片段。
- 片偏移字段用于指示该片段在原始数据包中的位置,这有助于在重组时将片段放置到正确的位置。
2. **数据包片的标识符**:
- 每个分片的数据包片都有一个标识符,它是由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和一个ID字段组成。这个ID用于将属于同一原始数据包的所有片段关联起来。
3. **数据结构**:
- Linux内核使用多种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包片。例如,`sk_buff`结构体用于封装网络数据包,而与分片和重组相关的扩展结构体如`inet_skb_parm`存储了如TTL、服务类型等参数。
- 为了处理数据包片的队列和重组,内核还定义了如`ipq`(IP队列)这样的数据结构,它允许内核维护等待重组的数据包片。
4. **分片函数`ip_fragment`**:
- 当一个数据包需要分片时,`ip_fragment`函数被调用。它会检查数据包的大小并根据MTU进行分片。对于UDP数据包,需要特别处理,因为UDP没有内建的分片和重组机制,需要依赖于传输层的上层协议来处理。
5. **重组函数`ip_defrag`**:
- `ip_defrag`函数负责将接收到的数据包片按顺序重组。它利用前面提到的数据结构来追踪分片,并最终将它们组合成原始数据包。
6. **超时机制**:
- 为了防止分片在传输中丢失导致的资源占用,内核实现了一个超时机制,当数据包片在指定时间内未能重组完成,则会被丢弃。
7. **内存管理**:
- 在分片和重组的过程中,Linux内核通过`ipq`数据结构和相关的函数如`ip_frag_intern`和`ip_frag_queue`来管理内存,确保片段正确地排队和重组,同时避免内存泄漏。
掌握以上关键技术和数据结构,对于深入理解Linux网络子系统中IP分片和重组的过程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参考《Linux下的IP分片与重组实现详解》这份资料。该资源详细解析了Linux内核如何处理IP分片与重组,并提供了底层实现的全面视角,是网络开发者不可或缺的学习材料。
参考资源链接:[Linux下的IP分片与重组实现详解](https://wenku.csdn.net/doc/6401abc9cce7214c316e97ed?spm=1055.2569.3001.10343)
Linux内核是如何处理IP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的,需要了解哪些核心概念和数据结构?
IP分片与重组是网络数据传输中的关键技术,涉及到数据包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适配与恢复。在Linux内核中,这一过程尤为复杂,涉及多个关键概念和数据结构的运用。
参考资源链接:[Linux下的IP分片与重组实现详解](https://wenku.csdn.net/doc/6401abc9cce7214c316e97ed?spm=1055.2569.3001.10343)
分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IP层的处理,当一个较大的数据包需要通过一个MTU较小的网络时,核心的`ip_fragment`函数会被调用。该函数负责根据当前网络的MTU大小将数据包分解成多个较小的数据包片。对于UDP数据包,需要特别处理,因为UDP协议本身不提供分片的机制,所以当UDP数据包需要分片时,需要在IP层进行特殊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数据包的重组则涉及到`ip_defrag`函数,该函数使用一系列的数据结构来管理分片的数据包片。这些数据结构包括`ipfrag`和`ipq`,它们分别用于追踪和维护数据包片的队列。在这个过程中,`ip_frag_intern`和`ip_frag_queue`等函数负责将新的数据包片添加到相应的数据结构中,并通过互斥操作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包片的超时处理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系统会为每个数据包片设置一个超时时间,一旦超过这个时间未收到完整的数据包,系统会通过`ip_frag_reasm`函数将这些过期的数据包片丢弃,从而避免资源浪费。
在数据结构方面,Linux内核使用`FRAG_CB`和`ipfrag_skb_cb`回调函数来存储数据包片的相关信息,包括它们的超时时间和重组状态。此外,`inet_skb_parm`结构体提供了关于IP数据包的更多参数,如TTL、服务类型等。而`ip_evictor`和`ip_find`函数则负责内存管理和对特定数据包片的查找。
通过上述机制和数据结构,Linux内核能够有效地处理IP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保证数据在网络中的正确传输。如果你想要深入理解这些过程,推荐阅读《Linux下的IP分片与重组实现详解》。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机制的内部工作原理,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和实际案例,帮助你更好地掌握IP分片与重组的相关知识。
参考资源链接:[Linux下的IP分片与重组实现详解](https://wenku.csdn.net/doc/6401abc9cce7214c316e97ed?spm=1055.2569.3001.10343)
阅读全文